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嫌冷酷無滋味
存德
有人來找禅師請求算命:“禅師,您潛修多年,乃得道高僧,您能告訴我,我將來會如何?”禅師淡然答道:“你將來一定會死。”禅師的話可笑嗎?咋看來有點可笑,禅師的話並不像一個禅師的話,是叁歲孩兒都能道得的話,這可能會讓這個人啼笑皆非,他似乎不相信禅師的話是事實;其實並不可笑,禅師說出了一個大家都能明白,卻都不願意接受的事實,這也許就是禅者的風采。
禅師的話很直白,看起來有點粗俗,但最爲直白、粗俗的話往往最能表露事實,最能說明事實的真相。俗人多不願面對當下生死的事實。余秋雨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中國有許多的學派,衆說紛纭,但因爲語言太多,有些道理就講得不太痛快,而佛教非常痛快,生老病死,就四個字,但足以振聾發聩;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都無法對這四個字等閑視之”。佛教就是以其最爲直接、最爲痛快的“生老病死”四字之法進入這個大雅之堂,而且花枝爛漫,這就是佛教的魅力,是禅者的智慧。
萬丈霞光送走了殘陽,瑟瑟秋風掃盡了落葉,病人痛苦萬分即將屏息靜氣,所有的功名利祿都將灰飛煙滅,當爲人體驗到這一刻時,都會或多或少體會到生命本真的整體意義。“華燈盛宴莫不散,曼舞輕歌歎有終”;“紅顔難爲久,榮耀一場空”;這一切用禅師的話來說“將來一定會死”。明代洪應明說:“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線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只有能守住這生死的根蒂,便可超然物外,活出自己的人生。
一切都是暫時的,都被在大自然的遷化消長在冥冥之中,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刹那無常,生死苦海,這是很真切的現實困境。但我們的毛病就在這裏,不願面對當下的問題,卻喜歡一些華而不實的美景。常常聽人說:“你們佛教動辄就說生死,就不能說點別的嗎?”的確,禅師的話很生硬,誰都不願意聽,誰聽起來都會感覺刺耳,但禅就是這樣。也許是我們愚鈍的根性非有這些刺骨的話不能覺醒,常言“不見棺材不落淚”,就是這個意思。禅門中有句話:“莫嫌冷酷無滋味,一飽能消萬劫饑”。不要嫌禅師的話冷酷無味,只要能傾心去聽,靜心去悟,那麼燦爛的人生就屬于我們自己。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