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間佛教緒言
一 人間佛教的展開
契理與契機:佛法所最著重的,是應機與契理。契機,即所說的法,要契合當時聽衆的根機,使他們能于佛法,起信解,得利益。契理,即所說的法,能契合徹底而究竟了義的。佛法要著重這二方面,才能適應時機,又契于佛法的真義。如專著重于契理,或不免要曲高和寡了!如專著重于應機,像一分學佛者,只講適應時代,而忽略了是否契合佛法的真義,這樣的適應,與佛法有什麼關系!現在所揭示的人間佛教,既重契機,又重契理。就契機方面說:著重人間正行,是最適合現代的需要,而中國又素來重視人事。別的不說,如印光大師,他平生極力宏揚念佛往生,卻又提倡「敦倫盡分」。這名詞雖是儒家的,但要在這人間 [P18] ,做成一象樣的人,盡到爲人的本分,作爲求生西方的基礎,他是沒有忽視佛教在人間的重要意義。民國以來,佛教的法師、居士,都有適應社會的感覺,或辦慈善、教育事業等。不問成績如何,但確是認識了傾向了這一方面──佛教是人間的。人間佛教的論題,民國以來,即逐漸被提起。民國二十叁年,『海潮音』出過人間佛教專號,當時曾博得許多人的同情。後來,慈航法師在星洲,辦了一個佛教刊物,名爲『人間佛教』。抗戰期間,浙江缙雲縣也出了小型的『人間佛教月刊』。前年法舫法師在暹羅,也以『人間佛教』爲題來講說。總之,人間佛教的時機適應性,確是引起各方面的重視了。人間佛教不但契應時機,更是契合于佛法的深義,大家應努力來宏揚!
人生與人間:太虛大師在民國十四五年,提出了「人生佛教」。在抗戰期間,還編成一部專書──『人生佛教』。大師以爲:人間佛教不如人生佛教的意義好。他的唱道「人生佛教」,有兩個意思:一、對治的:因爲中國的佛教末流,一向重視于──一死,二鬼,引出無邊流弊。大師爲了糾正他,所以主張不重死 [P19] 而重生,不重鬼而重人。以人生對治死鬼的佛教,所以以人生爲名。佛法的重心,當然是了生死,成佛道。但中國佛弟子,由了生死而變成了專門了死。如『臨終饬要』,『臨終津梁』,『臨終一著』等書,都是著重于死的。我在香港,遇見某居士還說:「學佛就是學死」。一般的學佛修行,動機每每如此,即爲了將來死得好。禅宗的「臘月叁十日到來作得主」,也只是死得好的證明。大師曾爲此寫了『生活與生死』一文,認爲佛教的本義,是解決生活,在生活問題的解決中,死的問題也就跟著解決了。其實,佛教的了生死,並沒有錯。生死是生死死生,生生不已的洪流,包含了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一切。解決這生生不已的大問題,名爲了脫生死。如不能了生,那裏能了死!這那裏可以偏重于死而忽略于生!
中國學佛者,由于重視了死,也就重視了鬼。中國傳統的宗教,是人死爲鬼。雖接受了佛教的輪回說,相信鬼可轉生爲人,但他們只知道人與鬼的互相轉生,而每忽略了人死不一定爲鬼,可以人死爲人,人死爲天。所以學佛者,甚至往 [P20] 生淨土的信仰者,也還是不願爲鬼而又預備做鬼。死了,用種種的飲食來祭祀他(依佛經說,惟有餓鬼才需要祭祀),燒冥衣給他穿,化錫箔、冥洋給他用,紮紙房給他住。佛教中,不但應赴經忏,著重度亡;而且將中國的一些迷信習俗,都引到佛門中來,這完全受了中國「人死爲鬼」的惡影響。其實一人死了,不一定生于鬼趣,或生地獄、畜生,或生到天國,或仍來人間。即使想到死亡,也不應預備作鬼!無錫的丁福保,以爲信佛先要信鬼,大師以爲這不免加深了鬼教的迷信!爲對治這一類「鬼本」的謬見,特提倡「人本」來糾正他。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還重視人生,何況以人本爲中心的佛教!大師的重視人生,實含有對治的深義。二、顯正的:大師從佛教的根本去了解,時代的適應去了解,認爲應重視現實的人生。「依著人乘正法,先修成完善的人格,保持人乘的業報,方是時代所需,尤爲我國的情形所宜。由此向上增進,乃可進趣大乘行。使世界人類的人性不失,且成爲完善美滿的人間。有了完善的人生爲所依,進一步的使人們去修佛法所重的大乘菩薩行果」(『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P21] 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即人生而成佛,顯出了大師「人生佛教」的本意。
