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代高僧陳尊宿的禅風(小悅)

  唐代高僧陳尊宿的禅風

  小悅

  陳尊宿(792?-895?)是唐代著名高僧,睦州人(今浙江建德市),法號道明。是南朝陳帝之後,年輕時在本州開元寺出家,遊方時于黃檗希運禅師座下得領玄旨,一度爲黃檗希運禅師首座。後爲四衆迎請住觀音院,常有住衆百人。經數十載,“學者叩激,隨問遽答。詞語峻險,概非循轍。故淺機之流,往往嗤之,唯玄學性敏者欽伏。由是諸方歸慕,鹹以尊宿稱。”(《五燈會元》卷四)

  陳尊宿出生之時紅光滿室,祥雲蓋空,半天之後才消散。尊宿出生後,眼睛有重瞳子,面部有七星之形,形象奇特,與衆不同。幼小時到開元寺禮佛,見僧人感覺很親切,仿佛是故交。回家後告訴父母,希望准許其出家。父母遵從他的意志,准許其出家爲僧。

  出家之後,陳尊宿持戒精嚴,學通叁藏經典。遊方參學于黃檗希運門下,得到黃檗禅師傳付心印。後被四衆弟子迎請入住觀音院,住衆有百余人,經過數十年,學者參問者日增,尊宿的禅風峻烈,對于那些根機淺薄之人,常常大聲呵斥,以啓發其悟性,而那些根性銳利之人對陳尊宿欽佩有加。因此,十方禅宗學徒紛紛歸付,都稱他爲尊宿。後來,陳尊宿回到開元寺,在家中編織蒲鞋奉養母親,因此,他又有“陳蒲鞋”的雅號。

  當時有草寇入境,陳尊宿將一只大草鞋挂于城門之上。賊寇想將鞋子拿下扔掉,但是使盡全身的力氣也舉不起來。于是,感歎說:“睦州有大聖人。”賊寇心生畏懼,于是,舍城而去,百姓因此避免了一場災難。

  陳尊宿禅風峻險,深得黃檗禅師的禅法精髓。他對禅宗的最大貢獻是精心提攜臨濟義玄禅師。他對義玄禅師的提攜,在《五燈會元》中有記載: “(師)初在黃檗會中,行業純一。時睦州爲第一座,乃問:“上座在此多少時

  ”師曰:“叁年。”州曰:“曾參問否

  ”師曰:“不曾參問,不知問個甚麼

  ”州曰:“何不問堂頭和尚,如何是佛法的大意

  ”師便去,問聲未絕,檗便打。師下來,州曰:“問話作麼生

  ”師曰:“某甲問聲未絕,和尚便打,某甲不會。”州曰:“但更去問。師又問,檗又打。如是叁度問,叁度被打。師白州曰:“早承激勸問法,累蒙和尚賜棒,自恨障緣,不領深旨,今且辭去。”州曰:“汝若去,須辭和尚了去。”師禮拜出。州先到黃檗處曰:“問話上座雖是後生,卻甚奇特。若來辭,方便接伊,已後爲一株大樹,覆蔭天下人去在。”(《五燈會元》卷第十一)

  大意是,陳尊宿見到義玄禅師宿具慧根,覺得是可造之才。因此,他特地指點這位後生去參問黃檗禅師。義玄不知如何參問,陳尊宿就告訴他以“如何是佛法大意”作爲參問之語。義玄便以此語向黃檗禅師參問,叁次參問叁次被打。義玄自己覺得是自己業障深重,不能明了禅師的旨意。于是,退失信心,想告辭而去。黃檗禅師告訴義玄,即使要離開,也應當先向黃檗告辭才去。然後,陳尊宿便向黃檗禅師說,問話的後生,有很多奇異之處,如果他來告辭,請以善巧方便的手法來接引他,將來他會成爲一棵大樹,使很多人在他的大樹下乘涼。

  不久之後,義玄禅師得到黃檗禅師的印可,成爲臨濟宗的開山祖師。這其中飽含有陳尊宿的無私提攜和鼓勵。

  陳尊宿的禅風峻迅,如鷹似虎,既快又准,實爲唐末第一流的宗師,如《五燈會元》所載: 問僧:“近離甚處

  ”僧便喝。師曰:“老僧被你一喝。”僧又喝,師曰:“叁喝四喝後作麼生

  ”僧無語,師便打,曰:“這掠虛漢。”

  當時“臨濟喝”已風行于叢林之中,而陳尊宿是黃檗高弟,臨濟長兄,早知“喝”的底蘊。“老僧被你一喝”,“叁喝四喝後作麼生

  ”真有化霹雳爲清音,馴獅虎成貓兔的力量。這種似不經心的對機答話,若非有明悟透頂透底的見地,必然會敗下陣來。

  其晚參示衆有雲:“汝等諸人,還得個入頭處也未

  若未得個入頭處,須覓個入頭處。若得個入頭處,已後不得辜負老僧。”時有僧出禮拜,曰:“某甲終不敢辜負和尚。”師曰:“早是辜負我了也。”

  陳尊宿通過旋立旋破,無迹無相的方式,盡皆掃歸于實修實證,卻又平白無奇,發人深省,這是陳尊宿善于運用的機鋒。

  再如其上堂雲:“裂開也在我,捏聚也在我。”時有僧問:“如何是裂開

  ”師曰:“叁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脫,即心即佛。我且與麼道,你又怎麼生

  ”曰:“某甲不與麼道。”師曰:“盞子撲破地,碟子成七片。”曰:“如何是捏聚

  ”師乃斂手而坐。

  心意識的開合,原在于“我”,關鍵在于自己是否作得主。若作得主,一動一靜,無非菩提真如;若作不得主,動靜皆落于無明。唯有明心見性之人方知“主人公”,才有“裂開也在我,捏聚也在我”這種擊碎虛空,陶鑄萬法的上人氣象。

  再如僧問:“某甲講經行腳,不會教意時如何

  ”師曰:“灼然實語,當忏悔。”曰:“乞師指示。”師曰:“汝若不問,老僧則緘口不言。汝即問,老僧不可緘口去也。”曰:“請師便道。”師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好一個“心不負人,面無慚色。”那僧機遲,睦州叁番開示均不能會,而引出這一句妙語。佛法實修實證之處即在這裏,二祖見達摩,所得的不就是這個麼。這位“講經行腳”的僧人是老實的修行者,不然,又怎麼引得出老睦州這句千古絕唱來。

  曾經有僧來問:“如何是曹溪的大意?”師曰:“老僧愛瞋不愛喜。”曰:“爲甚麼如是?”師曰:“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說詩。”

  在禅門中,曹溪是指慧能大師所創立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禅法。當弟子問陳尊宿什麼是曹溪的大意的時候,禅師知道這位弟子在心外求法,被妄想執著。爲了打破弟子的妄想,使其在觀照自心中明見本性,便說出與其當機之語予以攝心。

  陳尊宿一次看《華嚴經》,僧問:“看什麼經?”師說:“大光明雲,青色光明雲,紫色光明雲。”卻指面前說:“那邊是什麼雲?”僧說:“南邊是黑雲。”師曰:“今日須有雨。” 陳尊宿通常應用這種一語雙關的方式來考察弟子的悟性,截斷弟子的妄想執著,令其在言語道斷,心思路絕之時,豁然證道。

  陳尊宿在臨終前召集門人說:“我的世緣將盡,要離世了。”不久,就結跏趺坐而圓寂。世壽98歲,僧臘76夏。弟子以香柴焚化,舍利如雨。衆弟子收撿靈骨,在寺內塑像供養。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