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界》裏面的情形,比那還要恐怖許多,他們就是從佛經得到啓發的,影片的拍攝顧問裏面,就有喇嘛。
如此可怕的大水災,是由于人們放縱淫欲而招感的,如《楞嚴經》所說,淫欲屬水大的緣故,人一動淫欲心,就會導致體內液體流出,同理,億萬人淫欲心亂動,積累起來,就會導致自然界可怕的水災。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後面,還有更加慘酷的“小叁災”。
大水來了以後,又過了一些時期,到了人類壽命平均五十二歲的時候,佛經開始逐漸消失,文字也同時消失,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很快就滅盡了。在把自然環境徹底破壞了以後,人類又重新回到了原始生活,開始正式接受業力的懲罰。于是,在壽命減少到叁十歲左右的時候,全人類遭受了“饑馑災”,叁年叁個月零叁天,滴雨不降,絕大多數人餓死。在壽命減少到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全人類遭受了“瘟疫災”,絕大多數人病死。在壽命減少到了最低,也就是十歲的時候,全人類都瘋狂了,人們徹底失去了相互信任,以堅硬的草爲刀劍,無緣無故地相互殘殺,而遭受“刀兵劫”。
絕大多數人都被殺死了,只有極少數福氣好些的人,躲在了深山裏面,僥幸存活。最後,一位兩尺多高的壯漢降生世間,相對于大家一尺多點兒的身高來說,他實在是太強壯了,沒有人能夠傷害他,他就是彌勒菩薩的慈悲化身,特地爲了教化衆生而來。于是,在他的奔走召喚下,殘存的人類,已經少得可憐了,終于走出了深山,聚在一起,紛紛抱頭痛哭,發誓再也不相互傷害了。
然後,隨著人類開始向善,壽命也開始恢複增長,仍然是每一百年增長一歲,人類的福報,乃至于自然環境,也都逐漸改善,直到最終美如天堂。那時,也就是從現在算起,大約八百多萬年以後吧,人類的壽命增長到了最高的八萬四千歲,賢劫的第九小劫結束,進入第十小劫,于是,彌勒佛出現在人世間,即賢劫千佛的第五尊佛,開龍華叁會,普度人天衆生。
再往後的四個小劫當中,無佛出世。直到賢劫的第十五小劫,將會有九百九十四位佛陀,陸續出世,賢劫之佛法趨于鼎盛。
接下來的四個小劫,又是無佛出世。最終,到了咱賢劫的最後一個小劫,第二十個小劫,樓至如來出現于世,是賢劫千佛的最後一尊。樓至佛也就是如今佛教的金剛護法神韋陀菩薩,他在辛勤護持了千佛教法以後,功德圓滿而成佛,由此可見,護持佛法的功德有多麼巨大呀。
好,了解了賢劫千佛出世的大致情形,咱回到正題,再來看賢劫千佛第一尊,拘留孫佛的傳法偈:
“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猶如咱前文所了解的世界變遷一樣,承蒙偉大佛陀的教導,咱也可以認識到,這個世界,以及整個人類,是多麼地無常與變幻,那裏有啥真實可言呢。
咱的色身也是如此,如果分析一下的話,大家的肉身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裏面,都有較大的空隙,或者有氣體,或者有液體,等等,並不是實在的,而且,每一個細胞的壽命都不長久,都隨時會被新的細胞所取代,舊的細胞則會死亡,隨著屎尿汗液等等而排出體外,這叫做新陳代謝。
假如,您和一位老朋友重逢,幾年不見,倆人似乎變化都不大,談笑風生之間,推杯換盞,再敘舊緣。您是否知道,其實,坐在您對面的那個所謂的老朋友,身上沒有任何一個細胞和原來一樣了(即使是腦細胞,也在變化當中),對您來說,他完完全全是一個嶄新的人,只是,比較像原來那個人而已。您也一樣,也已經不是幾年前那個人了,只是,保持了某種類似的形相而已。
——所以,這個色身是無常如幻的。
不過,僅僅這樣觀察是不夠的,要做到能夠當下認出色身如幻,只要見到色身,包括任何人的色身,不論是美女還是帥哥,乃至于自己,都能夠一眼就認出其如幻不實,從而不會産生分別,也不會有愛戀或者憎惡,等各種虛妄情緒和執著發生,那才叫做“見身無實”,這樣不加思維地見,才稱之爲“是佛見”。
——如何才能夠做到呢?
