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家大手印比較研究 第五章 大手印之造者傳授者與譯者

  

第五章 大手印之造者傳授者與譯者

  

  顯教有藏、通、別、圓之化法四教,頓、漸、秘密、不定之化儀四教;而密乘亦有事、行、瑜伽、無上之四部,及瓶、密、智慧、名詞四灌頂之分;學習須先判教,但欲判教,宜先勝解密義及其根器之成因。

  第一節 密義略釋

  

  顯教爲化身佛釋迦牟尼如來所說,密乘則爲報身毗盧遮那如來所說;由是修持成功,有叁大阿僧祗劫與即身成佛之異。然所謂密者,固爲衆生之自密,舍此而外,依義略釋,欲約有十端:[]

  第一目 尊貴密

  

  尊者以諸曼荼羅[],如帝王宮殿不可盡人遊觀。貴者密符印契,如傳國玺,不可凡人皆持,故見爲密。

  第二目 微細密

  

  法界緣起,種子相續,叁輪各各不思議用,及叁業互用,如是如是,細微席位。世人不知!而密宗則詳示修學方規,漸令開曉,以常人粗心缺學,不善了知,故以爲密。

  第叁目 普遍密

  

  真如道理,普能含攝,編入無間,圓裹十方,貫澈叁世;如大白傘蓋[],即是一切性空,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無爲、菩提道,名異體同,凡夫日用而不自覺,密宗則處處指引,故說爲密。

  

第四目 隱顯密

  

  如一法上,法法俱足,此顯彼隱,此隱彼顯,衆生顧此失彼,不觀隱微,執取一端,故見爲密,不知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並遣若不知顯,則不了知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則不悉顯之作用。故密固密,顯亦密,顯固顯,密亦顯,以不知故,均覺爲密。

  第五目 總持密

  隨舉一法,持一切法,無不具足,如發心功德,萬善齊張,阿字義門,諸惡盡滅,乃至戒定慧道度攝等行,聞思修法境行果事,無量諸法,攝于一法之上,功用齊起,無不圓具,此惟善習者能知,故稱爲密。

  第六目 發心密

  

  由其了解上說圓頓境義,並知修持次第力用之法,深明發心成佛因果,理事一貫之義相作用,而起發菩提心之次第修行,有異乎平常斷惑證真之力用, 超越時間,因果同時,如是發菩提心之用,世人不知,或知而不信,或行不如法,故稱爲密。

  第七目 次第密

  次第者,方便善巧之謂。雲何善巧,由理事圓融諸法齊修,而不紛亂,並能與各各相應,同時具足之微妙次第作用,以得諸善巧故,能二智速圓,二障易除,果道立成,有進無退,魔不能擾,庸常莫知,故稱爲密,而其次第之善巧,又分爲五。

   甲、境善巧 謂了知上說“普遍”、“隱顯”、“總持”、“發心”、“次第”五種密義,故稱爲境之善巧。

   乙、對治善巧 又分能治與所治之善巧,茲分別說明之:

    (子) 能治善巧:即斷惑之作用殊妙,由其信解,皈依、發心、教乘次第力故[10],得深厚之加持故,信解自心不思議力故,信解真空理故,具足持戒力故,信解業不思議因果力故,信解法界緣起力故。

    (醜) 所治善巧:即能治能知細微惑故,諸障不障故,衆魔不擾故,遣除退惰別具方便故,困苦愚昧能解救故,由能治力強,諸惑猶點雪入爐,惑不我害故,方便衆多,難除之習氣易除故,能令智等資糧,速得圓滿。

   (寅) 時劫善巧:時屬假法,無起無盡,中間不住,叁世無從安立,論雲,無方距果遠,果近善方便,成佛時劫遠近,視方便如何耳。

  (卯) 資糧善巧:謂由善對治二空易證解方便故[11]福資易成。

  (辰) 師資善巧:謂求如量師,得法流甘露,滋養慧身,得有形無形之攝護,不墮邪險,指示道途之曲直險易,無迂回遲緩,不入疑怖之林,穩速至家故。

  第八目 無知密

  

  不解密義認同妖術,不親知識,妄評是非,顯密異轍而觀,執此以謗彼,劣慧愚迷,故見爲密。

  第九目 蓋藏密

  

  如有美酒,封之愈固,則其味愈香,密法亦然,如固守叁昧耶,其覺受愈速,成就愈大,故宜于密。

  第十目 慎重密

  

