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在人間 十、佛教的知識觀▪P3

  ..續本文上一頁好的一面。現在即以佛法的立場說明知識的好處。1.以分別識成利生事:現世間的衣、食、住、交通……,都因知識的發達而有了長足的進步。今天農家的耕種,也進步到機械代替人工,比起從前來,真不知好得多少倍。從前人去臺北,艱苦的跑上兩叁天;現在搭飛快車,祗消一小時零幾分,坐飛機當然更快。這都是從知識的發達中來,你能說知識發達不好嗎?所以人類的日常生活,在知識發達中,得到許多便利,改善。現在農工居住的屋子,比五千年前的王宮──茅茨土階,有時還好些。古時的道路不甯,土匪衆多,若人民要輸運財物,就得請保镖的,現在以火車,輪船運貨 [P285] ,絕少匪類的搶奪危險,顯然比從前好多,這能說不是知識文明的好處嗎?世間的利用厚生,非知識不成。

  

  大乘法說:初學菩薩向上向善的正行,即由分別知識的引導──由知識分別。知善知惡,了解世間的因果事相,知善而深信善法的價值,于是不斷地努力向善,這才能趣向證悟的聖境,得平等無戲論的根本智。不但初學的,菩薩在自覺的聖境中,雖遠離了分別妄識;但菩薩行的特點在利他,故從平等的根本智中,又起後得的分別智,此即通達事物,度生的方便智。從菩薩的修行、證悟、利他的一切事業中看。佛法始終重視知識。佛法把知識看爲:是自利證悟的前導,利他妙行的方便。離去了知識,即不能成就自利與利他的事業,這是佛法重視知識而說明了知識的崇高價值。

  

  佛經說:周利盤陀伽根性暗鈍,教他讀經,他記得前一句,即忘掉後一句。但佛陀是慈悲的,始終慢慢教他,誘發他學習,他在佛陀的慈悲教授策勵下,終于證得了阿羅漢果。雖證聖果,但不會說法,請他開示,他祗會說:「人生無常 [P286] ,是苦」,此外只有現神通了。他的話錯嗎?當然不錯,但他缺乏知識,故證悟了也不會說法。佛弟子中的舍利弗就不同了,他未出家前,即通達吠陀經典;出家證悟真理後,他爲衆說法,在一個義理上,能滔滔不絕地講七天七夜,還沒有講完。佛贊歎他:「智慧第一」!「善入法界」。又如近代的印光大師,他是老實念佛的淨宗大德,爲無數的信衆所崇敬。然老實念佛的不止他一人,何以其他人不能發生廣大的教化力量?還是因爲,印光大師不但切實履踐,而又有對儒學及佛教的深廣知識啊。知識是菩薩攝化衆生的要門,故『瑜伽論』說:「菩薩求法,當于五明處求」。從這些事實看,即知佛教對知識是多麼重視了!分別識是能成利生大用的。

  

  2.以分別識成深信解:佛教與希伯來的宗教不同。希伯來宗教厭惡知識,重于感情的信仰。佛教卻說:「有信無智長愚癡」。這肯定了無知的信仰,會造成愚妄的行爲,不是合理的正信。所以佛教的正信,要透過知識的考察,以知識爲信仰的基點,解得分明,信得懇切,這才是合理的正信。如對佛法的正確知解, [P287] 愈高愈深,信仰也就愈深愈堅。沒有經過知識的信仰,好像很虔誠,其實是非常浮淺。例如害病,祈求神賜予健康。病真的好了,于是信神。然如再有病痛,求神無靈,他的信仰便要動搖了。所以佛教主張從深解中起信仰,確信透過知識的信仰才是深固的。這一點,與希伯來宗教──理智與信仰沖突,完全不同。中山先生也說有思想而後有信仰,這與佛教的從正解而成堅信,是一致的。佛教說信仰的最高度,即與智慧融合一體。可見知與信不但沒有沖突,而且是從互相助成而能達成統一的。有了高度的智慧,才有更深刻堅固的信願,這是說明信仰建築在理解的基礎中。理解不能不說是知識的力能,這是知識的又一長處。

  

