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會自我反省(常靜)

  學會自我反省

  常靜

  著名的律宗大師弘一法師在其《改過經驗談》中以“一學、二省、叁改”叁種順序來概括一個人如何改過。其中的“省”,即是自我反省,是讓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自我審查,然後改正錯誤,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與品德。

  《論語·學而》篇中有這樣的話: “曾子曰: “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這段話的大意是孔子的學生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在爲人處世方面有沒有盡心地爲別人著想過

  在和朋友交往方面有沒有守信用

  從老師那裏得到道理有沒有經常的溫習

  其主旨就是要我們經常反省自我,及時檢視自己的得與失,這樣才能進步。

  自省貴在自覺,嚴以律己,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爲,無情地自我解剖,嚴格地自我批評,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過錯,把過和惡消滅在萌芽狀態。

  蘇東坡有首《滿庭芳》雲: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裏,渾教是醉,叁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

  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幹盅美酒,一曲《滿庭芳》。

  詞中所說的“蝸角虛名”出自《莊子》中的一個故事,說蝸牛的兩角上各存在著一個國家,左角上的叫觸氏,右角上的叫蠻氏。兩個國家經常爲疆域爭戰,每次都要曆時半個月,戰死民衆數萬。但是如此激烈的戰爭,以人類來看,卻好像是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東坡居士之所以引用這個故事,其意是說世上的功名利祿,就像蝸牛角上的那一點點彈丸之地,得到的多一點和得到的少一點又能有多大的區別

  而我們紅塵中的沈浮喜憂甜苦,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裏究竟又能占有多大的一席之地

  何不趁身體還健康,思想還清明的時候,放下一切爭執與計較,好好地體會一下大自然那清風明月的美景呢!

  在後來寫給友人的信中,蘇東坡還反省自己的經曆,說少年時讀書作文,期望得到科名。中進士後,貪心又起,又去參加科考,而考取的這一科,科名叫做“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因此便以評說古今,辨析是非爲己任。結果呢

  論長道短給自己招惹來禍端,世人也因此對他毀譽不一。到貶所後,他脫下官服,穿著布衣草鞋,和山中的樵夫,水上的漁翁混在一處,沒人知道自己的文章名聲,反而落得個無事清閑。因此說那些樹枝上的突兀、石頭上的花紋、犀角中的通孔,表面上看是討人喜歡的地方,實際上卻是它們的欠缺之處。人喜歡鋒芒畢露,期待得到虛名,也正是最大的錯誤之處。蘇東坡最後總結說:我前幾十年的所作所爲,都是犯了這個錯誤。

  倘或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學會自我反省,那他就沒有了改過的基礎,連哪兒錯了都不知道的人無從改錯,結果就會陷入萬劫不複的地步。

  春秋時代,有一次名醫扁鵲拜見蔡桓公,站了一會,就說: “你有病在表皮,不醫治恐怕要加深。”桓公說: “我沒病。”扁鵲只好離開。過了十天,扁鵲又見桓公,說:

  “你的病已到肌肉,不醫治將更深。”桓公又不理他。扁鵲歎氣而出。又過了十天,扁鵲又來提醒蔡桓公:

  “病已經到腸胃,十分危險了。”桓公仍不肯就醫。又過了十天,扁鵲見了桓公,什麼話也沒說,拔腿就走。桓公很奇怪,派人問扁鵲怎麼回事。扁鵲說:

  “病在表皮,熱敷就可治;在肌肉,紮針可治;在腸胃,藥劑可治;現在病己深入骨髓,就無法醫治了。”過了五天,桓公真的病發身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若當初他肯正視自己的病,對症下藥,不是早己藥到病愈嗎

  過錯就是我們的病,不作深切反省根本不能除病,到無法醫治時,已後悔莫及。所以德國詩人海涅才有這樣的名言留于後世: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人活著,要生存,要養家活口,即使再清高的人也不得不爲了柴米油鹽而精打細算。所以說人生在世,名利是最難堪破的一關。禅宗要破執醒迷,首先面對的就是破除名利這一關,這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斷的反省。唯有如此,才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正。

  孟子曾說過: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其意是說仁者立身處世要像射箭一樣,射不中,不怪比自己技術好的,而是從自己方面找原因。但是很多人都缺乏這種自我反省的能力,對自己所做的言行映射出的是非善惡認識不清,不能辨別該做不該做。也有很多的人雖然具有自我反省的能力,但是卻不肯反省,不肯坦然面對過失。一旦意識到犯了錯,只是想到遮掩、逃避、推脫,沒有勇氣承擔。

  反省還是一種學習能力,而反省過程就是學習過程。如果能夠不斷自我反省;並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全力作出糾正,這樣就,可以在反省中清醒,在反省中明辨是非,在反省中變得有睿智。

  我有個朋友,當他從單位下崗之後,多次尋找工作都沒有結果,他的心裏非常的煩悶。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簡陋的寓所沈思。他原本有四個鄰居,現在其中兩個已經搬到高級住宅區去了,另外兩位則成了他原來所在公司的老板。他扪心自問:和這四個人相比,除了現在的工作單位、住宿條件比他們差以外,自己還有什麼地方不如他們

  尤其是聰明才智!憑良心說,他們實在不比自己高明多少。

  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反思,他突然悟出了症結是自我性格情緒的缺陷。在這方面,他不得不承認自己比他們差一大截。雖然是深夜叁點鍾,但他的頭腦卻出奇的清醒。站在鏡子前,他覺得自己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發現了自己過去的種種缺點:愛沖動、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能平等地與人交往等等。

  整個晚上,他都坐在那兒自我檢討。然後他痛下決心,從今天起,一定要痛改前非,做個自信、樂觀的人。

  第二天早晨,他滿懷自信前去面試,結果順利地被錄用了。在他看來,之所以能得到那份工作,與前一晚的沈思和醒悟讓自己多了份自信不無關系。

  在走馬上任後的兩年內,我朋友憑著自己的努力,他逐漸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有一段日子,公司經濟狀況很不景氣,很多員工情緒都很不穩定。而這時,我的朋友意志堅定,力挽狂瀾,讓公司度過了難關。鑒于他在危難時期做出的貢獻,公司分給了他可觀的股份,並且給了他豐厚的薪水。

  從我這位朋友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並非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于你的思想,更重要的是發現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性格情緒,只有這樣才能在事業中不斷前進,實現自己的夢想。

  生活隨時隨地都是我們學習的機會,孔子說:

  “觀過而知仁。”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人家犯錯或者發現自己有過失,便作出深刻的反省,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有這種學習能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學問。

  所謂:

  “智者事事反求諸己,愚者處處外求于人。”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反思自己所處的境況,並努力地尋找種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和不完美的根源,並能全力以赴去改變,這樣我們就可以脫胎換骨,成爲能夠巧妙運用能力與思想,直至獲得成功的智者。

  而一個學會了自我反省的人,就會在不斷的探索中變得成熟,就會在不斷的改過中學會取舍,就會在不斷的總結中得到指引,而這世上,也再沒有什麼困厄與艱難可以阻擋他得到圓滿的人生。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