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之探究
自序
我在『中觀今論』中說:「在師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叁論或空宗的」。我「對于空宗根本大義,確有廣泛的同情」,但「我不能屬于空宗的任何學派」。問題是:我讀書不求甚解,泛而不專,是不適于專宏一宗,或深入而光大某一宗的。還有,面對現實的佛教,總覺得與佛法有一段距離。我的發心修學,只是對佛法的一點真誠,希望從印度傳來的叁藏中,理解出行持與義解的根源與流變,把握更純正的,更少爲了適應而天(神)化、俗化的佛法。這是從寫作以來,不敢忘失的方針。
前幾年,爲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的寫作,在閱讀『般若經』時,想起了叁十多年前,『中觀今論』的一個見解:「中論是阿含經的通論」;「中論確是以大乘學者的立場,… …抉發阿含經的緣起深義,將(大乘)佛法的正見,確樹于緣起中道的盤石」。這一論斷,出于個人的論斷,不一定能受到佛學界的認可。對于『般若經』的空義,既有了較明確的理解,不如從「阿含」、「部派」、「般若」、「龍樹」,作一番「空之探究」,以闡明空的實踐性與理論的開展。這一構想,就是寫作本書的動機。
本書的主題就是「空」。簡單的說:「阿含」的空,是重于修持的解脫道。「部派」的空,漸傾向于法義的論究。「般若」的空,是體悟的「深奧義」。「龍樹」的空,是『般若經』的假名、空性,與『阿含經』緣起、中道的統一。「大乘佛法」的一切法空,不離「佛法」──緣起中道的根本立場;是「中論」(理論的),也是中觀(實踐的)。雖然名爲「探究」,其實只是引述經論來說明,沒有自己的發揮。最近見到『世界佛學名著譯叢』目錄,知道有!3鼍山雄一等的集體著作──『般若思想』與『中觀思想』,沒有能讀到與參考,非常遺憾!希望能有一些共同的看法!民國七十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自序于臺中華雨精舍。
空之探究目次
序 ……………………………………………………………………………………一─二
第一章 『阿含』──空與解脫道……………………………………一─七八
一 引言………………………………………………………………………………………一
二 泛說解脫道……………………………………………………………………………一一
叁 空與心解脫……………………………………………………………………………二0
四 無量……………………………………………………………………………………二四
五 無所有…………………………………………………………………………………二九
六 無相……………………………………………………………………………………叁四
七 空與空性………………………………………………………………………………四七
八 空爲叁叁昧先導………………………………………………………………………五六
九 叁叁昧‧叁觸‧叁法印………………………………………………………………六0
一0 勝解觀與真實觀…………………………………………………………………六七
第二章 部派──空義之開展………………………………………七九─一叁五
一 空義依聞思而開展……………………………………………………………………七九
二 勝義空與大空…………………………………………………………………………八一
叁 無來無去之生滅如幻…………………………………………………………………八六
四 聲聞學派之我法二空說………………………………………………………………九二
五 常空‧我我所空……………………………………………………………………一0叁
六 叁叁摩地……………………………………………………………………………一0六
七 空之類集……………………………………………………………………………一一0
八 諸行空與涅槃空……………………………………………………………………一一七
九 二谛與一切法空無我……………………………………………………………一二叁
一0 大衆部系與法空………………………………………………………………一二八
第叁章 『般若經』──甚深之一切法空………………………一叁七─二00
一 『般若經』之譯出…………………………………………………………………一叁七
二 法空性是涅槃異名…………………………………………………………一四二
叁 大乘『般若』與『阿含經』………………………………………………………一四七
四 空之發展與類集……………………………………………………………………一五五
五 空之解說……………………………………………………………………………一六七
六 空之雙關意義………………………………………………………………………一七四
七 自性空與無自性空…………………………………………………………………一八0
八 空與一切法…………………………………………………………………………一八八
九 法空如幻……………………………………………………………………………一九四
第四章 龍樹──中道緣起與假名空性之統一…………二0一─二六五
一 龍樹與龍樹論………………………………………………………………………二0一
二 『中論』與『阿含經』……………………………………………………………二0九
叁 『中論』之中心思想………………………………………………………………二一六
四 緣起──八不緣起…………………………………………………………………二一八
五 假名──受假………………………………………………………………………二叁叁
六 空性──無自性空…………………………………………………………………二四叁
七 中道──中論與中觀………………………………………………………………二五五
八 如幻──即空即假之緣起…………………………………………………………二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