  3.以分別識成無分別智:世間的知識,雖有缺陷而不能證知絕對真理,但如能根治錯亂,而引向更高度,即成通達真性的出世間無分別智。有人以爲世間的分別妄識,不能契見真實,反而是證悟的大障礙,所以一味诃毀分別識。不知道在沒有證得聖智前,如不以世間分別識分別善惡,觀察真妄,即無從修行。誰能直下從無分別處著手呢!不解不行,怎能證得解脫?所以太虛大師在『大乘宗地 [P288] 圖釋」中肯定的說:佛法大小宗學,無不從分別意識處下手,以此爲修行的關鍵。若一味厭患分別識(事實上,這些人是誤會佛說的「無分別」了),不用分別識爲方便,不但學佛者無從信解修習,佛(出世間後得智)也就沒有化世的妙用了。某些人似乎一向厭惡分別的知識,而不知人類的明了意識,爲人類的特勝,而爲人所以能學佛成佛的要點。如貓、犬、蟲、魚,它們也是有心識的,但它們的分別意識極弱,極簡略,不能善了名言。它們的分別識既弱,私欲也不太強,分別識如爲悟證的障礙,它們比我們少得多,簡單得多,就該比人易悟真理了。但事實不然,佛祗說人類易成佛道。因人的意識分別力,比天還強,也唯有強勝的分別力,才能分別善惡真妄,才能痛下決心,依法觀行,才能契悟絕待的真性。所以佛法不否認知識本身的缺點,但認爲若舍棄了他的缺點,把握他的長處,即是證悟解脫的正因。

  

  有人認爲:分別識不能契真,如再以分別識修觀,豈不分別愈多,與真理愈遠?這是不懂緣起相對性的機械論法!豈不見,如一木,再以一木相摩擦,似乎 [P289] 木積越多,而實則兩木相摩,即有火生,火一生起,木也就燒毀了。又如青草,如多多堆積起來,就會生熱而迅速朽腐下去。所以學佛而以分別識不斷地觀察,乃至于定中觀察,正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法法空寂,即能契悟諸法的空寂相。在契證平等空寂中,有相的分別識也即泯絕而不起了。故佛教的破除虛妄分別識,決不是一味厭絕它,反而是以它作爲引生出世間的平等聖智的前方便。這所以修習方便中,止以外有觀,定以外有慧。經中常說:如以小楔出大楔一樣(還有如雹墮草,草死雹消;以藥治病,病愈藥廢之喻),沒有小楔,深陷在管中的大楔即無法取出。等到大楔取出,小楔也就自然落下了。學佛以分別識觀破分別,證入無分別聖智,分別也即斷舍了,就與此理相同。

  

  佛教重無分別的智證,但也重視知識,與印度宗教中,專重瑜伽、禅定的學派,精神大有差別,所以佛法的特點在觀慧。佛法認爲:知識雖不能表诠真理,但它有引向真理的作用。如有人問:從精舍去新竹公園,向那裏去?我們就告訴他,從此向北,轉幾個彎等。他依著指示的方向一直走去,自可達到公園。直觀 [P290] 公園的本身,雖無所謂南北,也無所謂彎曲,但我們從此去公園,確有它決定的方向與曲折。如不信所說,以爲公園自身並無南北彎曲,我們相信,他就永不能到達新竹公園。分別識而爲無分別智的方便,是佛法確認的道理,所以在證入以前,有信解行。

  

  

  

  叁 現代知識應有之反省

  從上面看,知識有缺憾錯誤的一面,也有優越良好的一面。知識若向錯誤的一面發展,會造成人類的無邊苦痛;若著重道德與真理而去發展知識,亦能引生人類的無邊幸福。知識的本身有好有壞,而不是決定好,決定壞,既不是「妙門」,也不是「禍根」,問題看我們對它的運用如何!近代的知識進步,人類受到嚴重的威脅與苦痛,大家應有深切反省的必要。我在菲律賓時,知道西洋神教徒,在宣傳世界末日的快要臨到:現在原子彈的爆炸力,比過去擲于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要大多少倍了,而現在氫氣彈的威力,比原子彈的破壞力更大;還有死光 [P291] 等武器,比氫氣彈的威力更可怕。這些,不都是近代文明的結果嗎?所以人類世界,即將接近毀滅的末日了。他們的目的,如爲了宣傳,爲了誘惑愚人入教,不妨原諒他們。如認爲事實,站在佛法的立場看,絕難同意。我們知道:人類從有史以來,凶惡的武器即不斷地出現。可是你有,不久我也有了,誰也不能純以武器征服誰。或者雙方勢力相等,雖有凶惡的武器,而不敢用,如毒氣。或者一種武器出現,有極大的破壞力,但隨時又有防禦它,甚至克製它的武器産生。所以以新武器的威力,憂慮人類毀滅,宣傳世界末日,全是一篇鬼話!真正的問題,是科學發明的原子等,不使用于和平利人,卻以此爲殺人或控製世界的武器,這才予人類以恐怖威脅的無限苦痛!問題在人類自己,對知識的偏向與運用不當,這才發展知識,而反被知識所威脅傷害。

  

