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無量之回向
12無量之回向——如來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贊佛品、金剛幢菩薩十回向品
于兜率天之慧遠與僧休
于西安市(長安)有一規模雄偉之寺院,即大興善寺。現在被稱爲大興寺公園。公園內樹木蓊郁,竹林青翠;中心部有山門樓、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法堂、方丈等建築物,甯靜肅穆。大興善寺系由隋文帝所命名,爲一有來曆之寺院。
隋開皇十七年(公元五九七年),曾經開講《華嚴經》之靈幹,因染病而致悶絕,亦因悶絕而意識盡失。身體逐漸冷卻,惟心髒猶溫,故未予埋葬。數日後忽覺醒,曾說出下列不可思議之事故。
有二從者伫立于門前,招呼靈幹一同往空中行去,至一大花園。其中有七寶之樹林,枝葉繁茂。瞬間,忽不見二從者蹤影,靈幹獨自進入花園,只見樹木、水池、山峰等等皆爲珍寶所嚴師,珠光閃爍,令人目眩不能正視。忽見一樹下端坐一人。說道:「靈幹!你也來了。」仔細端詳,乃馳名之淨影寺慧遠法師。
靈幹探問道:「此爲何處?」
慧遠答道:「兜率天是也!我與僧休法師同生于此,南邊樹下端坐即爲僧休法師。」
靈幹朝南一瞧,不正是僧休法師耶?
再仔細觀察,但覺二人皆非原來之生身,二人頭戴天冠,身著朱紅及紫色衣服,惟說話仍用生前之語言。慧遠又道:「是後,汝與我諸弟子等皆得生于此。」
以上乃靈幹于悶絕後體驗死後世界之事實。至兜率天花園之靈幹,與地論宗大家慧遠、僧休等相會後,知悉自身死後亦能往生兜率天。
受勅人住大興善寺之靈幹
靈幹幼時,年僅十歲即歡喜至寺院遊耍,及參與法會、聽聞佛法。十四歲,依邺都大莊嚴寺昙衍出家,研修佛法。每于入講堂時,有如入兜率天宮之感受。十八歲即能開講《華嚴經》,資質秀逸,令人驚異。
北周武帝廢佛時,曾暫時避難。迨隋 朝複興佛教後,又積極展開活動。曾有海玉法師者,指導華嚴經結社之修持,靈幹亦應請爲之開講《華嚴經》。
隋開皇七年(公元五八七年),奉勅命人住長安大興善寺,並任譯經、證義。值阇那崛多翻譯經典,靈幹乃協助其事。
仁壽叁年(公元六○叁年),隋文帝勅于全國百十叁州建立舍利塔,靈幹亦曾奉勅命迎舍利至洛州漢王寺安置。大業叁年(公元六○七年),又奉勅任大禅定寺上座。大業八年正月,以七十八世齡示寂,遺體火化後葬于終南山。
靈幹一生參究《華嚴經》,曾依經本著《蓮華藏世界觀》及《彌勒天宮觀》等書,並盡畢生之力求生兜率天。臨死時,又蒙青衣童子二人出迎,行至兜率天城外,未能進入城內。即舉足,目朝上方,欲睹城中寶樹之景象。其時,靈幹弟子童真,守護師旁,見臨死之靈幹,眼朝上方,似有所視。入兜率天宮爲靈幹之願望,當靈幹瞑目時,不知是否進入兜率天宮?
