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道只在目前(蔣譜成)

  大道只在目前

  蔣譜成

  一天散步碰到老張,他問我:“老蔣,你經常看禅宗方面的書,你說如我這樣對禅一點也不了解的門外漢,也能認識禅?並經常能體會到禅嗎?”我告訴他說:“大道只在目前,禅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在生活,就能認識禅,也能體會禅。”老張說:“真的嗎?我怎麼一點也感覺不到呢?”我與他一邊往前走一邊說,這十分正常,不但你不知道,就連唐代祖師龍潭崇信,在未開悟之前,也不知道這個道理。據《祖堂集》載:

  崇信居住在湖南常德的天皇寺旁邊,整天以賣餅爲生。當時寺裏住了一位道悟和尚,天天在寺裏參禅修行,閉門不出,崇信就每天以十個餅供養道悟。後來他在道悟的開示下出了家,跟隨道悟在天皇寺。崇信出家之後每天種地打柴,挑水做飯,默默勞作和參學。卻從來沒有得到道悟禅師一語半句的指教。

  有一天,他忍不住問師父:“師父!弟子自從跟隨您出家以來,已經好多年了。可是,我一次也沒有得到您的開示。請師父慈悲,傳授弟子修行的法要吧!”道悟禅師聽了後說:“你剛才講的這些話,實在是冤枉師父我啊!你想想看,自從你跟隨我出家以來,我哪一天不是在傳授你修行的心要呢?”崇信不解地說:“弟子愚笨。不知道您每天傳授給我的是什麼心要?”道悟禅師慈祥地笑著說:“你端茶給我,我喝;你捧飯給我,我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點頭。我沒有一天懈怠的,這不都是在指示心要給你嗎!”崇信聽了師父的話,立刻領悟了師父的良苦用心,頓然明白了禅就在生活中的道理。

  我接著說,你退休後能保持這樣的好心態,每天該幹啥還幹啥,這種處事方法就是禅者所爲,不像有些人退休後感到失落,整天怨天尤人,看什麼都不順眼,好似這個世界欠他什麼似的,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因爲我們的行爲有叁種,即身行、語行、意行,也就是身體的行爲,口頭的語言,心中的思想,這叫做“身、語、意”叁行。而叁行的後果,産生影響,就是“業”,佛經上稱爲身、語、意叁業。人生在世,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這叁業的。

  這時,我看到前面路口亮了紅燈,許多人在等待通過。我說,你看前面的路口,碰到紅燈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事,但你是否每一次都面帶微笑地等著綠燈亮呢?有些人在紅燈面前,總是急沖沖想闖過去,好似這個世界只有他在忙,難道他真的那麼忙嗎?我想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有些人即使站在那裏等待,但煩躁不安,滿面愁容,好似大家都對不住他似的。這就關系到對問題的態度,或生活態度問題,禅者總是在遵守規則的同時,盡量使自己心情愉快,並把這種快樂感染給他人。

  老張說:“你這麼一說,我還真能體會到禅了,油米柴鹽、衣食住行,我們都得面對,愁也一天,樂也一天,這裏面確實有禅機禅理。”我說:“只要我們用心,用禅者的心態對待生活,就能感悟我們生活中的禅。”許多的人認爲禅應該在深山古刹之中,在那些蒲團打坐,參禅入定的高僧大德生活中,這也不錯,禅在寺院,也在民間,禅在于坐,也不在于坐,而在于自己從心靈深處的感悟,在于對生活的態度。如我國著名國學大師、文物鑒定家、書畫家啓功先生,他笑對人生,淡然處之,給我們留下許多禅者待人處事的智慧。在上世紀末,他的字畫就享譽中外,全國到處是他的作品,一天,啓功先生來到北京潘家園文物市場,看到店鋪中,有些牌匾挂著署有他名號的書法作品,但沒有一件是他親手所寫,全部是別人臨摹的他的作品。啓功笑道:“這些字寫得都比我好。”他因頸椎病住院,牽引治療時,他豁達大度,不怕病也不怕死,還爲此填了一首《西江月•頸椎病》的詞:“七節頸椎生刺,六斤鐵餅栓牢,長繩牽系兩叁條,頭上數根活套。雖不輕松愉快,略同鍛煉晨操,《洗冤錄》裏篇篇瞧,不見這般上吊。”啓功先生對于名利、生死的看法以及他平時的處事方法,都體現了他的大度、智慧,他的生活禅。記得著名書畫家于右任客廳裏有一幅對聯曰:“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橫批:如意。”對聯說他不去想那人生不如意的“八九”,而常常慶幸自己擁有如意的“一二”,說明于右任先生淡泊處世,榮辱自安,這也是禅者的智慧,禅者對生活的態度。

  即使在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照樣充滿禅理。記得我在老家鄉下時,我們生産隊一戶人家因在外幹農活,他的兩個小孩在家,小孩還小,不知怎麼引起火災。幸好兩個小孩都跑出來了,家裏的房子燒了,東西也燒得差不多。當大家撲滅了火,他領著兩個小孩高興地對大家說:“只要小孩沒事,我就萬幸,房子可以重修,東西可以再置。”這時他小兒子卻說:“爸爸,今晚我們沒房子住了?”他回答說:“我們住大房子去,幫隊裏看倉庫,以後我們就住新房子。”他這種面對現實,遇變不驚,能從事物的正面看到希望,也是禅者的智慧。這件事至今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裏,有時還影響著我。火災過後不久,在生産隊的幫助下,他家的房子重新砌好了,真的變成了新屋。禅就是打破常規的思維模式,打破僵化,超然物外。a

  《壇經•般若品》載:“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這是我們的禅宗祖師慧能早就告誡過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尋求佛法,禅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無事不在,走路、吃飯、砍柴、擔水、地裏勞作,就連睡覺等也是禅修。因此,大道只在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每個人的當下。

  摘自《寒山寺》佛教雙月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