除非明心見性以後,並且消融了種種分別習氣以後,才能夠隨時明了,所謂的色身,只是心性的傀儡而已,毫無真實可言,而心性,雖沒有形象,卻總是如如不變,乃至于本來就超越“心性”之名字的。各位兄弟姐妹,只要您當下的心,不會再離開心本身,不會再落入虛妄分別(當然,也不需要拒絕念頭,只是不會陷入于其中而已),那就叫做明心見性,也必然“見身無實是佛見”了。
然而,這個心,無論思維心也罷,還是本來心也罷,看似某種存在,實則都是如幻不實的。思維心的如幻,在于其生滅無常,念念不住,完全是一種虛假的擾動,沒有任何實質內容。如果說有實質內容的話,那只是因爲咱大家依據分別念,以爲它有而已,那是一種錯覺。
本來心的如幻呢?是說所謂的本來心,只是一個假名,並不存在這樣一個叫做“本來心”的東西,也不存在一個叫做“宇宙本質”的東西,或者叫做“萬法本體”的東西,再或者叫做“原始能量”的東西,假如真有這樣一個東西的話,印度外道所說的“梵我”就成立了。佛陀,又咋會把他們叫做“自然外道”呢?
所謂的本來心,所謂的心性,所謂的自性,乃至于佛性,等等,都並非實有之物,也並非實有之性,而是本空的。雖然本空,卻不會滅;雖然無形質,卻本有覺照光明,這真是太奇妙了,因此,佛陀的智慧,也叫做“自然智慧”。聽起來,是不是和“自然外道”有點兒相似?
——是的。不過,差之毫厘,就會失之千裏啊。
所謂的“自然外道”們,他們對于本來心也有所明了,只是,他們尚未充分明了本來心的空幻,而非要強加一個“自然”以及“永恒”之類的標簽,給本來心,這樣的話,就成了所謂的“梵我”之類,成爲了某種主宰者,尚未回到法界本來的狀況,也就不是徹底的覺悟了。
正如《圓覺經》所說:“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本來心也罷,心性也罷,佛性也罷,那也就是“圓覺自性”,它並非某個性,也不會因爲某個性而有;同時,它也不是虛無,而是能夠隨著種種因緣性而起種種作用,但是,它卻終究無法被取得或者被證得。
——心性終究無所得,也終究沒有生滅,它如幻,它本空而不屬于虛無。如果有人能夠如此透徹明了的話,那麼,這也就是佛陀的智慧明了。
像這樣,既親見了色身的如幻不實,又充分明達了心性的如幻不實,此時,這個人死了嗎?沒有。他的心性死了嗎?沒有。
這個放下了一切見解執著,而又不曾死去的人,他,與佛有啥差別呢。
在這裏,拘留孫佛爲咱大家所開示的,正是見性成佛之妙法。覺悟了色身不實,那麼,種種感受也就毫無真實可言。覺悟了心性不實,那麼,種種見解也就毫無真實可言。如此透徹覺悟的人,已然超越了六根與六塵,必將可以到達六根清淨互用之妙境。依據《楞嚴經》第十卷所說,像這樣的人,“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幹慧,圓明精心,于中發化,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于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這樣覺悟的人,必將迅速頓超十地,成就無上菩提,圓滿佛果,而終究無所得。爲啥呢?本來如此呀,所謂的圓滿佛果,只是本來狀況而已。咱大家且需如此觀察與覺悟,當下識得一切色身與萬物如幻不實,當下放舍六根的攀緣妄想,那麼,咱與佛陀,就不遠了。
《七佛傳法偈(四)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