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精製裝裱而成),再加上文物出版社出版之《西藏唐卡》、《西藏佛教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之《藏族木刻畫藝術》,今日中國出版社之《藏傳佛教繪畫藝術》,《法音》雜志社發行之《密宗五百佛像考》、《觀音畫冊》,真可謂琳琅滿目。我想,今之學密者即使不入西藏而在內地,只要有誠心和毅力,還是可睹“尊”嚴的。但若論選擇本尊,則是非依止上師不可的,是“散花得佛”還是“幹支得佛”,一切都要聽從上師的安排。
就鮑先生文中第一點,還是有些真知灼見的。如其雲:“一個沒有深刻的內省能力,沒有冥思的習慣,沒有經曆過人生痛苦、煩惱的深刻體驗,沒有因此而産生堅定超脫意識的人,是很難獲得藏密成就的。”這也正是我欲說而未說的話。噶當祖師阿底峽尊者爲求大法,曾舍去王子之位,入爪哇島受智慧灌頂,過了一段乞食生活;叁十一歲時,又渡海至金洲,承受法稱大師學習十二年;爲修忍辱,特將一慢心弟子留在身邊,警勵自己;這種高尚之迹確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鮑先生說:“學習藏密功法,首先必須有一定的佛學知識。”這也是比較正確的,密宗佛法屬于顯宗佛法之精髓,所以阿底峽尊者等諸大師均要人由顯入密。能海上師說:“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雙遣。若不知顯,則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則不悉顯之作用。”學習密宗,應有一定的顯宗基礎。阿底峽尊者提出的由顯入密理論對藏傳佛教影響十分大,藏傳佛教不同教派雖修習內容有所不同,但學習的基本內容都是必須要求通曉五大論,即《因明》、《般若》、《中觀論》、《俱舍》、《律學》。除五大論外,其他課程可按各學科不同增減。如密宗學院的學人必須背誦《大自在生起與圓滿次第經》、《集密生起與圓滿次第經》等;時輪學院除修習有關的時輪密乘外,還著重對時輪天文、曆算進行研究;醫藥學院主要學習《四部醫典》和《藥王月診》、《晶珠本草》等著作.
最後,我們來談談鮑先生所提出的第叁點問題。鮑先生說:“常常見到一些介紹密宗資料上搜羅數百種密法,彙集上千種手印及密咒、真言。其中常互相混淆,使學員無所適從。”密宗修法衆多這是確實的,我在初學法時,上師一日中便要教五十多種坐姿和叁十多種手印變化,幸虧我有博聞速記之術,不然是吃不消的。但是,我知道這是上師慈悲,因爲他欲在圓寂前把一切法門都傳授于我,若在平時,是絕不會這樣做的。密宗最常用的坐姿,是大小乘佛教禅定的雙跏趺坐,密宗稱“毗盧坐”,因其有七大要點,又稱“七支坐”。密宗所用特殊坐式,有方便坐、菩薩坐、蓮花半月坐、匠工坐、垂足坐、法身坐、報身坐、化身坐等。一般學人,不知密門除了坐式外,還有站樁功,而其中以“金剛立”最爲聞名。紅教《大幻化網導引經》:“立于舒適坐墊上,兩腳跟相並,二膝向外張,腰挺直,二手在頭頂上的二指處合掌,二肘外張,颌壓喉結,二肘、二膝均用力,使全身形成如一直立的金剛一樣,故得名金剛立”。另外,立式除了金剛立外,還有仇怒姿勢。密宗瑜伽的臥式,與大小乘佛教常用臥式相同,像大手印法還有一種“曠野陳屍”臥式。密宗僅身印就有這麼多,其他則可想而知,對于一些未能精通密法者,自然是感覺到紛亂的。鮑先生所說的情況在當今是比較常見的,這是因一些人在不深刻理解密法的情況下任意所爲的結果,東拼西湊以成一書,表皮雖洋洋萬言而實質卻無中心、無有思想。輕則使大法變形,重則識人慧命。其實,這種現象不只是現在才有的,阿底峽尊者及宗喀巴大師時(宋代及明代),這種現象也相繼出現過。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針對當時修持次第混亂的現象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製定了一系列的規章製度,創作了《菩提道燈論》(阿底峽尊者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著)、《密宗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著)等書,二位大師的這叁部著作,均是修法者的指路明燈,堪任學者一讀。正是有了阿底峽尊者和宗喀巴大師,方使密法變得井然有序,使次第進修者有法可依。密法規定甚是嚴格,修習次第不可混亂,鮑先生言初學階段取法應歸于易簡,這是極爲不正確的。依他所列之次序如跏趺坐、數息、寶瓶氣(鮑文誤作空瓶氣)、金剛誦、四加行,這是不符修法程序的。密宗學者學法,首先要皈依灌頂,無灌頂不得成就(有的法門不經灌頂亦可修,但並非根本大法,另外皈依是不可少的),一般結緣灌頂後,上師只傳一法一咒,令學者修持,加深感應。在上師許可下,可修四加行,密門各派,初學者都要學習四加行法來打好基礎,即四皈依、供曼達、觀誦金剛薩垛菩薩、上師瑜伽法(每法各修滿十萬閃,才學正法)。加行是對正行(大法)而言的,是基礎方法,鮑先生將四加行列在金剛誦後,這是錯誤的。
總之,密門修法最好是在上師指導下修持,如此才無差錯,似鮑先生這種自行研究而又廣泛涉獵的人,則是很易走向誤區的。一言以蔽之,上師在行者修持密法中是很重要的,西藏曾流行這樣一句話“找到好的上師,就已成就了一半。”我不反對博學多聞,但我認爲博學多聞應是在一門深入的基礎下,有的人也許認爲只學一門似乎知道的太少了,但我記得噶當派祖師阿底峽尊曾雲:“我門大法,不離一切法,不舍一切法,關鍵在于次第進修”。樣樣通樣樣松式的“博學多聞”,只會造成與成就無緣,難得法味!昔米拉日巴一生以精修拙火定功而聞名于世,得成就之大和所明法理也是世所罕見。然今人所犯即恰與此相反,朝秦暮楚,好高鹜遠,這實是很令人悲哀的。願癡迷衆生,早時振作,求聞正法,依止明師,勤修實證,得大成就面來度化衆生,則吾文不虛作矣!
《修持密宗要穩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