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淺淡佛教入世(蔣鑫)

  淺淡佛教入世

  蔣鑫

  世人往往一談到宗教時,就認爲所有宗教都是消極避世求個人解脫的,尤其談到佛教時用的一些詞彙,如: “遁入空門”、“四大皆空”、 “看破紅塵”等等。這一現象的出現,也是由于我們沒有做好正確傳導及民衆對宗教不了解所致。若人們對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就會發現,其實每個宗教,對于社會發展與國家的長治久安都是分不開的。

  宗教需要入世,而佛教更需要入世。佛教不但能導人向善,給人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以及挫折,更是出世間法。往深一層意義上來講,它是衆生的真正皈依處,能把有情導向究竟的解脫。

  佛教入世,就是把佛法推廣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用一種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到幹家萬戶,而不是談玄說妙,讓人們總以爲宗教有一種神秘感而不可觸碰。佛法是圓融的,有它方便人性化的一面,若能把握適度,一定可以爲更多的人所接受。

  我認爲佛教要做到入世,應該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適當的弘法內容。

  當年世尊在世時的弘化就是觀機逗教,即看衆生的根性而對機說法,這樣聽法者才能得度。又,說法者如醫王,聽法者如病者,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再好的藥也不能治病。

  根據聽法者的層次施教,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如對于初學者就宣講較深的教理、教義,或者比較難懂的經論,這樣難免會讓聽法者道心退失,甚至對佛法失去信心與繼續聞法的興趣。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總有一個法門適合需要的衆生。我們只有選擇最適合聽法者的內容來進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佛法的作用。這樣才能讓講法者與聽法者都受用。

  第二、具格的弘法人才。

  目前教界缺少的就是具備豐富經驗與思想見解純正的法師。如何培養出具有正知正見並且掌握正確修學佛法的人才呢

  這就需要有具格的弘法法師宋承擔這一重任。若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就知見不純正,那麼只會在以後的修學道路上,越走越偏離佛法的本懷。

  目前國內的弘法氛圍很濃厚,也有很多居士在宣講佛法。但前提是,若要弘揚某一宗派,至少要掌握這個宗派的修學道次第與深入了解此宗派的教義、教理乃至根本經典。若不能做到這樣,就不能稱爲一個合格的弘法人才。沒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去弘揚教法,勢必會誤人子弟。

  第叁、融合地域文化

  佛法要入世,必須要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否則一個宗教很難融入社會。在佛法入世和弘化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當地的人文,來進行相應“本土化”的善巧方便。若不能與當地文化與民俗相融合,那麼對于弘化佛法無濟于世。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