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甘爲衆生做馬牛(禅悅)

  甘爲衆生做馬牛

  禅悅

  佛門有句俗語:“欲爲佛門龍象,先做衆生馬牛”。俗語是說,一個出家人要想成爲佛門中的棟梁之才,只有像牛馬一樣踏踏實實地爲衆生服務才能有成就,並得到古往今來大德高僧的一致推崇。

  翻開中國佛教高僧的傳記,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曆代凡是有成就的高僧,都是在最不爲人注意的崗位上辛辛苦苦地爲大衆服務,最後,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然後被人發現,成爲有成就的一代高僧。唐代著名禅宗高僧六祖慧能大師在沒出家前是一位樵夫,依靠砍柴買米奉養老母。因在集市中賣柴時聽人讀誦《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悟。在人指點下,他來到黃梅親近五祖弘忍大師。弘忍大師與慧能大師經一番問答,知道慧能大師是佛門法器。爲了避免別人的嫉妒,就讓他到禅院後院去爲大衆舂米。慧能大師聽從弘忍禅師的安排,每天腰纏著石磨辛勤舂米。

  在這樣枯燥而辛苦的崗位上,慧能大師一幹就是八個月。在這期間,他從來不敢到寺院其他地方走動,每天只是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抱怨。直到弘忍禅師讓衆弟子作詩偈表達各自見解時,弘忍禅師對慧能大師所作偈深爲贊歎,才密室傳法給他。爲了防止其他弟子的加害,弘忍連夜送他南下。此後,慧能大師隱藏在獵人隊中十六年,在廣州法性寺被印宗法師認出,在印宗座下剃度出家,開始了開法傳禅的生涯。成爲禅宗承前啓後的一代宗師。

  唐代另一高僧沩山靈祐禅師在住持沩山之前,在百丈懷海門下任典座,負責掌管大寮炊煮飲食諸事。在這平常的工作中,靈祐禅師任勞任怨,盡心盡力爲大衆勞作。

  當時有一位異僧,人稱司馬頭陀,本是叁國司馬懿的後裔。他雖出生名門,卻不慕世榮,年少便于南嶽衡山出家了,後來住于江西黃龍山永安寺,持頭陀行。一天,司馬頭陀來探訪百丈禅師,對百丈禅師說在湖南的沩山,找到一處將出一千五百善知識的地方,並要求百丈禅師揀選一個人去住持。百丈禅師最後令侍者叫出靈祐禅師,司馬頭陀一見靈祐禅師便連連贊歎:“此人正是沩山的主人。”

  百丈禅師于是當晚召見靈祐禅師囑咐說:“我在此山化緣。你當居住沩山勝景,希望能不負衆望,燈繼薪傳,廣度後學。”不久,百丈禅師就派靈祐禅師去沩山住持了。

  大沩山山勢險峻,山深林密,多野獸出沒,人迹罕至。靈祐禅師自來此山,日與猿猱爲伍,全靠采拾橡栗充饑,生活極爲艱苦。這樣過了六七年之後,靈祐禅師得到當朝宰相裴休的護持,道場日漸興盛。慕名而來的住衆日益增多,不久就達到司馬頭陀所預言的一千五百人。不久,沩山靈祐禅師還接引教化弟子仰山慧寂禅師,並與慧寂禅師一起創立了沩仰宗。

  沩山靈祐禅師不僅現世甘爲衆生做馬牛,而且發願來世做馬牛爲衆生服務。他在將要圓寂的時候,弟子依依不舍地問他:

  “師父!以您的修持道行,涅槃之後將往生何處?”

  “老僧百年之後要到山下農家去出生,做一頭老牯牛。”

  “唉呀!師父您這麼有修行,怎麼會投胎做畜生呢?”弟子們詫異萬分地追問。

  “你們不相信啊?!可以在那頭水牯牛的左脅下找到“沩山靈祐僧”五個大字,那就是我。”

  弟子們聽了都悲傷不已,依照遺言舉行荼毗之後不久,果然在山下農莊發現一頭初出生的水牯牛,左邊腋下赫然發現師父的名字。弟子們看到師父轉世的水牯牛在烈日之下犁田拉磨,趕快花錢買回來養老,舍不得讓它耕作,每天拿上好的青草喂食。說也奇怪,水牯牛卻寸草不進、滴水不喝。沒有辦法,弟子們又把他送回農家,水牯牛工作之後,才快快樂樂地吃草。

  沩山靈祐禅師種“欲爲佛門龍象,先做衆生馬牛”的慈悲,不是淺見劣根的弟子們所了解的,這種生死海中做道場,輪回城裏樂自在的高行胸懷,才是真正徹悟輪回,實踐菩薩行的高僧。

  當代高僧星雲大師也是甘爲衆生做馬牛的典範。星雲大師1949年從大陸初到臺灣之時,經常叁餐不繼,生活極爲窘迫。後來,大師先後到過許多道場,並有一些道場請他住持,他都婉拒,甯願一面從事苦役,一面閱藏撰文,以辛勤的筆耕,將正信佛法介紹給大家。

  1952年,星雲大師聽說沒有人肯去偏遠的宜蘭弘法,覺得這才是一份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于是放棄在都會發展的機會,自願獨往這風雨飽潤的山城。在那裏,他所做的只是無名苦役,每天搬蒲團,搬桌椅,讓不同程度的人了解佛法,更努力接引青年佛子,教導他們國文寫作,閱讀佛經。通過這種方式,星雲大師培養了一大批有作爲的弟子。他認爲,有機會爲大衆謀福,不必計較你我,甚至在幕後默默工作也很好,重要的是,大家是否有一份爲教爲衆的共識。

  星雲大師爲了讓更多的修行者有清淨的修行道場。于是買下佛光山的土地,白手起家,披荊斬棘。數年之後,終于使佛光山成爲臺灣最大的佛教聖地。爲了培養更多的僧俗大衆人才,星雲大師還創辦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機構,培養了不計其數的人才。同時,他還將有培養前途的弟子選送到日本、英國、美國等高校深造,以便爲佛教培養更多的人才。

  爲了讓佛教在全世界發揚光大。星雲大師還積極在國外弘法,建設道場。由于星雲大師的影響,每到一處,都受到歡迎。由于因緣具足,星雲大師先後在世界許多國家建立了佛光山分院。真正實現了“佛光普照叁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的宏願。星雲大師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爲衆生做馬牛的出家人,成爲享譽全球的一代高僧。當別人問及星雲大師的成功秘訣時,大師說:“要做佛門龍象,先做衆生馬牛。想要成就任何一件事,就得效法秋圃老農,躬身耕耘,培植善因好緣,才能有豐碩的收獲。”

  就在大衆都在爲星雲大師所取得的成就和擁有的地位而驕傲之時,星雲大師卻于1985年宣布辭去佛光山宗長的職位,推舉弟子心定法師做住持。他又從臺前走向幕後,自己專心從事弘法度生的工作。他這種“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精神,贏得了世人的高度贊譽。

  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人經常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得重用。他們從不願意默默無聞地工作,一心只想出人頭地,在經曆過處處碰壁之後,他們才幡然醒悟,自己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是自己的自高自大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和痛苦。

  其實,每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是從最平凡的工作做起的。也許,你正在做的,是一件最普通,最細微的工作,一點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稱贊。但正是這樣的崗位,往往能夠磨練並成就一個人。我們只有在這種崗位上辛勤耕耘、任勞任怨,在爲大衆服務中體現自己的價值,你才能贏得大衆的尊重和愛戴。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