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簡述勝鬘夫人(真誠)

  簡述勝鬘夫人

  真誠

  勝鬘夫人,出自佛教經典《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此經與《維摩經》同樣,是大乘佛教中以在家居士爲主的經典。勝鬘夫人聰明通敏,因受父母的影響而皈依佛陀,因敬禮贊歎如來而得到佛陀的授記,勝鬘夫人將于二萬阿僧祇劫之後,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

  波斯匿王的女兒

  勝鬘夫人,出生在佛陀時代中印度的憍薩羅國,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後唯一的女兒,是阿踰闍國友稱王的王妃。是佛教四衆弟子中的優婆夷,是在家信衆的模範。

  波斯匿王是憍薩羅國王,定都舍衛國。波斯匿王與佛同日生,早年暴惡無信,後因末利夫人的勸導,笃信佛法,成爲當時佛教的護法國王。波斯匿王對佛法深有所悟,曾以所夢十事問佛,波斯匿王與佛陀交往之事記載在經中,流傳至今。佛經中常出現“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由此可知由于波斯匿王的護持,舍衛國成爲佛陀的主要弘法地。佛世的雨季安居在舍衛國有二十多年,佛陀在此地爲衆比丘說法之時,會有成千成萬的猕猴前來觀聽;無數的飛鳥雲集來此圍繞,皆寂靜無聲。因爲國王率衆信奉佛法,舍衛國內人心向善,所以有這些異相顯現。今日的印度,當年佛陀居住的祗園精舍,遺址猶在,成爲當今世界佛教徒朝聖之地。

  勝鬘夫人在王宮長大,天生善良,聰明過人,成年後嫁給友稱王。受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的薰陶而皈依佛陀,對佛陀信奉禮贊,得到佛陀的授記,勝鬘夫人因而發廣大心,立廣大願,度化衆生。

  勝鬘名稱的由來

  勝鬘,印度梵語音譯屍利摩羅。屍利,譯曰勝。摩羅,譯曰鬘。鬘即璎珞,也可以指頭發美。一般所說的花鬘,是以香草結成的花鬘來供佛。

  1、名稱來自父母的寵愛

  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之所以用“勝”來稱呼,是指在衆鬘之中爲最上,故稱“勝鬘”。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做爲父母,借助世間最殊勝的“鬘”來美化自己的女兒,故稱“勝鬘”。又由于波斯匿王沒有女兒,向佛請福,祈求得女,後來果然生得一女。全國上下皆悉歡喜,供獻最好的寶花,最華麗的珍飾,因此爲此女起名,故稱“勝鬘”。

  2、名稱來自女孩兒的品貌

  以女比華鬘,女勝于鬘,故曰勝鬘。“勝”的含義可從兩方面而言:

  一言形勝,女貌絕倫,華鬘不如。是指女孩兒的美貌無與倫比,花色不如女孩兒的美貌。如果世間把花比如人的面孔,那麼這個女孩兒的面貌之美更勝于花兒。

  二言德勝,聰慧利根,通敏易悟。女孩兒的慧德勝過世間,故名爲“勝鬘”。

  波斯匿王唯生此女,王對此女愛惜有加,取名“勝鬘”。長大之後嫁給友稱王爲妃,所以經中稱爲勝鬘夫人。有七覺妙鬘之德的勝鬘夫人,修一乘行,弘一乘教,以功德鬘莊嚴一乘的佛果,是大乘佛教中行菩薩道的菩薩。

  歸敬佛陀

  經中記載,當時佛陀帶領千二百五十衆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每天清晨去城中乞食,在中午之前吃過飯後,佛即爲衆說法。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對佛法深生信心,先後皈依了佛陀,常常聽佛說法。

  這一天,波斯匿王想到了遠嫁的女兒勝鬘。于是對末利夫人說:“佛法如此殊勝無比,我雖剛剛皈依佛沒有多長時間,但對佛陀的信心日日在增長。這麼值得尊敬的佛陀,在講這麼殊勝的佛法,如此美好的事,應該告知我們的女兒勝鬘呀”。末利夫人非常高興,知道自己的女兒勝鬘聰慧利根,通敏易悟。如果見佛聞法,一定能速解佛法,心無所疑,所以一定要通知勝鬘聽聞佛法。

  于是,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寫了一封信,說明王及王後已皈依佛陀。又在信中贊歎佛的功德,並敘述了舍衛國內王公大臣及百姓已有很多人在依佛修學,所以非常希望勝鬘也能聽聞佛法。信寫好之後,派遣侍衛旃提羅去送信。于是旃提羅即刻起程,帶著信到了阿逾阇國,來到勝鬘所居的宮中,拜見了友稱王和勝鬘夫人,遞交了波斯匿王的信。勝鬘見到父王派遣使者來,非常高興。又見到父王和母後的信,更是歡喜。

  勝鬘夫人得到家書,歡喜頂受。讀誦受持,生希有心。向信使旃提羅而說偈言 :“我聞佛音聲,世所未曾有,所言真實者,應當修供養。仰惟佛世尊,普爲世間出,亦應垂哀愍,必令我得見。”

  勝鬘夫人說完此偈,佛陀知其度化因緣成熟,以神通力現身空中,普放光明。勝鬘夫人及其眷屬見到尊貴的佛陀,以至誠恭敬心頂禮佛陀。

  佛陀贊歎勝鬘夫人對佛法的虔誠與信心,並授記勝鬘于二萬阿僧祗劫後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 經中言佛陀爲勝鬘夫人授記:

  汝歎如來真實功德,以此善根,當于無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爲自在王,一切生處常得見我,現前贊歎如今無異。當複供養無量阿僧祇佛,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應正遍知。彼佛國土,無諸惡趣、老病衰惱、不適意苦,亦無不善惡業道名。彼國衆生,色力壽命五欲衆具皆悉快樂,勝于他化自在諸天。彼諸衆生純一大乘,諸有修習善根衆生皆集于彼。

