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海探珍
一 正法的本質及其體系
佛陀正覺的正法之流,適應人海思潮,展開了自由與謹嚴、自力與他力、平常與奧秘、渾括與嚴密等多種不同的風度;大、小、空、有,提示了種種不同的行解。在這萬有不齊的法海潮中,波谲濤駭,也還有它內在的關聯與條理。這吐納百川,影現萬象的法海,確乎使人驚歎它的偉大、高深,但錯綜複雜,也常使人茫然、偏執,不理解演化中的關聯與條理,籠統融貫,使佛教的真義晦昧。現在的佛教教理,需要整理,但整理的工作是艱巨的,不是某一人的智力所能完成;這雖是出力不討好的,但總得去做,那末,讓我來一個試探!
宇宙人生的真相,雖可從不同的觀點出發去理解說明,但這觀點的適中正確 [P72] 與否,卻大可討論。「牽衣一角」或者「摘網一目」,即使能達到把握衣網的全體,但比之「振領提綱」,到底不同。釋尊在生死大海裏,在最適中最正確的觀點,就是宇宙的中心──衆生本位的生命據點上,豎起不共世間的法幢,開顯人生實相,成爲人生的指針。這生命中心的世間,佛陀的正覺是「我說緣起」。但「緣起甚深,難見難覺」,它不離我們的認識,我們卻不認識它。譬如這個:
圖片
╭╮
╰╯
這是一個圓圈,一般人總覺得這樣,其實則不盡然。讀者或許發生疑惑,這是甚麼呢?仔細再看,居然發現兩個,一是內圈,一是外圈。真是越看越糊塗,非凝心細看不可!再看,再看,不覺豁然大悟,哦!原來是叁個:一是圈外,一是圈內,一是圈。其實孤立著的一,是神的化身,從來不曾存在過;有了獨立的一,才想到對立著的二,中間兩邊的叁。這一而二,二而叁,或者看爲豎的發展 [P73] ,或者看爲橫的組合,這一切是神的,不屬于佛法。佛法呢?佛陀否定了一異爲本的或橫或豎的十四戲論、六十二種邪見,豎起佛教的正法,「我說緣起」。
諸法的緣起真相。在我們習以成性的根本無知沒有被消融以前,是無法理解的。釋尊大悲善巧,拿出彩畫虛空的手段,「內心不違實相」,「外順世俗」,給我們指出一條活路來。它也說一說異,說橫說豎,但不同一般人的用心。凡是認識上的存在,是必然相待的,相待就是二,就是這個那個(這是緣起的差別,緣起的彼此)。釋尊所開顯的,是一切法,一切法的中心──衆生;那末,這個就是衆生現實的苦痛世間,是生死,是無常;那個就是聖者現實的安樂出世間,(勿望文生義),是涅槃,是寂滅。「諸行無常」與「涅槃寂靜」,在無可說處說出來。這還是相對靜止的觀察。動呢?從這生命無常,進入那涅槃寂靜,須粉碎我們的根本無知,這叫「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釋尊用這叁者,印定一切佛法,就是緣起正法的基本法則。諸法無我是更適中更主要的,不但佛法的不共在此,佛法實踐的特色也在此。離了這遍通一切法的無我,無常不是灰斷 [P74] ,就是世間演變的俗見;涅槃更只是形而上的擬想,或神世界的別名。靜止的觀察是二,動的觀察是叁,還有非動非靜一句嗎?自然可以說有,卻要另換一付眼光來。某人落在海裏,逐浪浮沈,在生存線上掙紮。他忽然發現海岸在東方,離自己的所在地不遠。(二)于是乎他開始前進,沖破海浪,漸漸的遠離西方,接近東方的海岸。(叁)好了!他一翻身滾上沙灘,躺在那春風拂拂的陽光裏休息。正在那個時候,他究竟在東方呢?西方呢?是動還是靜?(一)
釋尊在那漫無邊際的生死大海,這麼一下,居然有話可說,說一說二說叁。二是靜止的,一是觸著即犯虛位而不用的(經上都稱爲不二);想掀翻苦海,創造正覺的莊嚴淨土,那動的叁法印的理解與實踐,是最適中的了。這叁法印是緣起的,不要呆想它是一,是異,是橫,是豎,說得明白一點,那只是緣起正法的叁相(一實相印即是叁法印),也不縱,也不橫,如叁點而不是叁角的。佛陀建立起這樣的體系,啓示學佛者的途徑。 [P75]
圖片
涅槃寂靜印
諸法無我(空)印 實相
諸行無常印
釋尊爲甚麼要建立這叁法印呢?我們要知道:佛法不是甚麼神秘,它只是適合衆生的機感,給予正確而適當的指導。衆生所要求的是真實(我體)、美滿(樂趣),善存(常在);所厭惡的是虛妄(無我)、缺陷(苦)、毀滅(無常) 。但它們所認爲真實的,含有根本上的錯誤。它們的真理,在不斷的否認過程中。宇宙人生的大謎,鬧到今天,依舊是黑漆一團。它們心目中的快樂,沒有標准,也缺少永久性,跟著心情的轉移而變。它們適應的善存,自體與境界的貪戀、追求,結果還不是歸于毀滅。在釋尊的正覺中,真(我)美(樂)善(常)不是不可能,不過,世間一般人,因著認識上的根本缺陷,引起行動上的錯誤,卻是再也走不通,這非要別開生路不可,一般人所認爲真美善,先給它個一一勘破,是無我,是苦,是無常。 [P76] 倘能「無常故苦,苦故無我」,一個翻身,才能踏上真美善的境地,這是真美善,依印度人的名字,叫它做涅槃。依這樣的見地,沒有通過無我(第一義的),那無常、苦、無我(對治的)是正確的,一般人心目中的常樂我是顛倒。通過了無我,那常樂我是正確的,無常苦無我反而是顛倒了。因此,佛法的體系,是這樣:
圖片
常(正)────── ─────────常(倒)
\ /
/|\
╭─╮ / | \ ╭─╮
│聖│< 無|我 >│凡│
╰─╯ \ | / ╰─╯
\|/
/ \
無常(倒)────── ─────────無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