宮殿之莊嚴——如來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
《華嚴經》第五會「兜率天宮會」,系說十回向之法,此會中說有〈如來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贊佛品〉、〈金剛經菩薩十回向品〉等叁品。初二品本會之序文,第叁品爲正宗分。兜率天宮者,即兜率天之宮殿,據傳彌勒菩薩即于此說法。靈幹所著《彌勒天宮觀》,正與兜率天有關,靈幹曾進入兜率天宮。故能詳述天宮之樣相。
首先,〈如來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說迎請佛陀之事。佛陀並未離去夜摩天宮之寶莊嚴殿,而直入兜率天宮之一切寶莊嚴殿,安坐于刻意嚴飾之師子座上,此宮殿系以各種珍寶莊嚴具裝飾而成。此由百萬億妙寶所裝飾之宮殿,與靈幹所見由珍寶所飾之林地山池等景觀,無甚差異。
宮殿中,百萬億天神、龍王、夜叉、阿修羅王、金翅鳥王、化樂天王等諸天諸王,皆恭敬禮拜于佛。並道:
如來出世,甚難值遇;
功德具足,智慧無礙;
平等正覺,我今得見。
此乃表示能值遇于佛之歡喜,並以香華、抹香等供養佛。
兜率天王更贊歎道:
無礙如來猶滿月,諸吉詳中最第一;
來入衆寶莊嚴殿,是故此處最吉詳。
即謂猶如滿月之佛陀,爲吉詳中之大吉詳;佛所居之寶殿,亦爲最吉詳之處所。
菩薩之贊佛偈——兜率天宮菩薩雲集贊佛品
其次爲以金剛幢菩薩爲首之十位菩薩,各率領其世界之菩薩,來詣佛陀,並禮拜供養。時,世尊自兩膝放出百千萬億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十位菩薩各以偈文贊歎佛德。
首先,金剛幢菩薩說道:
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
以本大願力,顯現自在法。
即使佛不出世,亦無涅槃,宇宙之生命力,亦任連自在,出生成長。即謂不論有佛無佛,大自然之生命力,能于任何處所生成。《華嚴經》之本尊毗盧遮那佛亦然,故有「色身非如來,音聲亦如是」之謂。其本願力者亦即法身之力。
夜光幢菩薩接著說道:
譬如一心力,能生種種心;
如來一法身,出生諸佛身。
一心之力、意志之力,或願力之力等,能生各種不同之心;相同地,如來之法身,能出生諸佛身。法身無形,非眼能視,此即大自然之生命力,其生命力能出生諸佛。
叁世一切佛,法身悉清淨;
隨其所應化,善現妙色身。
法身清淨,其清淨之生命力,能出生佛之色身。即以肉身示現于世之佛,乃宇宙之生命力所成。《華嚴經》將此宇宙之生命力,即佛之法身,稱爲「毗盧遮那佛」。佛之法身,何處可見?寶幢菩薩說道:
法身無處所,充滿十方界;
佛身難思議,如空無分際。
宇宙生命力之作用,即如來之法身,非凡夫雙目能見,亦無存在之處所。但並非不存在,且充滿于十方世界中。如來之法身,亦非吾人淺陋之知識所能了解。因其恰如虛空(太空)之無限無際,廣大無邊。
接著,真寶幢菩薩說道:
衆生虛妄故,是佛是世界;
若解真實法,無佛無世界。
吾等衆生于迷妄中,故分別此是佛、此是世界。若自真實之法身世界觀之,則佛與世界皆不存在;僅衆生于迷妄中,妄加分別而已!
如此,諸菩薩各以偈文贊歎佛德。
十種回向——金剛幢菩薩回向品
其時,金剛幢菩薩承佛威神力,入于明智叁昧中,得睹百萬諸佛。此等諸佛皆名爲「金剛幢」。諸佛語金剛幢菩薩道:「善哉!善哉!佛子!乃能入是菩薩明智叁昧正受。」此實乃盧舍那佛本願力之緣故,諸佛各伸右手爲金剛幢菩薩摩頂,且促其快說回向之法。
于是,金剛幢菩薩說十種回向如下:
一、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二、不壞回向。
叁、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處回向。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八、如相回向。
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十、法界無量回時。
有關十種回向,經中有詳細敘述。所謂十回向,即菩薩將所修之善根,回向衆生。菩提與真如。回向之回者,即回轉之意;向者,即趣向之意。
此十種回向可分爲叁類:一衆生回向,以大悲救度衆生。二、菩提回向,是正善根,趣于無上正覺。叁、真如回向,舍棄執相,而證入真理。敘述以十種大行回向衆生、菩提、真如等叁者,即十回向法門。
第一、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相回向者,即回向個已所修之善根,決意爲衆生舍、護、歸、趣、安隱、大明、炬、燈、導、主寶臣等,以救度衆生。
衆生之狀況,究竟如何?從下文可以窺知:
