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雨集第四冊 叁 中國佛教瑣談 一八 肉身菩薩

  

  一八 肉身菩薩

  印度佛教的出家人,死了多采用火葬製,如釋迦佛那樣。火化後的骨灰,稱爲「碎身舍利」,舍利是遺體的意思。舍利中有堅固的微粒,中國人稱之爲「舍利子」,是更適合于分散供養紀念的。如土葬的,稱爲「全身舍利」,也有經多年而沒有壞的,近代中國佛教界稱之爲「肉身菩薩」。這是很難得的,但與是否菩薩無關。民國四十七年,攝受來臺的僧青年,對當時臺灣佛教大有貢獻的慈航法師,發現他的遺體不壞,被稱爲肉身菩薩,受到多少人的稱歎。那時,我在馬尼拉,恰好讀到了日報上,一篇屍身不壞的報道,就寫了篇「肉身菩薩」。但想到,那時而發表這篇文字,是不合時宜,也會被人誤解的。文字一擱下,原稿也就丟了。現在時過境遷,對于這一事實,不妨依事實而略加說明。

  以人的遺體來說,古代埃及以香料斂屍,屍身不壞而久存的,稱爲木乃伊。我家鄉的習慣,入殓時,棺內多放石灰包與燈心草,這兩種都是能吸收水分的。 [P196] 近代以防腐劑來保存國家偉人的遺體,更是不少。這種以藥物來保存,不是我所要說明的,我所要說的,是自然不壞的。生物中,動物死了,(核)果實熟了,是會腐爛的,但也有例外。如桃子,在沒有成熟前,幹癟而留在樹枝上,不會掉下來。可以作藥用,名爲桃枭。在動物中,蝦蟆就是一例:蝦蟆一名土蛙,灰色。在我家鄉的桑樹上,每發見蝦蟆死而幹了,沒有腐爛,俗稱「蝦蟆幹」──幹蝦蟆。民國五十七年,我住在臺北外雙溪的報恩小築。一天,一陣風過,有什麼從屋上落到門前地上,原來是一條蛇,蛇頭向上豎起的。我驅斥他,他卻不睬我,只好用竹竿去趕,才發現是風幹了的死蛇。動物風幹而暫時不壞,我想是不會少的。說到人,在馬尼拉當時所見的報道,在南美洲某地(國名忘了),有一廢棄了的古老教堂。一個唱詩班,死了都靠在牆壁上,有少數已風化倒地了。人死了而不腐爛的,還真不少。民國十七年,孫殿英的部下,挖掘河北省遵化縣的東陵──乾隆帝與慈禧太後的陵寢,盜取珍寶。在乾隆帝的陵寢中,有一棺木內的妃子(或采女),屍身好好的沒有變壞。民國十五、六年,讀過一本有關蘇俄革 [P197] 命的書(書名忘了)。說到俄羅斯人信仰的東正教(天主教的一支),傳說神父的信仰虔誠到什麼程度,死後是屍身不會壞的,所以也留下不壞的遺體。在革命期間,發現其中有些是假的,大概公認爲應該不壞的而竟腐爛了,怕削弱信徒的信心,所以有了僞造的。但在這故事中,可見東正教的神父,確有死而不腐壞的。七十七年十二月五日到九日,『聯合報』上有馬仲欣所寫的『新疆古屍』,古屍多極了。有一千年前的高昌公主,「皮膚仍有彈性」的古屍。有距今兩千年前(漢代),「皮膚光滑,五官清晰,內髒未損」的女屍。有叁千兩百年前(商代),「手足軀幹,毛發與指甲清晰可辨,……全身脫水幹縮,屍重只有七公斤」的古屍。我想,皮膚光滑,內髒未損的古屍,應該是經過防腐手續的;那個脫水幹縮的,可能是自然風幹的。在四川時,聽人說起:西藏的薩迦派,就是元世祖時帝師八思巴這一派。元代起,擁有西藏的統治權,對敵人是決不容忍的。對不利自己政權的分子,指爲魔類,捉來系縛在(忿怒相)明王的腳下,就此死了。有的死而不壞,經長期而後風化,骸骨離散在明王腳下,恐怖極了!這些傳說( [P198] 我沒有親見)中的事實,如南美洲的,俄羅斯的,新疆的,西藏高原的,都有天氣寒冷(或極熱),幹燥的特性,在這種情況下,遺體不壞,似乎是並不太希罕的。說到新疆,記起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二)所說:「有二石窟,各一羅漢于中入滅盡定。端然而坐,難以動搖,形若羸人,膚骸不朽,已經七百余歲。其須發恒長,故衆僧年別爲剃發易衣」。玄奘所見的,在新疆西部的蔥嶺,正是天氣冷,空氣薄而幹燥的地區。玄奘所說,有眼見的;有傳聞的,如「七百余歲」,「年爲剃發」。這是年久而幹癟了的。人死了,由于肌肉萎縮,水分消失,會覺得須發長了不少的,也就有每年爲剃發的傳說。傳說中的「入滅盡定」,也只是我國所說的「肉身菩薩」而已。

  中國佛教界,禅宗的黃梅五祖,曹溪六祖,石頭希遷等,都是全身不壞的。我所見到的,普陀山古佛洞(?)有一位,那是辛苦募化而建這道場的。香港九龍某院有一位,是佛教而略有「道門」氣息的。生前經常到星洲,與星方的佛教界相熟。叁十九年,閩南大德廣周(?)、廣義、廣淨叁位來香港,等候去星洲 [P199] 的手續,就住在他──那時是他徒弟主持的精舍。在臺灣,除慈老外,後來新店有一位清嚴法師,也是肉身不壞,曾引起徒衆與地方(區公所?)的一番爭奪。香港、臺灣的氣候濕熱,死後肉身不壞,可能與坐龛有關。律製:出家人死後是火化的。人一死,就將身體燒了,在中國風俗中,未免有些不適應,發展出坐龛(俗稱坐缸)的方式。人死了,安放在陶瓷的缸中,還是跏趺而坐。上蓋龛頂,作斜尖形,象征塔的形式,所以也稱「塔龛」,龛一般是倚山岩而供奉的(也有死後棺殓土葬,與俗人一樣)。過了幾年開缸,如身體變壞,那就火化了,檢骨灰入塔。如發見肉體不壞,那就加漆,或裝金而供奉。我以爲:龛是漆封得密密的,氧氣不容易進入;而龛底(缸底)大抵是不上釉的,水分能微微的滲出。如供龛處高燥,就有肉身不壞的可能了。在臺灣,慈老的肉身,經過叁十年,偶爾還有人去瞻禮;而新店的那一位,冷落淒涼,似乎誰也忘記了!『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二)說得好:「我于(碎身的或全身的)舍利非不恭敬,從般若波羅蜜中生故,般若波羅蜜所熏故得供養」。佛與佛弟子的舍利[遺體],受到尊敬供養, [P200] 是由于曾依此遺體,修發般若(智慧)慈悲等功德,以正法自利,以正法利益衆生。不要以爲碎身舍利,全身舍利,表示什麼修證功德,動物,人類──不知佛法的,異教徒,肉身不壞的多著呢! [P20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