  近代知識文明的迅速發展,是難得的!但知識發展的路向,有兩種偏向,造成畸形的病態的發展。一、精神知識趕不上物質知識:近代的知識發展,先是從物質界發展起,不斷地向外追求物質的知識,以物質爲對象而考察、研究、實驗 [P292] 、利用;因此而忽略了精神。由于起初是重于自然界中天文、地理、物理的知識,慢慢造成了物質的文明。 以此偏向物理的方法,去研究生物等---生理學以及心理學,也處處覺到心理受到物理的生理的限製與決定。他們就是研究心理,也是把內在的心識,看成了外在的東西(物化)一樣去考察。所以研究動物心理,兒童心理,成人心理,變態心理,群衆心理等等,都著重在受到物理因素,生理刺激反應,以及受到環境、風俗、群衆的影響。近代的知識,不但物質界的知識是物化的,心靈界的知識也是物化的。以此去研究心理,心理便成爲物質的屬品了。真正有情的生命活動,心理活動,不但從外界去觀察,從生理刺激反應等去了解,更應從自身去觀察、分析,體驗人類內心的自覺活動。心理的無限複雜,無限深奧,決不是現代科學知識,向外探求所能徹底了解的。佛法對有情心理的體認,是著重于自身的反省,觀察與體驗。佛法的定慧,換句話說:即以自心去把握自心,審細地透視自心,這是一種自覺自證的實際體驗。唯有這樣,才能覺察到心理活動的自覺性,主動性,內心的無限複雜,心性的究極奧秘。若把心識 [P293] 活動當作外在的東西去研究,人便看成機械了。近代的唯物論者,即把人看爲機械一樣的利用,這才缺乏人性,沒有同情,祗是盡量發展個己的私欲,利用迫害奴役的一切技巧,以妄想達成控製整個的人類世界。這種錯誤暴虐的行爲,是從知識偏向發展所引起的嚴重危險。

  

  二、道德趕不上知識:知識的錯亂性,與私欲不相離,所以知識的發展,最易引起個人自私欲的擴展。然世界的知識,本來也不離向上向善的德性,知識發達而能促成人與人間和平共存,富裕康樂,即應重視道德的發達,至少要做到道德與知識並駕齊驅,使知識受道德的影響,受人類德性的領導,巧爲利用,不致由于私欲的過分發展而損害大衆的和樂。可是近代知識文明的發展,偏向于物質,無形中受著唯物思想的支配,在自然界中,在物理化學,生物學中,是不能發見道德因素的。道德原是人類文化的精神世界的産物。因此西方的物質知識愈文明,人類道德便被輕視、懷疑而日漸低落;固有的宗教道德,也趨于沒落。到現在,西方的神教,也盡是利用物質的財物,作爲傳教的工具了。以此而宣傳宗教 [P294] ,實表示了神教的走向沒落。故人類道德在功利、現實、物欲泛濫的今天,不堪回首;西方的部分人士,也要唱出「道德重整」的口號了。站在佛法的立場看,人類知識的發展,應盡量約束自我的私欲,使知識服從真理與道德的指導,趨于道德的世界,真理的境域。若能服從真理,尊重道德,即能防止人類私欲的泛濫,使損人利己的私欲,化爲自利利他的法欲。這樣,知識愈文明,人類所受的實益愈大,也即更接近于道德的真理的境地。可是近代知識文明,偏向了功利、物質的一面,忽視了精神的宗教,道德,故人類知識的發展,反成了知識的奴隸;縱我而我愈不自由(我是自在自由義),製物而反爲物所控製,這才面臨無邊的苦痛與毀滅的威脅。有些科學家,政治家,患著原子武器的恐懼病,其實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這些。

  

  近代共匪作亂,多少善良人民,被關進了鐵幕,處于鐵幕鬥爭的世界中,人人變成了仇敵,變成了囚犯。據鐵幕透露出來的消息說:人民正普遍的陷于心理變態──虐殺狂、神經病。在仇恨、鬥爭、殘酷的世界裏,人民還有正常而和樂 [P295] 的心情嗎?他想毀滅別人,必爲自己所毀滅。在自由世界裏,據報載:今日美國的精神病,也與日俱增,每月約增加一萬人,這是多麼可怕的報道。人性的瘋狂化,憂苦的加增,正說明了現代世界的混亂與苦痛。這並非是原子彈,死光,而是知識畸形發展的結果。故現代的知識文明──西方爲主的文明,應有徹底反省,從人類自身的德性求開展,皈向佛法,依于佛法,精進地修學。初步以道德克製情欲的泛濫;深一步,修學定慧,開發自己的無邊寶藏,發揚佛陀的慈悲精神,以指導人類的文明。人類能反省自己,克止私欲,體察自心,使知識與道德,物質與精神的知識並進,合而爲一,這才是我們所想望的,人類世界新的知識文明。(唯慈記) [P297]

  

《佛在人間 十、佛教的知識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