衆生常爲愛網所纏,無明覆蔽染著有愛,爲之走使不得自在,縛在苦獄隨魔業,于諸佛所心生疑惑:不得出世道,不見安隱處,常馳無量生死曠野中,受無量諸苦。
此乃謂衆生爲愛欲所纏,爲無明所覆,更爲地獄之苦所擊縛,心生疑惑,不知何處爲安穩之境地,奔馳于生死曠野中,受無量諸苦,此爲衆生現實之寫照。菩薩爲救度受苦諸衆生,而回向所修之善根,是爲第一回向。
第二、不壞回向以下,先有一段長行說明內容,接著則爲金剛幢菩薩以偈文再敘之。下文則先列述重要經文,再逐次說明其內容。
回向至彼岸
第叁回向中,經雲:若在家時,與妻子俱,未曾暫離菩提之心……雖與同止,心無所著,以本大悲故,處在家屬;以大慈故,隨順妻子,于菩薩淨道,無所障礙。
雖居在家生活,與妻子共住,隨順妻子,但卻能堅守菩薩之清淨道。此處所述即爲在家佛教之根本。
第四、至一切處回向,謂以一切菩根功德之力至一切處。因此,須先具足至一切處之身業、口業、意業等善根功德,然後能至一切處,而獲得一切。此即所謂「一即一切」之教法。
第五、無盡功德藏回向者,即回向一切善根,莊嚴一切佛刹。由此回向可得十種無盡功德藏。
菩薩一切虛妄見,已滅已棄,永無余;
遠離世間煩惱熱,得到究竟清淨趣。
進入第五回向之後,即能舍去一切虛妄之我見及煩惱。靈幹之所以能至兜率天,或即處于已舍煩惱,惟心髒仍跳動之狀態。
第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中,即述說一切施行,特別是清淨之布施。又此段中,更詳述有關回向之種種:
回向者何義?永度世間生死彼岸故說回向,度諸陰彼岸故說回向,度語言道彼岸故說回向,度衆生相彼岸說回向,度身見彼岸故說相同,度不堅固彼岸故說回向……度諸世間法彼岸故說回向。
此乃謂回向者,即爲度一切彼岸之故。行布施行,亦爲度彼岸之故。
第七、等心隨順一切衆生回向中,述說菩薩習無量善根,爲衆生無上福田,令衆生得清淨。
勤修精進無懈怠,于一切願不退轉;
菩薩回向到彼岸,能開清淨妙法門。
精進不懈怠,爲達成一切願望,決意不退轉。則能回向到達彼岸。靈幹于進入兜率天,會見慧遠、僧休以後,較以前更精進修持,所謂「端然觀行,絕交人物。」即端然不動而住,拒絕一切人際交往;因若不如此,則不能升入兜率天。即謂舍棄世間煩雜之交際應酬,一心坐禅精進,乃爲必要之事。
無限回向
第八、如相回向者,即以所修善根回向于真如。如相,即真如相。菩薩若安住于此回向:
回向一切法自性無有自性,如相如善根亦爾。回向一切法無相真實相,如法如善根亦爾。
一切法無自性,故真如無自性,善根亦無自性。一切法無相,故能知真實之相。雖回向,但並不因此而增長善根;不回向,亦不因此而減少善根。因無相之善根、無功德之善根,乃真正之善根。靈幹得知海玉法師組織華嚴經結社,即發心開講《華嚴經》,然卻並非爲積聚善根之故,實爲不求一切報酬之無功德善根。
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者,即以不爲相所擊縛、不執著于見之解脫心,回向善根。
以無縛無著解脫者,得普賢自在;于一華中,令一切嚴淨世界皆悉安住。
以無束縛、無執著之心,能至普賢菩薩自由自在之境地,亦能于一華中徹見一切嚴淨之世界。所謂嚴淨之世界,即如靈幹所見之兜率天宮,或如蓮華藏世界之景象。甚且其世界之景象,能于一華中悉見無遣。
第十、法界等無量回向者,即以見法界無量諸佛、調伏無量衆生之善根,回向一切衆生。
住此回向中,能見法界等無量諸佛,能調伏法界等無量衆生,能莊嚴法界等無量佛刹。所謂法界等者,即謂如虛空之無限大世界。無限大之回向者,乃宏大、雄渾,非人類淺智所能測知之無限大。
至于如何回向善根?即積聚功德,再如上述之回向法界等,則回向之善根,及受回向者,皆爲無限大。《華嚴經》所言者,誠爲無限大之世界。
生存于如此無限大世界之中衆生,其所爲著實微不足道。若自法界觀測衆生之所爲,恰如芥子般渺小。人,若能悟知此理,則于自身之所爲,當能心懷謙虛。
靈幹曾于氣絕時獲見兜率天宮之景象,是後又再蘇醒。終于,靈幹亦面臨真正之死期,曾一時失去意識,不久又回覆,弟子童真問道:「見到何物?」
靈幹答道:「見大水遍滿,華如車輪,幹坐其上。」
靈幹自見坐于大水遍滿之華上,又說道:「所願足矣!」終于氣絕而逝。
坐于大水遍滿之花上,乃因願力不足之故。不能得生蓮華藏世界,僅生于大水遍滿之中。如淨影寺慧遠等所住之兜率天宮,亦不得往生。雖一度因悶絕而得見天宮之莊嚴,然真正臨終,卻不得往生,此乃因願心不足之緣故。
靈幹畢其生涯,一心奉持《華嚴經》,亡後卻不得上升兜率天宮。靈幹願生彼處,曾撰有《彌勒天宮觀》,然卻未能如願。吾等凡夫,又如何得生兜率天宮?佛陀于兜率天宮所說之〈升兜率天宮一切寶殿品》以下叁品,即曾詳述,其深遂、其靈幹,若細思之,即能獲知。
《華嚴經講話 十二、無量之回向》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