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嗔恨心
王坤
《賢愚經》告訴我們:作爲一個人,一定要保持一顆慈愛的心,除去那些怨恨別人的想法。因爲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更大的損失。惡言永遠不要出自于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越罵他,你的心就被汙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雖然我們不能改變我們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一切。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嗎
社會是人與人組成的,因此,誰都不可以孤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生活中,我們很難避免與他人發生摩擦,或者是不愉快的時候,尤其是當你感受到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時候,你是否會對他人産生敵意呢
你是否會因此而在心裏對他人懷有怨恨之心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當你受到了真正的不公平待遇的時候,你完全有理由怨恨他人,因爲你是真的受了委屈。可是,請你冷靜地想一想,當你在怨恨他人的時候,你自己從中又得到了什麼呢
事實上,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對方更深的傷害。
你的怨恨對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是你自己內心裏的怨恨影響了你自身的健康,因爲怨恨使你産生了消極情緒,這消極情緒對你的健康和性情都會産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從而對你造成傷害。
更爲嚴重的是,你總是想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總是因此而極不愉快,從而也就會因此招致更多的不愉快。
想想看,你是否有必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呢
你要知道,我們所受的不公,僅僅是因爲我們的心理有所欲求。如果我們不看重自己心理上的這份欲求,或者把這份欲求看得很淡,那麼不公平又從何而起呢
當然,除非有特殊的原因,你不必與那些與你之間存在著嫌隙的人表現友好,但是如果你不願意學會原諒和遺忘,那麼你也就否認了你自己是一個受害者。這樣一宋,你對他人的怨恨也就會因此而升級。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腳上,這就是寬恕。
我們常在自己的腦海裏預設了一些規定,認爲別人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爲。如果對方違反規定,就會引起我們的怨恨。其實,因爲別人對我們的規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不是很可笑嗎
大多數的人都一直認爲,只要我們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也就是說:
“只要我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其實,倒黴的人是我們自己:一肚子窩囊氣,甚至連覺也睡不好。
如果當你覺得怨恨一個人時,請先閉上眼睛,體會一下自己的感覺,感受一下自己的身體反應,你就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愛怎麼做就怎麼做,能明白什麼道理就明白什麼道理。你要不要讓他感到愧疚,對他差別不大,但是卻會破壞你的生活。假如鳥兒在你的頭上排泄,你會痛恨鳥兒嗎
萬事不由人,臺風帶來暴雨,你家地下室變成一片沼澤,你能說“我永遠也不原諒天氣”嗎
既然如此,又何必要怨恨別人呢
我們沒有權利去控製鳥兒和風雨,也同樣無權利控製他人。老天爺不是靠怪罪人類來運作世界的,所有對別人的埋怨、責備都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
即使遭逢巨變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釋懷。因爲,如果你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就得抛開憤怒,原諒對方。
悲痛和憤怒中的人大致可分爲兩種:第一種人始終生活在憤怒及痛苦的陰影下;第二種人卻能得到超乎常人的同情心和深度。
令人心碎的事,例如大病、孤獨和絕望,在人的一生中都難以幸免。失去珍貴的東西之後,總有一段時間會傷心、絕望。問題是,你最後到底變得更堅強呢,還是更軟弱
寬恕、忘記對他人的怨憤之心,這是一個智者的做法。
事實上,忘記你所受到的不公,忘記對他人的怨憤,最終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你自己。當你忘記了怨憤,學會了遺忘和原諒,你就會發現,原來你所認爲的那些所謂不公,其實根本不值一提,因爲他們在你的一生中,是那麼微不足道。而你也同時會認識到,抛開對他人的怨憤之心,你所獲得的快樂是你這一生都享受不盡的。
學會寬恕而不怨憤,這是我們具備的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憎恨別人,不是咬牙切齒,而是吸取別人的長處,並將之化爲自己強身健體的鈣質。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