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七佛传法偈(四)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P2

  ..续本文上一页世界》里面的情形,比那还要恐怖许多,他们就是从佛经得到启发的,影片的拍摄顾问里面,就有喇嘛。

  如此可怕的大水灾,是由于人们放纵淫欲而招感的,如《楞严经》所说,淫欲属水大的缘故,人一动淫欲心,就会导致体内液体流出,同理,亿万人淫欲心乱动,积累起来,就会导致自然界可怕的水灾。但这只是灾难的开始,后面,还有更加惨酷的“小三灾”。

  大水来了以后,又过了一些时期,到了人类寿命平均五十二岁的时候,佛经开始逐渐消失,文字也同时消失,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很快就灭尽了。在把自然环境彻底破坏了以后,人类又重新回到了原始生活,开始正式接受业力的惩罚。于是,在寿命减少到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全人类遭受了“饥馑灾”,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滴雨不降,绝大多数人饿死。在寿命减少到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全人类遭受了“瘟疫灾”,绝大多数人病死。在寿命减少到了最低,也就是十岁的时候,全人类都疯狂了,人们彻底失去了相互信任,以坚硬的草为刀剑,无缘无故地相互残杀,而遭受“刀兵劫”。

  绝大多数人都被杀死了,只有极少数福气好些的人,躲在了深山里面,侥幸存活。最后,一位两尺多高的壮汉降生世间,相对于大家一尺多点儿的身高来说,他实在是太强壮了,没有人能够伤害他,他就是弥勒菩萨的慈悲化身,特地为了教化众生而来。于是,在他的奔走召唤下,残存的人类,已经少得可怜了,终于走出了深山,聚在一起,纷纷抱头痛哭,发誓再也不相互伤害了。

  然后,随着人类开始向善,寿命也开始恢复增长,仍然是每一百年增长一岁,人类的福报,乃至于自然环境,也都逐渐改善,直到最终美如天堂。那时,也就是从现在算起,大约八百多万年以后吧,人类的寿命增长到了最高的八万四千岁,贤劫的第九小劫结束,进入第十小劫,于是,弥勒佛出现在人世间,即贤劫千佛的第五尊佛,开龙华三会,普度人天众生。

  再往后的四个小劫当中,无佛出世。直到贤劫的第十五小劫,将会有九百九十四位佛陀,陆续出世,贤劫之佛法趋于鼎盛。

  接下来的四个小劫,又是无佛出世。最终,到了咱贤劫的最后一个小劫,第二十个小劫,楼至如来出现于世,是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楼至佛也就是如今佛教的金刚护法神韦陀菩萨,他在辛勤护持了千佛教法以后,功德圆满而成佛,由此可见,护持佛法的功德有多么巨大呀。

  好,了解了贤劫千佛出世的大致情形,咱回到正题,再来看贤劫千佛第一尊,拘留孙佛的传法偈: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犹如咱前文所了解的世界变迁一样,承蒙伟大佛陀的教导,咱也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以及整个人类,是多么地无常与变幻,那里有啥真实可言呢。

  咱的色身也是如此,如果分析一下的话,大家的肉身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较大的空隙,或者有气体,或者有液体,等等,并不是实在的,而且,每一个细胞的寿命都不长久,都随时会被新的细胞所取代,旧的细胞则会死亡,随着屎尿汗液等等而排出体外,这叫做新陈代谢。

  假如,您和一位老朋友重逢,几年不见,俩人似乎变化都不大,谈笑风生之间,推杯换盏,再叙旧缘。您是否知道,其实,坐在您对面的那个所谓的老朋友,身上没有任何一个细胞和原来一样了(即使是脑细胞,也在变化当中),对您来说,他完完全全是一个崭新的人,只是,比较像原来那个人而已。您也一样,也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人了,只是,保持了某种类似的形相而已。

  ——所以,这个色身是无常如幻的。

  不过,仅仅这样观察是不够的,要做到能够当下认出色身如幻,只要见到色身,包括任何人的色身,不论是美女还是帅哥,乃至于自己,都能够一眼就认出其如幻不实,从而不会产生分别,也不会有爱恋或者憎恶,等各种虚妄情绪和执着发生,那才叫做“见身无实”,这样不加思维地见,才称之为“是佛见”。

  ——如何才能够做到呢?

  除非明心见性以后,并且消融了种种分别习气以后,才能够随时明了,所谓的色身,只是心性的傀儡而已,毫无真实可言,而心性,虽没有形象,却总是如如不变,乃至于本来就超越“心性”之名字的。各位兄弟姐妹,只要您当下的心,不会再离开心本身,不会再落入虚妄分别(当然,也不需要拒绝念头,只是不会陷入于其中而已),那就叫做明心见性,也必然“见身无实是佛见”了。

  然而,这个心,无论思维心也罢,还是本来心也罢,看似某种存在,实则都是如幻不实的。思维心的如幻,在于其生灭无常,念念不住,完全是一种虚假的扰动,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如果说有实质内容的话,那只是因为咱大家依据分别念,以为它有而已,那是一种错觉。

  本来心的如幻呢?是说所谓的本来心,只是一个假名,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叫做“本来心”的东西,也不存在一个叫做“宇宙本质”的东西,或者叫做“万法本体”的东西,再或者叫做“原始能量”的东西,假如真有这样一个东西的话,印度外道所说的“梵我”就成立了。佛陀,又咋会把他们叫做“自然外道”呢?

  所谓的本来心,所谓的心性,所谓的自性,乃至于佛性,等等,都并非实有之物,也并非实有之性,而是本空的。虽然本空,却不会灭;虽然无形质,却本有觉照光明,这真是太奇妙了,因此,佛陀的智慧,也叫做“自然智慧”。听起来,是不是和“自然外道”有点儿相似?

  ——是的。不过,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啊。

  所谓的“自然外道”们,他们对于本来心也有所明了,只是,他们尚未充分明了本来心的空幻,而非要强加一个“自然”以及“永恒”之类的标签,给本来心,这样的话,就成了所谓的“梵我”之类,成为了某种主宰者,尚未回到法界本来的状况,也就不是彻底的觉悟了。

  正如《圆觉经》所说:“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本来心也罢,心性也罢,佛性也罢,那也就是“圆觉自性”,它并非某个性,也不会因为某个性而有;同时,它也不是虚无,而是能够随着种种因缘性而起种种作用,但是,它却终究无法被取得或者被证得。

  ——心性终究无所得,也终究没有生灭,它如幻,它本空而不属于虚无。如果有人能够如此透彻明了的话,那么,这也就是佛陀的智慧明了。

  像这样,既亲见了色身的如幻不实,又充分明达了心性的如幻不实,此时,这个人死了吗?没有。他的心性死了吗?没有。

  这个放下了一切见解执着,而又不曾死去的人,他,与佛有啥差别呢。

  在这里,拘留孙佛为咱大家所开示的,正是见性成佛之妙法。觉悟了色身不实,那么,种种感受也就毫无真实可言。觉悟了心性不实,那么,种种见解也就毫无真实可言。如此透彻觉悟的人,已然超越了六根与六尘,必将可以到达六根清净互用之妙境。依据《楞严经》第十卷所说,像这样的人,“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这样觉悟的人,必将迅速顿超十地,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而终究无所得。为啥呢?本来如此呀,所谓的圆满佛果,只是本来状况而已。咱大家且需如此观察与觉悟,当下识得一切色身与万物如幻不实,当下放舍六根的攀缘妄想,那么,咱与佛陀,就不远了。

  

《七佛传法偈(四)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