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你有心嗎? (智海)

  你有心嗎

  

  智海

  古人對心的解釋是: “叁點如星象,彎鈎似月斜,地獄從中生,作聖(佛)也由它。”

  釣杆已在閻君手,卻莫從前再犯鈎,說的也是一個心。心是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心的概念與“識”、“意”等概念相同。

  心也是佛教名詞,梵語Citta的音譯,音譯“質多”, “質多耶”, “質帝”等。心作爲一種精神現象的總稱,泛指一切精神現象,如“叁界唯心”,

  “一心叁觀”等。

  其實佛法,簡單地說,也就是心法,心法也就是佛法。整個佛法也就是對心的一種诠釋,如佛法中講的心所、心王、心法、菩提心、慈悲心、真如心、四無量心等等。由此可知,佛法所講的,莫過于一個“心”字。

  衆生的無明煩惱、快樂憂愁,無不起于自心,心是支配大腦、語言和行爲的主導因素!什麼心慌意亂啦,心驚膽戰啦,心血來潮啊等等,都是從心靈深處生起的歡喜與惶恐。所以佛教中講: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淨名經》也雲: “心淨則國土淨,心染則國土染。”

  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的善惡美醜,好壞真假等現象,表現得非常敏感,對善的、美的、好的、真的事情就喜歡,就貪愛;相反對惡的、醜的、壞的、假的事情就討厭,就瞋恨。這些所有的現象都是來源于我們的自性,我們的內心。其實我們所能見到的或實或虛的性體,都是我們自心的顯現。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說: “如是見者,是眼非燈。眼能顯色,如是見性,是心非眼。”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也說: “萬法所生,唯心所現。”又說:

  “應觀法界性,——切唯心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心有真心有假心,有正心有邪心,學佛修道之人,要時刻擁有一顆真心、道心、佛心!真心、道心、佛心,就是如來藏心!如來藏心也就是真如佛性!因此佛教說: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是心是佛,是佛是心,是心作佛!在許多大乘經典中,都談到佛既是心,佛法既是心法的理念。如《地藏菩薩本願經》雲:

  “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又雲: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心,每人都有一顆,形相似,字相同,非常簡單,總共只有四畫,寫起來隨心應手。可是將心加以比較,那就千姿百態,千差萬別啦。心有美醜善惡,有好有壞:心有快樂痛苦,有悲有歡:心有溫暖寒涼,有冷有熱。真是形形色色,多種多樣,千變萬化,這就是所謂的心。

  心又與新諧音,從新開始,也就是從心開始,所以目前全國上下都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從心開始!記得有句話說:

  “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把這九個字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中,善用其心,

  自淨其心,消除那些惡心,貪心,殺心,私心,增加些愛心,悲心,誠心,好心,共同構建心心相印的和諧社會。

  心,叁點一彎鈎就是心。認真處事叫用心,寬厚祥和叫慈心,多行益事叫發善心,欲望過高叫貪欲心,追求名利叫虛榮心,只爲自己叫私心,勤學好問叫虛心,痛恨他人叫嗔恨心,猜疑別人叫懷疑心,由己所欲叫隨心,寡欲無求叫清心,快樂舒暢叫開心如此等等。好多哦,說了這麼多心,就是真誠希望大家能有一顆菩提心、平常心、平等心、慈悲心、真如心。因爲佛由心成,道有心學,德有心積,功由心修,福有心作,禍有心爲。讓同參道友們在菩提道上同修共進,成就無上佛果,皆本于真妄一心也!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 继续阅读 ▪ 學佛點滴(思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