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兜率淨土法門
成一長老
彌勒曆史
智光經雲:過去古世有彌勒如來,在衆華敷世界,成等正覺時。有智光明仙人,最初聞古彌勒佛說慈叁昧光大悲海雲經,起而問難,不爲所屈,乃發心皈依,並誓願成佛,亦名彌勒。又其初生,即不食肉,故號慈氏。梵語彌咀利耶,華語譯音彌勒,義是慈氏,又稱阿逸多,華語譯曰無能勝,謂菩薩慈心利生,沒有能勝過他的。
當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成佛時,彌勒菩薩與釋迦佛,同時出生在印度。彌勒生于南印度,波羅奈國,劫波利村婆羅門家。菩薩初生時,即具足叁十二種大人之相,聰穎超群。爲欲化度父母族人,發心依佛出家,未久即能通達一切經典,從佛遊化,以諸色像,普門示現。後在法華會上,助佛宣化,蒙佛授記。十二年後,上生兜率,建立天宮淨土,接引天宮行人,同歸法化。後于娑婆時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下生娑婆世界,次補釋尊,示成佛道。龍華叁會,度人無數。
曆史傳說,梁朝時代的傅翕居士,是彌勒菩薩的應化身。曾有梵僧問他;「吾與汝同在釋尊前立誓,同生兜率,化諸天衆,何時當歸?」翕曰:「當以度生爲急,何暇思天樂耶?」傅居士逝世,有偈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又在臨終前,對大衆曰:「我從第四天來,爲度汝會,次補釋迦世尊也。」人乃知其本迹。
佛祖曆代通載卷十七曰;「明州奉化,布袋和尚,號契此。爲人不拘小節,常攜一布袋,遊化市纏,見人即乞衣服、飲食,悉入袋中,亦未見其取用,人號之爲長汀子。」嘗臥雪中,雪不沾身,人皆奇之。示人吉凶,無不靈驗。有保福和尚,問其佛法大意,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保曰;「更有向上事否?」師負袋去。又有僧問:「和尚于此作什麼?」師曰:等個人來,曰:人來也!師曰:汝非是此人!師臨終坐磬石上,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而化。
兜率淨土
彌勒菩薩,于上生兜率天宮之後,以其曆劫修集之福因,感得內院莊嚴淨土。當彌勒菩薩蒙佛授記,上生兜率天宮內院之後。衆天子虔誠禮敬,發誓願已,即以寶珠天冠,化成各種寶物,及天宮殿,而爲供養。時有天神,名牢度跋提,願爲菩薩建善法堂。願已額上,出生五百億寶珠、琉璃等,彼諸摩尼寶珠,旋轉空中,化作四十九色微妙宮殿,其諸欄楯,皆七寶成,欄楯之間,化生九億天子,五百億天女,天子天女,各化萬億七寶蓮花,花上放光,無量光芒,光中天樂,不鼓自嗚,樂聲所演,都是講的:四弘誓願,十善業道、四無量心等五乘教法,聞者皆能發起無上菩提之心。時諸宮殿,垣牆之中,有琉璃渠,渠皆五百億寶珠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湧,繞梁棟間。
內院七寶宮中,有獅子座高四由旬,皆以閻浮檀金,及以白銀、升璃、玻璃、赤 珠、瑪瑙而嚴飾之。獅子座的四角上,化生四色蓮花,所有的蓮花,皆是百寶莊嚴而 成,其寶各放百億光明,非常美妙。五百億,衆寶莊嚴之法座,寶帳。四維上下,各有萬千大梵天王,各持名貴珠寶,化作寶鈴,懸諸寶帳,並以羅網,覆其上。時有 無數天子、天女,並諸眷屬,各執寶花,散獅子座,其座四角蓮花之中,自然化生四百寶女,手執白拂,周圍侍立。宮殿四角,有大寶柱,柱中各現百千樓閣,皆以摩尼 寶珠,以爲交絡。各樓閣中,都有百千美妙天女,手執樂器,演揚著:苦、空、無常 、無我的,諸般波羅密。時十方諸天,報盡往生兜率天宮,親近彌勒菩薩,進修佛道。時又有寶幢、華德、香音、喜樂、正音聲等,五大護法天神,各執以一兆劫數,說 不盡的各種不同的珠寶蓮花,妙音、音樂、梵呗,妙莊嚴具,莊嚴宮殿內外,及大環 境,上供彌勒菩薩。樂中演揚出:五戒、十善、四谛、十二因緣,以至六度萬行,無量善法,利益衆生。修學佛法的人,見色、聞音之後,心皆清淨。以上簡述兜率淨土 的一切莊嚴,若廣說者,釋迦世尊曾說:「窮十小劫,也難說盡。」
往生條件
彌勒淨土的一切莊嚴,但看以上所說宮殿、寶渠,美妙音樂,諸莊嚴具,可以說 ,並不遜于極樂淨土。而往生彌勒淨土的條件,又怎樣呢?下面再來介紹一下:
彌勒上生經雲:佛告優波離說:「若有比丘僧及諸大衆,真發菩提心,不厭生死 ,願處叁界,利樂衆生,期生兜率淨土者,或求無上菩提者,或望親近彌勒慈尊,隨 佛下生,助佛度生者,當作如下觀察、修持:
若有皈依彌勒菩薩者,是人于無上道,得不退轉,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若求滅罪業者,未來衆生。欲生兜率天者,當作是觀:觀彌勒形像,及天宮莊嚴 ,作是觀者,若見一天人,一蓮花、若一念頃稱彌勒名,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