  普光如來的國土沒有惡道,沒有老病,沒有衰惱等不如意之苦。其中衆生色、力、壽命、五欲悉皆具足,快樂勝于他化自在天,並且衆生皆爲修習大乘的善根衆生。勝鬘夫人得授記時,無量衆生諸天及人願生彼國,世尊悉授記皆當往生。

  勝鬘夫人歸信佛陀後,更加對佛陀敬禮贊歎,同時也影響她的夫君友稱王皈依佛教。二人共同以佛法教化阿踰闍國的人民,特別重視對兒童教育,曾召集兒童進宮培訓。勝鬘夫人也非常重視婦女教育,教導婦女要注重胎教、相夫教子,做賢妻良母。

  宣誓受持“十大受”

  佛陀在舍衛國祗園精舍宣說《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經中記載勝鬘夫人宣誓受持十大弘誓,即“十大受”。

  1、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對于我所受的戒律,我絕對不再生起毀犯的心。

  2、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諸尊長不起慢心。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對于一切尊長,我絕對不再生起一點輕慢的心。

  3、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諸衆生不起恚心。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對于一切衆生,我絕對不再生起一點瞋恚的心。

  4、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衆具不起嫉心。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對于他人福樂、美貌以及資生物品,我絕對不再生起嫉妒的心。

  5、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于內外法不起悭心。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對于我所有一切、所知一切,都願布施,有人來求,我絕對沒有悭吝不舍的心。

  6、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爲己受蓄財物,凡有所受悉爲成熟貧苦衆生。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我不爲自己受蓄財物,凡所有受蓄,都是爲了接濟貧苦的衆生。

  7、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不自爲己行四攝法,爲一切衆生故,以不愛染心、無厭足心、無挂礙心攝受衆生。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不爲自己而行四攝法。爲了一切衆生,我要以無愛染心,無厭足心,無挂礙心,攝受衆生。

  8、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孤獨幽系疾病種種厄難困苦衆生,終不暫舍,必欲安隱,以義饒益,令脫衆苦,然後乃舍。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若是見到孤獨、幽系、疾病、困苦的衆生,我一定盡一切力想方設法令他們脫離苦難,用佛法安撫饒益衆生。

  9、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若見捕養衆惡律儀及諸犯戒終不棄舍,我得力時,于彼彼處見此衆生,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

  因爲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滿,惡道減少,能于如來所轉*輪而得隨轉。見是利故,救攝不舍。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若見毀犯戒律者終不棄舍,必折服攝受,令正法久住。

  10、世尊!我從今日乃至菩提,攝受正法,終不忘失。

  因爲忘失正法者則忘大乘,忘大乘者則忘波羅蜜,忘波羅蜜者則不欲大乘。若菩薩不決定大乘者,則不能得攝受正法欲,隨所樂入,永不堪任越凡夫地。我見如是無量大過,又見未來攝受正法菩薩摩诃薩無量福利,故受此大受。

  勝鬘從今日起,一直到我證得菩提,我願攝受正法,終不忘失,願世尊爲弟子作證。

  勝鬘夫人發了十大受,而諸衆生善根微薄,會生起疑惑,僅以十大受極難度化。爲解衆生的疑惑,勝鬘夫人又在佛前宣說誠實誓言,讓衆生了知所受此十大受真實不虛。若此誓言廣大真實,祈求佛陀爲令衆生生信,在大衆中當雨天花,出天妙音。說是語時,于虛空中。雨衆天花,出妙音聲:“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真實無異。”所有看見妙花的衆生,以及聽聞到空中音聲的一切衆生,疑惑悉除,對佛法頓生信解。聽聞者都歡喜無量,發願一定常隨勝鬘夫人禮敬佛陀,恒與勝鬘夫人共同修學,弘法利生。世尊歡喜地鼓勵一切大衆,一定會如其所願。

  這十大受相似菩薩的叁聚淨戒,前五受同于“攝律儀戒”,第六受至第九受爲“饒益有情戒”,第十受則是“攝善法戒”。勝鬘夫人受此十大受,即叁聚淨戒圓滿。除此十大弘誓外,勝鬘夫人又發了叁大願。

  發叁大願

  勝鬘夫人發了十大受之後,接著又在佛前發叁大願。即爲求正法智願、說智願、護法願。

  1、願持正法

  以此實願安隱無量無邊衆生,以此善根于一切生得正法智,是名第一大願。

  2、願說正法

  我得正法智已,以無厭心爲衆生說,是名第二大願。

  3、願護正法

  我于攝受正法舍身命財護持正法,是名第叁大願。

  爾時世尊即記勝鬘,叁大誓願如一切色悉入空界。如是菩薩恒沙諸願,皆悉入此叁大願中,此叁願者真實廣大。

  勝鬘夫人,爲大乘佛教的代表。雖然她的故鄉舍衛國與她所嫁的阿踰阇國距離遙遠,無法親聆佛陀的教誨,然而深具慧根的勝鬘夫人卻憑著對佛法的虔誠與歡喜心,不僅與佛陀感應道交,並得佛陀授記。承佛力加被,宣說《勝鬘師子吼經》。經中認爲叁乘之教歸于大乘之一乘,得一乘即得如來法身,衆生雖被煩惱所纏,然其本性清淨無垢,與如來同等,故皆具有如來之性。勝鬘夫人對友稱王說大乘之法,友稱王也皈依佛陀,勝鬘夫人與友稱王共同教化國中人民。大乘佛法流傳至今,我們感恩大乘佛教中的這位勝鬘夫人。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簡述勝鬘夫人(真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