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
慎獨
《菜根譚》上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太絕,都應該留有一點余地,這樣,即使是神靈也不嫉妒我,鬼神也不會傷害我。如果對事業要求達到完美,對功勞希望達到登峰造極,即使不因此發生內亂,也一定會因此招致外患。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者旨在勸告世人,一個人若想在世上生存下去,若想在社會中事業有所成功,就應當凡事不可追求過滿、過高,而是應當存留一定的余地,這樣才不會因遭到妒忌而有損失和因過度而物極必反招來意外之禍。
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謀將帥才徐達,出生于今安徽鳳陽的一個農家,兒時曾與朱元璋一起放過牛。在其戎馬一生中,有勇有謀,用兵如神,爲明朝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名人重臣,卻從不居功自傲。徐達每次挂帥出征,回來後立即將帥印交還,回到家裏依然過著極爲儉樸的生活。朱元璋爲了獎勵他,就想將自己的舊邸賜給他。朱元璋的這些舊邸,是其登基前當吳王時居住的府邸,雖然不比皇宮的宏偉,但也非常的闊氣。可是徐達死活也不肯接受。萬般無奈的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請徐達到舊邸飲酒,將其灌醉,然後蒙上被子,親自將其擡上床而睡。徐達半夜酒醒,得知自己睡的是什麼地方後,連忙跳下床,趴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見其如此謙恭,心裏十分高興,命人在此舊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門前立一牌坊,並親書“大功”二字。
徐達功高不驕,還體現在他虛心好學、嚴以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達,少年無讀書的機會,但他十分好學,虛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攜帶大量書籍,一有時間便仔細研讀,掌握了淵博的軍事知識。因此每每臨陣指揮,無不料事如神,進退自如,且每戰必勝,令人心服口服。身爲統帥的徐達,還能處處與士兵同甘共苦。遇到軍糧不濟,士兵未飽,他也不飲不食:紮營未穩,他也不進帳休息:士兵傷殘有病,他親自慰問,送藥治療;如遇上士兵犧牲,他更是慎重而籌棺木葬之。將士對他無不感激和尊敬。
原本可以過著無比富貴生活的徐達,卻從無聲色犬馬的愛好,
“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賜予他一塊沙洲,由于正處于船只水路必經之地,家臣以此擅謀其利,徐達知道後,馬上將此地上繳官府。
當徐達最後病逝于南京時,朱元璋爲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徐達爲中山王,並將他的肖像陳列于功臣廟第一位,稱之爲“開國功臣第一”。
可以說,徐達深谙爲人處世之道,不論做了多大貢獻,也不邀功請賞,視自己如平常一樣。因爲他懂得,不管官有多大,
自己有多大本領,都在朱元璋的管轄之下,所以唯有夾著尾巴做人,正是這樣做了,他才會得以善終。若他像漢天子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一般,自以爲建了功業就很了不起,從此居功自傲,不加收斂,那麼也必定最後和他一樣的被誅殺。
謙虛的人,不去刻意表現自我,不與人無謂爭執,尊重所有的人,所以能在社會中和諧圓滿地生存下去。
老子也說:
“上善若水。”謙虛的人,就像水一樣,把自己的心態放得很低,別人只要有一點長處,馬上就可以看到並學到,漸漸地,智慧、能力、境界,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了。
著名的叁國人物劉備,他的處世哲學也是以低調出名的。但也正是他的低調成就了他的王者霸業。
在他當初“桃園叁結義”時,以他一個皇親國戚的身份,能夠與酒販屠戶張飛和在逃的殺人犯關羽成爲異姓兄弟,可以說爲他今後戰爭生涯的輝煌引來了左膀右臂:張飛成爲了五虎上將,關羽成爲了儒將武聖,爲劉備的江山立下不朽功勳。
當他“叁顧茅廬”時,那諸葛亮只是個未出茅廬的無名後生,可他卻前後叁次登門求見。不說身份地位,只論年齡,劉備也算得上長輩了,可是他卻屢次碰壁,但是他卻並無怨言,一點也不覺得難爲情,而是再接再厲,最後終于請來了臥龍先生,未來的一國之相。
後來,當他禮遇張松,派趙雲、關羽迎候于境外,
自己親迎于境內,宴飲叁日,淚別長亭,甚至要爲張松牽馬相送。最後使得張松大爲感動,終于把本打算送給曹操的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而恰是這低調謙恭的態度,使得蜀漢王國得到了確立。
一個人,不管你是否已經取得了成功,在做人方面都應當進退都謙虛。“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很突出的一種美好的人格體現。在現今社會中已有極高的認同性,遠有“滿招損,謙受益”,近有“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等格言警句。
古今中外的許多曆史事件,也千百遍地證明了這個真理。多少英雄因爲驕傲而落得失敗的下場,而多少學者因爲學術上有了些成績就自滿起來,故步自封,結果再也沒有了貢獻。又有多少青年才俊因爲自負和目空一切而兩手空空!所以無論怎樣,都要記得保持清醒的頭腦,低調做人,是保證我們不斷前進的重要條件。
一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中拜訪,當他准備從小門進入時,因爲門低,他的頭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出來迎接他的前輩告訴富蘭克林:
“很疼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拜訪我的最大收獲。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時記得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不要忘記了!”
從此,富蘭克林牢牢記住了這句話,並把“謙虛”列入一生的生活方針之中。
所以《菜根譚》又語雲: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裏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其意思是:人在世上立身處世如果不能夠保持超然的心態,就好像在塵土裏拍打衣服,在泥漿裏清洗雙腳,怎麼能超凡脫俗、出人投地呢
爲人處事如果不抱多留一些余地的態度,那就如同飛蛾撲火,公羊用角去頂撞籬笆,怎麼能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安樂呢?不管是誰,總離不開和人接觸,人與人之間能融洽相處,這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謙虛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要是想取得事業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則人生路上一定要有如履薄冰的態度和謙虛的精神,唯有如此,才會得到更佳的人生。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