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07-112《出家功德經》

  《出家功德經》—一 海濤 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毗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子,名鞞羅羨那。譬如天與諸天女共相娛樂,時此王子與諸婇女在閣上共相娛樂,耽于色欲亦複如是。

  爾時世尊以一切智聞彼樂音,告阿難言:「我知此人,貪五欲樂者,不久命終。卻後七日,當舍如是眷屬快樂,決定當死。阿難!此人若當不舍欲樂,不出家者,命終或能墮于地獄。」爾時阿難頂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

  爾時王子聞阿難在外,即出奉見。以敬念故,請阿難入坐。坐已未久,爾時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難言:「善哉!好親友來,今正是時。我今見汝,踴躍歡喜,汝字歡喜。汝今當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歡喜。」爾時王子如是叁請。阿難爲欲作大利益,默然無言。

  王子又言:「鞞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衆生。有何嫌恨,默然無所說?不見少告!」

  時第叁師——持佛法藏、利世間者,慘然告言:「汝今善聽!卻後七日,汝當命終。汝若于此五欲樂中,不能覺悟,不出家者,命終或當墮地獄中。佛一切智人,正語正說,記汝如是,譬火燒物,終不虛發。汝谛思惟!」

  時彼王子聞此語已,甚大憂怖,愁愦不樂,受阿難教:「我當出家!定且聽更六日受樂,第七日中我辭家眷屬,定必出家。」阿難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聽之。一日一夜,修持淨戒,即便命終。燒香畢已,尊者阿難與其眷屬,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羅羨那比丘今已命終,神生何處?」

  時佛.世尊.天人之師.一切智人以大梵音勝出雷鼓迦陵頻伽衆妙音聲,以八種音告阿難言:「此鞞羅羨那比丘,畏于生死、地獄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淨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爲北方天王毗沙門子,恣心受于五欲快樂,貪受五欲,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壽五百歲。

  《出家功德經》—二 海濤 輯

  五百歲已,命終轉生叁十叁天,爲帝釋子,具受五欲、極天之樂、天妙婇女,恣意千歲。壽盡,生焰天,爲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聲、香、味、觸,快心欲樂。

  受天二千歲已,命終生于兜率天王子,恣心受于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常談法語,解脫智慧,壽天中壽。

  滿四千歲已,命終往生自在天上,爲天王子,受種種五欲妙樂,于婇女中化應恣意八千歲。八千歲已,命終生他化自在天,爲天王子。

  此第六天,其中欲樂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樂,衆樂之藏。受此樂時,心極迷醉,具足受于諸妙勝樂萬六千歲。如是受樂,于六欲天往來七反。

  此鞞羅羨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饑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惡生、老、病、死患故,厭世出家。剃除須發故,身披法服,勤修精進,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于五陰苦、空、無我,解法因緣,成辟支佛,名毗流帝。于是時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諸群生種于叁乘解脫因緣。」

  爾時阿難叉手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須,得幾所福?若複有人毀破他人出家因緣,受何罪報?唯願世尊具盡告示!」

  佛告阿難:「汝若具滿于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慧,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爲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爲國王,受天、人樂。若有于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複營佐出家因緣,于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是故阿難!汝滿百歲盡壽問我,我至涅槃說此功德,亦不能盡。」

  《出家功德經》—叁 海濤 輯

  佛告阿難:「若複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爲劫奪無盡善財人福藏,壞叁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叁惡苦,久乃得脫。

  若生爲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

  或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緣故,受無量罪,由障出家故。或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緣故。受無量罪,由障出家故。

  于此清淨智慧鏡中,爲于解脫諸善法故。若見出家,修持淨戒,趣解脫處,破他出家,爲作留難;以是因緣故,生便常盲,不見涅槃,由毀出家故。

  常觀癡等十二因緣,出家應得解脫。以毀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緣,覆慧眼故,從生至生,常盲無目,不見叁界,緣障出家故。

  出家應見五陰、二十我見,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壞正見故,所生常盲,不見正道。

  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淨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緣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見佛法身。

  以因出家應具沙門形貌,及與持戒清淨福田,種佛道因。破出家故,于善法中斷一切望;由是罪緣,生生常盲,由毀出家故。

  出家應善觀察一切身心,皆苦、無常、無我、不淨。破他出家,爲作留難,則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見四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緣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見空、無相、無作清淨善法,向涅槃城。

  《出家功德經》—四 海濤 輯

  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應當成就如是善法,不應破壞善法因緣,獲如是罪。謂毀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門正見因緣者,終不能得見涅槃城,所生常盲。

  若複有人滿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淨戒;若複有人于此閻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須臾清淨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顛倒,淫姊妹女。不應淫處,強生悭嫉。此中罪報,不可計限。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諸惡。若複有人破壞此人出家因緣,不令願滿。是罪因緣增長于前,複倍百劫。」

  爾時阿難複白佛言:「世尊!此鞞羅羨那所種善根生尊貴處,當受福樂。爲過去世亦有善行,爲但齊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爾許福?」

  佛告阿難:「汝不應觀過去因緣!于此一日一夜清淨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後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難:「我今說喻,汝當善聽!譬四天下: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滿中阿羅漢,若稻麻叢林。若有一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此諸羅漢衣服、飲食、病瘦醫藥、房舍、臥具,乃至涅槃後,若起塔廟,種種珍寶、花香、璎珞、幡蓋、伎樂、懸諸寶鈴、掃灑香水、以諸偈頌贊歎、供養,所得功德;若有人爲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緣,善男子當應出家,修持淨戒。諸善男子!諸須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應留難出家因緣,應勤方便勸作令成。」

  時諸大衆聞佛所說,莫不厭世,出家持戒,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