  《左傳》有雲:“子有美錦,而不使學者製焉,”又雲:“猶未能操刀,而使自割也,其傷實多,”密法亦然,非機妄說,過患殊多,故金剛乘十四根本墮中有雲:“于未成熟諸有情,宣說密法第七墮”而未成熟諸有情中,分爲資糧未成熟,儀軌圓滿未成熟,由退失緣未成熟,尤以于密宗無有信心,謂爲因未成熟焉,此諸補特迦羅心,不能容受,反成過失等所應秘密諸法者,都應隱密,否則甚至贻人謗法口實,反令之墮金剛地獄,不惟誤己,且以誤人,爲慈悲故,不得不密。

  第二節 密乘根器鑄成之法

  

  古德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況即身成佛之密法乎?而密乘根器鑄成之法約分六端:

  (一) 具足修持發願行之菩提心。

  (二) 具足守護菩薩戒行。

  (叁) 學習完全次第深修之般若教理。

  (四) 學習完全次第廣行之般若教理。

  (五) 分證或全證得空理而生之密乘信願。

  (六) 分證或全證得加持而生之密乘信願。

  第叁節 大手印之位置

   大手印在密宗之位置,是無上密乘才有之。略如前章所述,蓋以密宗分爲四部:曰事部、曰行部、曰瑜伽部(叁者統稱爲下叁部密宗)、無上瑜伽部[12],而無上部中複分爲叁,曰生起次第、曰圓滿次第、曰大圓滿[13]。若大手印則在大圓滿才有之也。故貢噶呼圖克圖傳授之大圓滿心中心要講授錄,所示修法,則爲“徹卻”與“妥噶”,“徹卻”漢譯爲“立斷”,“妥噶”漢譯爲“頓超”,蓋能“立斷”煩惱,才能“頓超”菩提,實一而二,二而一,互相融攝,皆大手印也。

  

  若無上密部之任何本尊儀軌,其次第均先于行者對面空中觀成本尊,名曰對生,後于自身觀空後,觀成本尊,名曰自生,均生起次第也;又于行者自身心內觀成本尊咒輪與種子字,複于生法宮中觀明點,再觀種子放光,召請智尊降臨融入,再由種子放光,上供諸佛[14]下度衆生 ,均圓滿次第也。複次,一切器世間,攝入情世間,而情世間,複攝入自身。自身攝入咒輪,咒輪攝入種子,種子攝入那達[15],那達無緣,即住此定,此即所謂大手印定也,大手印者成佛之基,其在密宗之位置,亦可想見。

  

  大手印對于密乘,應守秘密之義,容或有所差別,不必全都固守,然對密器鑄成之必須條件,固缺一不可也。

  

  大手印定之境界及其證量,作者庸陋,覺受毫無,更未敢“未證謂證、未修謂修”,自違戒律。謹將貢噶上師大圓滿叁寶總集大手印定中一頌所雲:“彼又如虹如水泡,無緣寬坦任運中,本性明體母子會,得見元始普賢佛。”恭錄于此,以與學習者共習之。

  


  

注釋:

    [1] 噶居二字,義爲教敕傳承,以其純用口授也。此派以那洛巴尊者,爲藏土初祖,那雖印度人,曾到西藏故。俗又以此派爲白衣傳教;白衣者,居士也。

  

  [2] 顯教主無始,密乘則不然,以金剛持爲本初佛,亦作阿達爾瑪佛,漢譯爲普現王如來。

  

  [3] 參看《涅槃道大手印》。

  

  [4] 此系指現存之具德上師。

  

  [5] 此是第二級秘密灌頂後,所修六法中之第一種法,有稱之爲拙火,或稱之爲絕地火、丹田火,且有稱爲亥母。參看《大幻化網導引法》。

  

  [6] 佛法厄于叁武,時值唐武宗毀法,參看《中國佛教史》。

  

  [7] 密義從一至八,是宗喀巴大士所示:參看顯密修行次第科頌。竊以爲意有未盡,愛仿華嚴經義,補足爲十,自難免狗尾續貂之诮矣。

  

  [8] 曼荼羅,印度語,義爲壇城。西藏經續,多有喜用印度語言者,余則迳譯爲壇城。

  

  [9] 大白傘蓋菩薩名,爲釋迦佛化身,其所以此爲名者,表示普徧攝一切也。

  

  [10] 如叁十七助道品等。

  

  [11] 如普賢供養雲等法。

  

  [12] 參看宗喀巴大師造《密宗道次第廣論》。

  

  [13] 參看《大幻化網導引法》。

  

  [14] 種子放光召請,降臨融入,上供下施,複次漸如收攝,名隨察漸收。

  

  [15] 那達,西藏語,義爲細線。攝入那達者,表面由多攝一,與由廣攝微也。

  

《諸家大手印比較研究 第五章 大手印之造者傳授者與譯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