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西方比來生得人身容易得多
劉永
有些人誤認爲:如果五戒十善做得不到位,下世就不可能再有獲得人身的機會,更不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論調是以“得人身之法”來障礙“帶業往生之法”。
淨土法門這一特殊法門,與其它只靠自力修持的法門不同,它是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攝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我們凡夫只要信願堅固,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那就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只有“信願念佛”而已,又臨終有佛力救度,因此,我等一般末法衆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比求下世保持人身還要容易。我們要堅定今生必定往生的信心!
十善分上、中、下叁品,分別招感天、人、阿修羅叁善道身。印光大師開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衆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叁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印光法師文鈔叁編卷叁•複智正居士之母書》)《觀無量壽經》的下輩叁品實際上是涵蓋著我等現在的凡夫衆生,我等絕大部分末法凡夫都屬于造惡的衆生。
如果出世間的這種心態還沒有建立,我等絕大部分末法凡夫因自己的五戒、十善做得不怎麼樣,下世連保持人身都很難,到那時還有這修行成佛的基本條件嗎?不幸中的萬幸是:哪怕我們的五戒、十善做得不是那麼到位,我們只要有深信切願持名,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加持,也能夠帶業橫超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我等絕大部分末法凡夫就是將到叁惡道去的人,幸好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雖然我等絕大部分末法凡夫是造了叁惡道的業力,我們下輩子保持不了人身,我們是要到叁惡道裏去的人,但是由于我們現在有慚愧心,有忏悔心,相信阿彌陀佛能救我們,全身心地依靠阿彌陀佛,我們至誠地念佛——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阿彌陀佛以他的大慈悲願力,我們臨命終時,承佛慈力親自來接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就比下輩子做人來得容易,而且容易得很多。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全憑信願,持戒念佛功夫的深淺決定往生的品位,持戒能增上往生的品位。我等淨業行人信願持名,雖然能仰靠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而帶業往生,但是仍要盡自己的努力去持戒。“戒爲諸法之基址”,戒是佛門的規矩,也是學佛修行的基礎。首先我們要有這個持戒的態度,不能認爲“帶業往生”就可以不持戒,以致肆意再造惡業。“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爲佛教一切戒的基本,佛戒的種類層次雖多,然都以五戒爲基礎。要把五戒持好,以盡到爲人的本分,作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基礎。至于要做到內心清淨,那是要經過佛法長期熏習的。念佛行人要使自己的身、口、意與佛號功德相應,就要不斷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氣;要起好心,說好話,作好事,做好人,爲其他未學佛的人做個好榜樣。
持戒念佛是我們中國淨土宗曆代的傳承,淨業行人應當將持戒念佛的家風在現代發揚光大。蕅益大師開示:“持戒與念佛,本來就是一門。淨心持戒爲因,得生淨土爲果。若以持名念佛爲捷徑,修學戒律爲纡曲,既有違釋尊臨涅槃時留下的以戒爲師的遺命,又如何能成就念佛叁昧?業障塵垢重重纏縛,淨土豈能得生?戒律如同大海沒有邊際,豈不是法門廣大?持戒就能擔保解脫煩惱,豈不簡易?所以一心念佛者,必定會想止惡防非,從而專精于律學,用以清淨身口意叁業;專精戒律者,才能決定往生淨土。而一心念佛,現世則紹繼興隆僧寶,臨終上品上生。修持法門之妙,還有哪一種能超過它呢!只此一大事,怎麼能在其中硬做分離,而贻笑于有見識的人呢?”(《重治毗尼事義集要》)信願念佛,即含攝“戒、定、慧”。我們如果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爲戒。
總之,念佛行人宜奉持淨業叁福,以深信切願,持戒念佛,如此其往生的品位自然不在中下。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