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楹聯文化
智海
在我們中國逢年過節的時候,民間都有懸挂或粘貼楹聯的風俗習慣。楹聯是一種傳統文化,這種文化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它幾乎與古老的文化同時産生,深深地紮根在中華大地上。
楹聯在民間分布很廣,幾乎各個民族、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有它的存在。楹聯分爲多種,字數有多有少,聯語有長有短,但是上聯和下聯的字數都是相同的。楹聯的名稱也各不相同,過年貼的叫春聯,結婚貼的叫婚聯,賀壽用的叫壽聯等等。不管什麼楹聯, ——般都是用來慶賀、祝福某人或某事的,以增加節日或喜事的氣氛,同時也好圖個吉利!但是也有貶義的楹聯,如用于諷刺或嘲笑那些社會上不良的現象等。
古今中外,在寺廟道觀裏,也多懸有楹聯,這也是宗教的一種文化,也是一門藝術。所謂宗教的楹聯,它就自有宗教的特色,不過與其他楹聯一樣,有著平仄對仗的嚴格要求和自然規律。宗教裏的楹聯與其他楹聯相比,更富有幽默、雅趣、高超的藝術色彩!
所謂宗教寺廟道觀聯,是題于神祠、寺廟、道觀等場所的聯語。我國舊時寺廟、道觀中的楹聯數量極多,有的在文革時期毀于炮火;有的還被保護下來,成爲如今的文化遺産。直到現在的寺院、道觀裏還處處懸有楹聯,可謂是隨地可見、隨時可見。這些楹聯,或記神話故事,或譽廟主業績,或言迷信傳說,或贊寺廟勝景,或勸世人行善等等。內容多種多樣,意義也不盡相同。
我們在遊覽名寺古刹時,常會看到長長耳垂、圓圓大肚、手持布袋、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彌勒笑佛整天樂呵呵地在迎接四方遊客。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笑佛的“笑”字上大做文章,寫下了許多語言诙諧、諷喻深刻、妙趣橫生、含蓄幽默、富有哲理的楹聯。現撷取幾例,以飨讀者。
如北京豐臺海會寺有一聯:
終日解其頤,笑世事紛纭,曾無了局;
終年袒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此聯是對彌勒佛的真實寫照。彌勒佛總是一副笑口常開、胸懷坦露的模樣,給人以慈愛、坦蕩、無憂無慮的感覺。一“笑”一“看”,字裏行間,有心人不難悟出聯中真谛。
另外還有許多關于彌勒佛的對聯,如:
布袋全空容甚物,跏趺半座笑何人!
處己何妨真面目,待人總要大肚皮。
這與另一副廣爲流傳的彌勒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一副倒坐觀音聯這樣寫道:
問大士緣何倒坐
十艮凡夫不肯回頭。
此聯用問答式手法,生動、風趣地刻畫出撰聯者對那些執迷不悟者的憤恨與無奈,勸導人們要誠心信佛、回頭是岸,不要沈迷于迷信當中。
宗教聯語多是用莊重的口氣教誨人們,但散見各地的城隍廟聯卻多出奇不意,另開蹊徑。如下一聯:
我有什麼靈,連自己斷肢脫皮,都難治好;
汝又何必敬,請醫生開方用藥,倒是正經。
此聯用假稱手法,借城隍之口道來,诙諧、幽默,雖自己肢體殘破,對善男信女們刁;失一副救苦救難的面容。聽來真摯有情,道破了迷信的荒謬,有力地諷刺了那些只顧求神拜仙、燒香進貢者的可笑與無知。
湖南某地觀音殿堂的——副聯更是快言妙語,直截了當:
座上菩薩,全是朽木汙泥,有何靈驗;
堂中信士,不必焚香化錢,空費精神。
觀卅音在人們的心日中是一位救苦救難的菩薩,曆來受到人們的禮拜,此聯卻是一反常態,大刀闊斧,直抒胸臆,用平白的口吻向人們道出,神仙本是朽木汙泥雕塑,何必虔誠膜拜
意思是修行要靠自己, 自己如果不從真實葉”修行,只靠禮拜佛菩薩是不行的。聯語用勸世者的口氣,告減人們不要祈求菩薩賜予幸福,堪稱一副絕妙的破除迷信聯。與此相類的還有四川峨眉山靈官廟司命殿聯:
你求名利,他蔔吉凶,可憐我全無心肝,怎出得什麼主意
廟遏煙雲, 堂列鍾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費了多少錢財!
此聯也用假稱法,用菩薩的口說出破除迷信的道理,諷刺了迷信者的愚昧無知。
我們遊覽道觀寺院,除了在主要建築上常見到楹聯外,在其它建築上也能見到,可以說寺廟中楹聯無處不在,且多有佳品。女口:
一屋一橼,一粥一飯,檀樾膏脂,行人血汗。爾戒不持, 爾事不辦,可懼可憂可嗟可歎;
一時一日,一月一年,流光易渡,幻影非堅。凡心未盡,聖虹未圓,可驚可怕可悲可憐。
這是江蘇鎮江金山寺齋堂聯,全聯句子格式嚴密無隙,上下——致,無勉強之處,蘊含嘲諷戲谑之意。
廣東省陽西縣淨業寺大殿有一聯:
淨土無塵,問雲外流泉,山頭浩月,可識人間煩惱;
業緣惟善,聽雨中清磐,霧裏梵音,應知法界慈悲。
寺觀中許多楹聯飽含哲理,寓意深刻,對人處世極有啓迪。如峨眉山千佛禅院彌勒佛堂聯: “處己何妨真面目;對人總要大肚皮。”這幅對聯坦誠實在,寬曠包容。
青城山天師洞聯: “事在人爲,休言萬般皆是命;境山心造,退後—步自然寬。”此聯勸人不要聽天由命,遇事要寬容忍讓。
閩浙分界處楓嶺有聯: “遠看疑畫,近看似濤,及至身到其間,又覺濤畫都無著于處;善者敬神,惡者敬鬼,究竟皆非異物,須知神鬼出在白心頭。”
昆明西山叁清殿兩聯頗爲有味: “置身須向極高處:舉首還多在上人。” “舉步維艱,要把腳跟立穩;胃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這些楹聯不僅符合楹聯的要求,而且富有哲理、寓意深刻。
大凡香客步入寺觀多畢恭畢敬,頂禮膜拜。但個別寺觀的楹聯卻盡笑人癡。福州湧泉寺彌勒像側有聯: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給誰是好:心中無半點事,朝來拜,夕來拜,究竟爲何理由
”
湖南湘鄉縣一座廟宇的楹聯是: “我若真靈,也不致腳手漸漸殘、皮肉點點落;汝當頓悟,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
其中那些幽默風趣蘊含哲理的楹聯更是脍炙人口。
更多的寺觀楹聯旨在誡人警世。四川忠縣土地廟聯: “我自有神頭神腦;你休耍鬼心鬼腸。”貴州貴陽城隍廟聯: “站著!你背地做些什麼,好大膽還來瞞我!想下,俺這裏輕饒哪個
快回頭莫去害人!”廣西桂林城隍廟聯: “地獄即在眼前,莫到犯了罪方才省悟:業鏡雖懸臺上,只要過得去也肯慈悲。”這些對聯都是勸人向善,莫做壞事,要相信因果,一切的善惡之事瞞不了菩薩,瞞不住上天。
楹聯作爲一種傳統文化,被流傳到現在,可謂是中華大地上的一項重要文化遺産。許多風趣幽默的楹聯分布在各個地方,寥寥數字卻把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給許多迷信者以啓發。讓人讀來,真是回味無窮,受益匪淺!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