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手印之命名與攝義
大手印之名,此在顯教雖亦有之,然真正堪稱爲大手印者,則依薩迦[1]大德貢迦爾蔣楚所雲:“非經密乘第四灌頂[2]所授之大手印,則不能稱之爲大手印!” [3]
大手印在梵文則爲“嘛哈穆德羅烏巴得夏”,蓋以四種語中,梵爲天語。故凡由天竺傳譯入西藏之佛典,多將梵文名稱首標其上,用以表示尊崇之意。梵文“嘛哈”譯義爲“大”;“穆德羅”譯義爲“印”;“烏巴得夏”譯義爲“口訣”。在藏文譯義爲“大手印口授”。然于譯名,“大印”中加入“手”字者?爲尊重佛典之意。此“手”字,爲尊稱佛之手,表佛之如所有與盡所有,及二無分別、空樂智慧。“印”者,亦表佛之二無分別智。而此智爲最上、最要、且最密,猶如印符,又如印契,謂一切輪槃之法,無不一一契合于佛之如如妙智,更無一法,能逾此智以外者。“大”者簡少而言。其所稱口訣或口授,則表其言簡意赅,具涵深理,且便于口誦心記也。[4]
《大手印明點續》[5]雲:““手”爲諸法空性智。手喻空智,凡所執持,悉爲手之功能。凡所顯現,即是空之妙用。“印”喻印記,決定義也。由空所顯諸法,決定不出于空。輪王勅令,自本法理,以印印之,誰能逾越。生死涅槃,本來是空,以覺覺之,莫非正智。“大”者,謂更無深廣殊勝,有過于此。而綜合諸法,惟此爲最高無上,故名大手印。”
時輪釋難具足蓮花雲:“所謂手印,爲涵育過(去)現(在)未(來)降生諸一切如來之般若波羅密多,以究竟無住之涅槃及無有遷轉之大樂封印樂而稱手印。特勝于羯磨手印及智慧手印,且遠離輪回習氣,故稱爲大。”
如此,已略得其要,而古來大德對大手印之诠釋甚多,稍引之以備參考比較。
達波尊者雲:“于彼手者,顯有輪寂一切,證由法性無生上無違越者爲手。顯有一切,不逾本元義故爲印。了證法性即自解脫,故爲大。”
向尊者雲:“所謂大手印者,以無違越義爲手印,廣大故謂之大。譬如輪王、聖旨、禦玺、藩邦臣屬,莫或違越,如是由大手印無生上,輪寂諸法,亦莫違越,是等自性,即彼大手印無生故,方廣故名爲大。”
烏仗巴大師雲:“顯有一切諸法之造作者,不外此故,謂之手印。彼上更無可覓善爲法身,故謂之大。”
吉央空居尊者雲:“界智雙融,是爲“手”義。輪廻即于自處解脫,是爲“印”義。如是雙融之無上智,是爲“大”義。”
世尊不動蓮足雲:“彼之手印者,輪寂諸法悉莫違越,故爲手印。譬如轉輪聖王旨玺,小邦臣屬莫違越然。大者超越羯、法、叁昧[6],或無較此大自在故,爲大。”
密勒日巴尊者雲:“手者爲畏敬義,爲諸佛等尊手。印者雙融而從彼無違越之義。所謂大者,余諸手印,悉爲權宜,有可違越,此爲究竟,孰莫違逾,故爲最勝之義。”
《大手印明點續》雲:“谛聽大手印佛母,大手印者大秘密,離诠無盡及無生,一切具色而離色,無色爲色最勝主,離諸粗細等一切,是爲難測之自性。”
世尊揚公巴雲:“于彼大手印字義,淵源梵文(摩诃母陀羅),意示不逾不分不空。彼又顯有輪寂一切諸發,皆由本地。本地毫無折扣,色無轉變,叁時無時,不逾俱生智,故爲手印。此外或于此上無余,他故爲大。但又總就刹那心識上言,妄念一湧,當生起時,于彼妄念,勿作遮求。楚楚妄念,彼自即爲俱生智之正體,不關已證與否,從彼不逾越故爲手印。彼妄念外,所謂智或佛意無可覓處故大。”
關于經續及上師口訣所示,不勝枚舉,此上只得擇其攝義簡易明顯,與概括詳盡者,略列一二,以備舉一反叁焉。[7]
基于以上所引,則大手印之命名,與其所攝之義,雖已詳盡,然亦不過依文解義耳。實則大手印所攝之義,在乎認識自心,一心具足叁身,不假外求,不須搖鈴打鼓,甚至作意念咒修觀。如世尊揚公巴開示所雲:“大手印者,師無可示,徒無可悟,覺受無可汙染,定見無可雜亂,見修行無可分,根道果無可裂,如是于此顯有輪寂一切諸法,勿作任何遣立、束縛、解脫、對治、矯整,就自識得而自解脫,此之謂大手印。”說得何等赤裸、痛快,可謂一語道盡。既然如此,又何必再爲詞費?但爲應詢問,只就管中所窺,稍作比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