若人聞彌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卻百 億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龍華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道心。以下五法,應 如實修:
第一、皈依叁寶,精勤修諸功德,不損威儀。嚴持五戒,掃塔塗地,莊嚴道場。 以衆名香、妙華,供養佛法僧叁寶,行衆叁昧,深入正受,讀誦大乘經典。
第二、在家二衆,嚴持五戒外,應持八關齋戒。如不著香花鬘及歌舞倡伎,故往 觀聽,不坐高廣大床,不非時食等,依之嚴持不犯。
第叁、受具足戒,此指出家衆而言,如沙彌(尼)的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 丘尼叁百四十八戒等,都要完全受持,方爲具足。
第四、要身心精進,雖不斷結,如得六通。心存慈悲利濟衆生,誓爲衆生受各種 苦,持念彌勒聖號,求願往生。
第五、要勤修十善業道,廣利衆生,此乃生天正因,讀誦彌勒上、下生經,諸大 乘經,憶念天宮淨土莊嚴,求願往生。
行者能依照以上五種法門,精進修持。不作異想、異行,誓願要與彌勒慈尊,本 願相應,方能如願往生。
另外,彌勒慈尊,悲願無量,諸惡衆生,祇要能虔心忏悔,發願,稱念彌勒菩薩 聖號,臨命終時,也能如願往生。
其實,按照經文顯示,往生彌勒淨土的法門,太方便了。除前面所列幾項要則外 ,祇要是在釋迦世尊佛法中,結了佛緣,即使是一念善心,睹見佛像,其人即使不知 道敬信叁寶,將來也都可以隨願往生。還有一類修學大乘佛法,發願救度衆生的菩薩行者,臨命終時,有人勸他念彌勒菩薩聖號,也能順利往生。
總之,往生兜率淨土之易,讀了如下一段經文即知其梗概。經雲:「欲往生者, 但能聞是菩薩大慈名稱,造立形像,以諸香花供具,誠心供養,禮拜,系念。是人命 欲終時,彌勒菩薩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與諸天子,雨諸曼陀羅華,來迎此人,此人須臾即得往生。值遇菩薩,頭面禮敬,未舉頭頃,便得聞法,得不退轉,于未來世, 得值恒河沙等諸佛如來。」
淨土比較
在佛教的大藏經裹,具體介紹佛國淨土的,有叁部聖典:一是大家最熟悉的,介 紹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淨土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和十六觀經;其次是彌勒菩薩 上生、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那是介紹一見人就笑的彌勒菩薩兜率淨土及人間淨土的;還有一種是我們比較陌生的維摩诘經,所介紹的阿佛國淨土,亦名妙喜淨土。 彌陀淨土在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阿佛,亦名阿鞞佛,他的妙喜世界,離娑婆世界,有一千佛剎那麼遠,彼 佛今現在說法;彌勒淨土。離我們最近,在本土二十八重天中的第四天---兜率陀天 內院,彌勒佛于娑婆世界,親聞釋尊說法,授予菩提之記後,即上生兜率,度彼天人衆,五十六億萬年後,下生娑婆,次補釋尊,成等正覺,龍華叁會,度人無數。
往生條件之比較:欲生阿彌陀佛淨土,必須要信、願、行,叁資糧具備,執持彌 陀聖號至一心不亂。蒙佛接引乃可往生,唯上品上生者,乃能一生彼土,即可見佛; 中下品者須曆一生、多生,乃至十二大劫,方得花開見佛。阿佛淨土往生條件,比 較方便,祇須精修六波羅密,稱念彼佛名號,即得往生,一生彼國,即得見佛。彌勒 菩薩之兜率淨土,往生修件,極其方便,分爲兩種:一是現生天上淨土,若有衆生不厭生死,樂生天者,欲爲彌勒菩薩弟子者,但能嚴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具足 戒,身心精進,不求斷結,修十善法,思惟兜率天宮,莊嚴妙樂,稱念彌勒聖號者, 求願往生,臨命終時,彌勒菩薩放光接引,即得往生。二是往生未來人間淨土,此有兩條途徑:是一般凡夫,現在死後,上生兜率天宮淨土。是留在人間, 不厭生死輪回,方便救度衆生,待至彌勒下生成佛,皈依慈尊,即生人間淨土,蒙佛 授記。是時人壽滿八萬歲。
以上叁種淨土比較,彌陀淨土距離遙遠,往生條件嚴謹,要具修叁資糧,四十八 大願行等,方得往生。屬易行道中的難行道;阿佛淨土,距娑婆較近,條件亦較方便,但仍須具修六波羅蜜,四弘誓願,自行清淨願,佛國清淨願等。十二大願,亦說 十八大願的細密功夫,亦可謂是易行道中的難行道。至于彌勒淨土,那就太方便了, 其本願唯須衆生「薄淫怒癡」,成就「十善業道」。勤修功德,修戒定慧叁無漏行。即得往生。此佛本願,在積極建立人間淨土,所以較適合現代人間衆生之須求。這真 是最極方便的「徑中徑又徑」了。
彌勒與華嚴之關系
華嚴經要解雲:此經所诠,以毗盧法身爲體,以文殊妙智爲用,依智斷習,則普 賢妙行爲因,習盡智圓,則補處彌勒爲果。一藏體要,不離此四。故以毗盧爲教主, 所以立體也;以文殊爲信首…
《介紹兜率淨土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