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來藏之研究 自序 目次

  如來藏之研究

  

  自序

  

  抗戰期間,我寫了『唯識學探源』,『性空學探源』二書。爲了探求大乘叁系的淵源,還想寫一部『如來藏學探源』,由于抗戰結束了,種種因緣,沒有能寫出。來臺灣以後,在經論的探求中,才理解到:緣起與空,唯識熏變,在『阿含經』與部派佛教中,發見其淵源,而如來藏(即佛性)說,卻是大乘佛教的不共法,是「別教」。在如來藏說的開展中,與『阿含經』說的「心清淨,爲客塵所染」相結合,而如來藏的原始說,是真我。衆生身心相續中的如來藏我,是「法身遍在」,「涅槃常住」的信仰,通過法法平等、法法涉入的初期大乘經說而引發出來;在初期大乘的開展中,從多方面露出這一思想的端倪。龍樹的大乘論中,還沒有明確的說到如來藏與佛性,所以這是後期大乘。西元叁世紀以下,正是印度梵文學複興的時代,印度大乘佛教,也就適應此一思潮,而說「如來之藏」,明確的說:「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

  

  一切衆生有如來藏我,在中國佛教界,從來不曾感到意外,只是信受贊歎,但印度佛教界可不同了!常住不變的,妙樂的「我」,是衆生的生命自體;轉迷妄而達「梵我一如」,得真解脫,是印度神教思想的主流。釋尊爲人類說法,從衆生的蘊界處中,觀一切爲緣所生法,無常故苦,苦故無我無我所;依空無我得解脫,顯出了不共世間,超越世間的佛法。從部派到初期大乘佛教,說明上有無邊的方便不同,而依空無我得解脫,還是被公認的。現在說,一切衆生的蘊界處中,有常住、清淨的如來藏我,這是極不平常的教說!印度佛教有著悠久的傳統,沒有忘卻釋尊教法的大乘者,對于如來藏我,起來給以合理的解說:如來藏是約真如空性說的,或約緣起空說的。這樣,如來藏出纏的佛,可以名爲「大我」(或約八自在說),而衆生位上的如來藏,被解說爲「無我如來之藏」了。一切衆生有(與如來藏同義)佛性,被解說爲「當有」了。這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如來藏說(不過,衆生的如來藏我,秘密大乘佛教中,發展爲「本初佛」,與印度的梵我一如,可說達到了一致的地步)。

  

  我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的寫作過程中,附帶集錄些有關如來藏佛性說的資料。拿來整理一下,再補充些後期大乘經論的抉擇,題爲『如來藏之研究』,作爲從前想寫而沒有寫的『如來藏學探源』,補足了從前的一番心願!

  

  

  

  如來藏之研究目次

  自 序…………………………………………………………………………一──二

  第一章 序 說……………………………………………………………一──一八

  第一節 如來藏學在佛教中的地位…………………………………………………………一

  第二節 與如來藏有關的經論………………………………………………………………叁

  第叁節 如來藏的名稱與l意義…………………………………………………………九

  第二章 如來藏思想探源……………………………………………一九──六六

  第一節 如來與法身………………………………………………………………一九

  第二節 如來與界………………………………………………………………二八

  第叁節 如來與我…………………………………………………………………四一

  第四節 佛子與佛種性…………………………………………………………六0

  第叁章 心性本淨說之發展……………………………………六七──八八

  第一節 聲聞經論的心淨說…………………………………………………………六七

  第二節 初期大乘的心性本淨說……………………………………………………七九

  第四章 如來藏說之孕育與完成……………………………八九──一一四

  第一節 法法平等與事事無礙…………………………………………………八九

  第二節 華嚴經含蓄的如來藏說…………………………………………………九八

  第叁節 心‧菩提心‧菩提‧衆生界…………………………………………一0叁

  第四節 如來藏經……………………………………………………………一一0

  第五章 如來藏說之初期聖典……………………………一一五──一四六

  第一節 初期聖典與弘傳者的風格…………………………………………一一五

  第二節 如來與如來藏………………………………………………………一二四

  第叁節 如來藏我……………………………………………………………一叁二

  第四節 如來藏不空………………………………………………………一四0

  第六章 如來藏學之主流………………………………………一四七──一八四

  第一節 傳說中的如來藏法門…………………………………………一四七

  第二節 寶性論爲主的如來藏論……………………………………………一五0

  第叁節 寶性論所依的經論…………………………………………………一五九

  第四節 寶性論義的分別………………………………………一六六

  第七章 瑜伽學派之如來藏說…………………………………一八五──二叁六

  第一節 瑜伽學派略說…………………………………………………………………一八五

  第二節 瑜伽唯識學的如來藏說………………………………………………………一九0

  第叁節 真谛所傳的如來藏說………………………………………………二0七

  第八章 如來藏佛性之抉擇…………………………………二叁七──二七四

  第一節 楞伽經的如來藏說…………………………………………………二叁七

  第二節 涅槃經續譯部分的佛性說………………………………………二五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