人生佛教是極好了,爲什麼有些人要提倡人間佛教呢?約顯正方面說,大致相近;而在對治方面,覺得更有極重要的理由。人在五趣中的位置,恰好是在中間。在人的上面有天堂;下面有地獄;餓鬼與畜生,可說在人間的旁邊,而也可通于上下。鬼趣的低劣者,近于地獄(有些宗教是不分的),所以閻羅王或說爲鬼趣的統攝看,又說是地獄的王。而鬼趣的高級者,即低級的天(神)。畜生中,高級的也通于天。天神與鬼、畜,在一般宗教中,雖從來有分別,而實有混淆的形迹。大概的說:傾向于統一的,永生的,是天神(神教)教。但也有多少不同:如基督教的耶和華,回教的阿蘭,是一神教;如印度的梵天、大自在天,中國道教的元始天尊等,是泛神教,即有多神的傾向而統一的。如傾向于雜多的,死亡的,即鬼靈(鬼教或巫教)教。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說,如不能重視人間,那末如重視鬼、畜一邊,會變爲著重于鬼與死亡的,近于鬼教。如著重羨慕那天 [P22] 神(仙、鬼)一邊,即使修行學佛,也會成爲著重于神與永生(長壽、長生)的,近于神教。神、鬼的可分而不可分,即會變成又神又鬼的,神化、巫化了的佛教。這不但中國流于死鬼的偏向,印度後期的佛教,也流于天神的混濫。如印度的後期佛教,背棄了佛教的真義,不以人爲本而以天爲本(初重于一神傾向的梵天,後來重于泛神傾向的帝釋天),使佛法受到非常的變化。所以特提「人間」二字來對治他:這不但對治了偏于死亡與鬼,同時也對治了偏于神與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惟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義。所以,我們應繼承「人生佛教」的真義,來發揚人間的佛教。我們首先應記著!在無邊佛法中,人間佛教是根本而最精要的,究竟徹底而又最適應現代機宜的。切勿誤解爲人乘法!
二 人間佛教的叁寶觀
叁寶在人間:佛法無邊,實不外乎叁寶。我們學佛的,第一要皈信叁寶。拿 [P23] 出家人說,皈依叁寶,即加入僧團而學法,由學法而趨于果證。皈依的對象是叁寶,所學所證,也不出此叁寶。如不能正確地信解叁寶,一切與外道的知見一樣,那名稱是皈依叁寶,其實對佛法是極其陌生的!
叁世、十方,佛是極多的。凡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理,普遍而正確的覺悟── 正遍知;慈悲、智慧,一切功德,到達圓滿的境地,就稱爲佛。單說佛,不是指那一位佛,而是通指叁世十方的一切佛。但是,我們怎麼知道有佛,有十方叁世佛呢?這因爲,我們這個世界,曾經有佛出世。本師釋迦牟尼佛,就誕生在印度的迦毗羅國釋迦種族。父親是淨飯王,母親是摩耶夫人,他也有妻有子。出家後,參學、修行,終于成了佛。他常在摩竭陀國的王舍城,憍薩羅國的舍衛城等,弘揚正法。到八十歲的時候,在拘屍那地方入滅。照這曆史上千真萬確的事實來看,佛那一樣不是在人間的。釋迦牟尼佛,不是天神,不是鬼怪,也從不假冒神子或神的使者。他老實的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經』)。這不但是釋迦佛,一切都是人間成佛,而不會在天上的。又說:「 [P24] 我亦是人數」。佛是由人而成佛的,不過佛的斷惑究竟,悲智功德一切到達無上圓滿的境地而已。佛在人間時,一樣的穿衣、吃飯、來去出入。他是世間的真實導師,人間的佛弟子,即是「隨佛出家」、「常隨佛學」。『法句經』說:「具眼兩足尊」,眼即知見,知見的具足圓滿者,即是佛,佛在兩足的人類中,處最可尊敬的地位。佛出人間,人間才有正法。由于有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才知道有叁世十方諸佛。從「佛佛道同」來說,一切佛還不等于釋迦佛嗎?
