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自序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自序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是『說一切有部爲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以後的一部。

  

  爲什麼要寫這一部?近代佛教開展聲中,有「巴利聖典爲佛教原始聖典說」興起。這雖只是基于傳說的,代表赤銅鍱部Ta^mras/a^ti^ya的主觀願望,然對其他部派,大乘佛教,都可能引起誤解。這一傳說,現在雖早已不爲學界所接受,但以近代的佛教研究,特別是印度佛教,原始佛教的研究,受西方學者的影響,重視巴利語Pa^li,或者看作原始佛教的唯一用語。這對于華文翻譯的經律,自然的不予重視;對大乘佛教,也不免有多少影響。對于這個問題,我以爲:佛教聖典成立的實際情形,應有合理的正確認識。惟有能理解聖典集成的實際情形,才能理解巴利聖典及與之相當的華文聖典的真正意義。對「佛法」,「大乘佛法」,「秘密大乘佛法」的聖典,才能給予肯定,肯定其在佛法中的意趣與價值。這樣,我決定寫這一部。

  

  寫這部書的基本觀念,首先是,依佛教固有的傳說爲依據,從固有傳說的啓發中,而作經律集成過程的研究。我確信,華文聖典──代表不同部派的經律,比之巴利聖典(屬于一派) 的單一性,應有更多的比較價值。所以從種種華文經律與巴利聖典的比較,以窺見其次第發展的過程。經律是結集所成的。結集是等誦,是共同審定,是有部類與次第組織的。所以結集的研究,著重于部類的、組織的研究;從延續的、開展的過程中,理解經律部類的逐漸完成。結集有原始的(第一)結集,再(第二)結集,公認的結集與公認的聖典,是相關的、同時的。佛教還有不斷的(第叁,第四等)結集,不是佛教界所公認的,也與部派間獨有的部類相關。結集是這樣的一而再,再而叁的進行,聖典部類的集成,也當然有其先後。說到先後,提出了材料與結構,主體與附屬,內容與形式的不一致性。決不能據附屬的,形式的部分,片面的論斷爲古形新形。論結集,應該著眼于組織(結構)的、主體的。

  

  研究經律集成所得的結論,是這樣:法(經)與律,原始結集是分別結集的,卻同樣的以「修多羅」(散文)爲主體,稱爲「相應」;附以偈頌的「祇夜」,名爲「雜」。 律部方面,波羅提木叉(五部──八部,即『戒經』)爲修多羅,附以「法隨順偈」(雜頌)。到第二結集時,波羅提木叉的分別,解說,是「記說」。「祇夜」部分,漸獨立爲「雜誦」(摩得勒伽)。依「雜誦」而類集爲「七法」、「八法」,或「大品、小品」,成爲犍度部,那是以後的事,上座部律師的業績。經部(法)方面:原始結集的,是修多羅(相應)四大部,祇夜(雜)八部。接著,有「弟子所說」,「如來所說」──「記說」。「修多羅」,「祇夜」,「記說」,這叁部分的綜合,成爲根本的「相應教」。與「記說」同時,不屬于(相應教的)祇夜的偈頌,如「伽陀」,「優陀那」,都成立了。「本事」,「本生」,「方廣」,「希法」,也先後集成。到了再結集的時代,以「修多羅相應」爲取舍的最高准繩,綜合傳誦于佛教界的聖教,共同審定而再爲結集。本著「弟子所說」的意趣,集爲「中部」;本著「祇夜」的意趣,集爲「長部」;本著「如來所說」的意趣,而集爲「增一部」;固有的相應教,稱爲「相應部」。四部、四阿含的成立,是再結集的時代,部派還沒有分化的時代。

  

  經研究而得的合理認識,佛法不只是佛所說的。從佛的叁業(身語意)大用而表達出來的佛法,是早于結集就存在的。原始的佛教聖典,是以佛陀的叁業德用爲本源;以僧伽爲中心,統攝七衆弟子,推動覺化的救世大業。經弟子的領會,實行,用定形的文句表達出來,經當時大會的審定,確定爲佛法,聖典。結集──共同審定出來的聖典,代表了當時佛教界公認的佛法。一般所說的原始聖典,也是經長期的一再結集而成,巴利聖典也沒有例外。這只是部派未分以前的(現有各派的聖典,都增入部派所改編的,或自部特有的部分),爲一切部派所公認的,而並不是聖典的一切。因爲部派分化後,不同部派,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佛教開展中,從佛弟子(也有在家的)心中──經內心體證,而適應當時當地,集成定形文句而傳誦于佛教界,到處都是,代表了這一部派,這一地區,這一時代所公認的佛法。佛教聖典,從原始結集以來,一直就是這樣的。所以佛教聖典,不應該有真僞問題,而只是了義不了義,方便與真實的問題。說得更分明些,那就是隨(世間)好樂,隨時宜,隨對治,隨勝義的問題。所以最後說:「佛法在流傳中,一直不斷的集成聖典,一切都是適應衆生的佛法」。

  

  本書在去年底脫稿。得到慧琦、慧瑛、性瑩、慧潤諸師的發心校對,才能順利的出版。近叁年來,有香港陳道厚、周美珍,臺灣林榮飛、楊孫明華諸居士的樂施刊印費。在本書出版前夕,謹祝生者福慧增勝,亡則往生光明的樂土!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八日印順序。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目次

  序

  第一章 有關結集的種種問題....................................1──64

  第一節 聖典集成的研究............................................1

  第一項 原始佛教聖典成立史的意趣................................1

  第二項 近代學者的研究概況......................................2

  第二節 聖典(佛法)的來源與成立..................................7

  第一項 聖典的來源..............................................7

  第二項 聖典的成立.............................................10

  第叁節 結集與結集的傳說.........................................14

  第一項 結集的實際情形.........................................14

  第二項 不斷的傳誦與結集.......................................19

  第叁項 佛教界公認的兩大結集...................................25

  第四項 不同部派的不同結集.....................................34

  第四節 聖典的語言與古新問題.....................................44

  第一項 原始聖典與巴利語.......................................44

  第二項 長行與偈頌.............................................49

  第叁項 聖典的古與新...........................................57

  第五節 聖典集成史的研究方針.....................................61

  第二章 研究的資料與參考書..................................65──104

  第一節 總說.....................................................65

  第二節 律部.....................................................66

  第一項 廣律...................................................67

  第二項 戒經...................................................78

  第叁項 律論...................................................83

  第叁節 經部.....................................................89

  第一項 銅鍱部所傳的五尼柯耶...................................89

  第二項 漢譯的四阿含經.........................................90

  第四節 小部──雜藏............................................100

  第五節 其他的參考書............................................102

  第叁章 波羅提木叉經.......................................105──184

  第一節 波羅提木叉與布薩........................................105

  第一項 布薩說波羅提木叉......................................105

  第二項 波羅提木叉與布薩…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自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