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的重要 海濤 輯
1.學佛人不持別解脫戒是不可能的,行者若缺此,便只是一個學佛人的鏡影而已。缺乏修行的基礎,即非真實的修行。
2.若我們只受戒條中唯一且最小的一條,但在法道中能嚴持不墮的話,也絕對可以成就證果。持守這種戒的人稱爲在家菩薩。
3.受戒並能護持遵循的人,並且在一路上不斷地累積功德,最後一定能接受灌頂進入金剛乘。
4.戒受持得越多,便越能縮短我們累積菩薩功德的過程,並加速獲得此項修果。
5.在一座高山上生長著某種特殊的藥草,但無人知道。因此縱使有這種東西,也沒有什麼用處。受戒或持戒便像認出並了解這種藥草的作用。知曉後,我們便把它摘起來自己用或分給別人,以累積功德。
6.若我們在受戒前造了業,而受戒後仍繼續造的話,則此時的業力是比不受時的還大。
7.由于發心,以及菩薩戒的誓言,我們所修的每一個法,不論大小都會産生功德。
8.假設我們觀想發願去利益衆生,此觀想的利益將比身體實際上去做的還要大。大乘的見地指出:修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利益解脫一切衆生。
9.菩薩乘的基礎在于對別解脫乘法的完全了解、實修和證悟。不只要了解自我並非真實存在而已(即「人無我」),我們還要了解一切萬物也並非真實存在或成立(即「法無我」);人與外在諸法皆不實存。
10.菩薩乘之「見」即是人、法皆非獨立自主存在,任何顯現都只是迷惑的表相而已,並不真實存在。
11.在別解脫乘中,修行完全以個人爲中心,爲了自身的福祉而付諸行動以達目標。但在菩薩乘中的焦點則更爲廣大,行者願發心爲一切受無間痛苦的衆生修行證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