再從法寶說:諸佛所證覺的諸法實相是法,修行的道也叫法。道與悟證的寂滅法,本無所謂人間不人間的,佛出世或不出世,都是這樣。佛時常說:「是法非佛作,亦非余人作」,那末爲什麼說法在人間?因爲本師釋迦佛的說法,是爲人而說的。在神鬼氣氛濃厚的印度環境,雖也偶爲天龍等說法,而重點到底是爲了人間的人類。如佛教根本教義中的十二緣起的識、名色、六處叁支:由初識-- --投胎識而有名色(肉團凝成),由名色而起六處(眼耳鼻等成就),這唯有此欲界人間才有這完整的生長過程。他界如天與地獄等,都是化身的,頃刻即圓滿 [P25] 六處,那裏有此階段?又如無色界,既沒有色法,那末有名無色,處中也但有意處而沒有眼等五處了。佛這樣的說明身心漸成的階段,即是約此界人間而說的。又如生緣老病死(阿毗達磨者把病略去了,但經說是有的):老與病,其實也只是此界人間的情況。地獄與天神,可說都是沒有的。佛本爲人說十二緣起,等到以此論到一切,即覺到有些不盡然。其實,佛沒有爲天爲鬼而說此法門,這是爲人類而安立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都如此。又六根對境生起六識,這也是人類的情況。許多下等動物──畜生,是無耳、無鼻的,當然不會有圓滿的十二處、十八界。色界的衆生,沒有鼻、舌識;到了二禅以上,前五識就都不起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分類,實在是依人類而分別的。談到修道,如天國、畜生,即沒有律儀戒。所以,可以肯定的指出:法,本是爲人類而說的,一切是適應人類的情形而安立的。佛既沒有依地獄、天堂的情況而立法;如有地獄法與天堂法,那也只適合于地獄與天國,也不是我們──人類所能信行的。
說到僧寶,不用說,是在人間了。出家五衆中: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 [P26] 比丘、比丘尼;除了人間,其他衆生都是沒有的。所以出家衆的律儀戒,惟是爲人而說,也惟是人所受所行的。受戒時,即曾間:「汝是非人耶」?如是非人─ ─天神與鬼畜,即不得受戒。依戒而攝僧,依僧伽而住持佛法,一切都是人間的,何等明顯?
佛出人間,爲人說人法──人類所能解能行的,人類得因此而增進而解脫的佛法,修學者也即是人間賢聖僧。叁寶常住人間,進一步說,人間才有如法而完美的叁寶。佛在人間,法與僧也無不在人間。叁寶本在人間,這即是我們的皈依處。如忽略此界人間的佛法僧,而偏重他方,天國、龍宮,無疑地會落入于死亡與鬼靈,永生與天神的窠臼,埋沒了佛法的真義!
人間與天上:從叁寶出現于人間說,佛爲創覺的立教者。佛住世時,生活起居,與一般人相仿佛。既不是神,也不是神的兒子或使者,他是真摯的人類導師。人間有苦有樂,穿的、吃的、住的,都不能隨心適意。天上呢?吃的是天廚妙供,穿的是細滑天衣,住的是七寶宮殿,比人間的享受,是不知好到若幹倍。人 [P27] 間壽命短,天壽極長,活到幾百萬年的不算回事。人間的身量短,而天身有的如須彌山那麼高大,光明晃耀。有的,以爲佛與人一樣,太不夠圓滿,能像天人那樣的廣大莊嚴就好了!這一不能把握「人間佛教」的見解,就現出了天上成佛的思想。如說:「色界究竟天,離欲成菩提」。天上成佛,是真佛;人間成佛是化身,這是現實人間的佛陀而天化了!佛于色究竟天成佛,即大自在天成佛,于是佛梵合流。印度婆羅門教徒便說:人間的釋迦牟尼佛,是化身,是大自在天的化身。這樣的弄得神佛不分,使佛教在印度,流于神秘、迷妄,走上了末路!所以我們必須立定「佛在人間」的本教,才不會變質而成爲重死亡的鬼教,或重長生的神教。認定了佛在人間,那末說法時也在人間,佛法即是佛在人間的教化。佛所表現的叁業大用:以語言爲弟子們開示;佛的行止舉措,對人接物,身體一切的活動,都是身教,是爲弟子們示範的;尤其是他的大慈悲大智慧,意業能感召人類。佛的「叁輪示導」,即是人間佛法的根本。怎能使法寶常在人間流行呢?一、由出家在家的佛弟子,切實的依教奉行,而表現于身心中。一、有經、像、 [P28] 塔、廟等傳世,表示出佛法的內容與精神。如經典的文字,即是用印度文寫的,所以經典傳來中國,是要有人──如鸠摩羅什及玄奘等翻譯。這因爲是人間的佛法,所以編集傳譯流通,都有確鑿的史實可考證。不像外道的經書,胡說是神說的,是從天上送下來的。因此,更顯得佛法在人間,爲了人間而說。如爲畜生(龍等)說,鬼(夜叉等)說,天(帝釋)說,那末用什麼語文編集?誰翻譯而成爲人語?如以人間佛教的眼光來說:如龍樹菩薩從雪山老比丘處得大乘經,這是很平實的事。如說夜叉送來、天龍傳來,那對于佛典的語文,編集、翻譯,一切都成爲問題了!佛經的編集,開端都載明時間,地方,聽衆,佛法本著重時地人的確實性,這才能引人生信。所以說:「說時方人,爲令人生信故」。如佛在天上成佛,說法,那一切都不是你我──人類能知,也只能適應于天上,而無關人間的教化了。我們是人,需要的是人的佛教。應以此抉擇佛教,使佛教恢複在人間的本有的光明!(仁俊記) [P29]
《佛在人間 二、人間佛教緒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