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聞聲都來看我,七嘴八舌地炸開了鍋,那些無明者都說何不去找飛仙姑治治。這位仙姑乃精靈附體,講得很准還治好了不少人,但是愚婦沒聽那些邪言,這可能是以前念佛的緣故,或是住在正信念佛人家的緣故,理智不昏暗,選擇了正法。
中午過後,就急忙去找大姑袁珍秀。剛到大姑門口,正好大姑聽人說我被怪物纏住,准備到我家,兩姑嫂撞個滿懷。說明來意,大姑忙把愚婦帶到樓上佛堂中。愚婦哭訴著把今天所發生的情況詳細地對大姑說了一遍,好心的大姑用慈悲的口吻對愚婦說:“嫂子如果你不是住在正法家庭,恐怕早就下地獄去了,這裏佛菩薩慈悲不讓你下地獄,重罪輕報。佛言:“念佛 衆生攝取不舍”。因爲你是阿彌陀佛的親生兒子,父親不會丟下你不管。不管兒女對父母怎樣忤逆,但父母總是原諒兒女,咽苦含笑,從不會因此責備其孩子,所以不叫你下地獄,你趕快到慈父面前認錯吧!”
愚婦聽完大姑一番開示,就在慈父面前發願道:“從今日起至生命最後一刻,一心依靠慈父無條件的救度,緊跟慈父走遍十方世界永不退轉,請十方諸佛爲愚婦作證,如有半句謊言,請天地鬼神或懲或糾。”說完黑影立即消失,真是阿彌陀佛願力不可思議,業障立即消除。
南無阿彌陀佛
(二○○一年叁月二十九日 柳霞林口述 懷帥法師記錄)
【陸】念佛往生
一、已經往生 回來度母
南朝劉宋,魏世子之女,梁郡(安徽省合肥東北一帶)人。
其父兄皆修淨業,女亦笃志往生。無何化去,七日複蘇,即升高座,誦《無量壽經》。既畢,下啓父言:“兒去,便往無量壽國,七寶池中。兒及父兄,各有一大蓮花,當生其內;唯母獨無,不勝此悲,故來相報。”語訖而瞑,母自是亦奉法焉。(冥祥記、淨土聖賢錄)
二、病重無力 終舍雜行
陳翠蘭,女,六十八歲,安徽宣城市人。幼爲童養媳,不識字;叁十二歲守寡,獨自拉拔四個孩子,備嘗艱辛;亦可知其性格剛強,堅忍不拔。
一九九○年皈依叁寶,自用節儉,施供尤勤,虔誠精進,少有能比,親自製作精美拜墊施送四大名山,尤喜勸人信佛念佛,經她所勸入佛門者近百人。
八年前便預將往生時所用衣被做好。叁年前植一枇杷樹時,其長子(有些弱智)問:幾年結果?答:叁年。長子即說:到時不知您還在不在?此語更加激起陳居士無常之感。當年朝九華山時,遂許下大願:願叁年之內,阿彌陀佛一定來接我。又于去年九月十叁日立下遺囑,對往生後事按佛教要求一一詳細交待。
陳居士雖不識字,竟將整部《無量壽經》學會,每天跪誦叁卷《無量壽經》,禮佛數百拜,稱佛號數萬聲,外加諸善萬行回向求生。可見其深厭娑婆,欣求極樂,隨時准備往生淨土。但由于不知決定往生之行業,故雖精勤,未得安心。且由于功課定得太重,每日難得完成,往往是昨天欠下的功課今天補,今天又欠下明天補,心理負擔非常沈重。
一九九六年底初聞彌陀本願,甚覺歡喜,說:“這下可好了,靠上老爸了。”後受別解別行之影響,又轉懷疑,以爲單靠本願念佛往生恐無把握;半年後遂放棄,回複追求一心不亂之功夫,加諸善回向求生之觀念與行持。
其好友沈金蘭居士,本由陳引導進入佛門,深信本願,專修念佛,爲感念陳引入佛門之深恩,經常去勸陳應專稱佛名、專仗佛力往生。陳不愛聽,反而說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沈心直口快地說:“叫你專信佛力、專稱名號,不雜行雜修,就是一心不亂。你想達到一心不亂的功夫,你坐在那裏念佛就不起妄念嗎?我就不相信!想念到一心不亂,我看你是越念越亂。我敢說我往生有把握,你呢?你有把握嗎?”面對沈居士這樣直接的發問,陳只能低聲說:“不清楚。”
因宗旨不同,言語不投,二人漸漸疏遠,偶而相見,亦避開佛法不談。如是過四年,直到今年四月沈在街上碰到陳的女兒,問:“你媽媽最近可好?”陳女說:“我媽得病治不好了。”沈聽到後,心裏猛地一沈。深知陳居士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往生淨土, 爲達此目的可謂不惜犧牲一切;念及彼此之法情,正當她來日可數之際,無論如何要去看她,再度告以彌陀本願,使令決定往生。這樣打定了主意,來到陳家。想不到一見面,陳即說:“小沈,我現在和你們一樣,也是第十八願了。早起就磕叁個頭,其余一天到晚專念一句佛號。”沈聞此言喜出望外,立即合掌說:“南無阿彌陀佛!你終于開悟了!佛看你太可憐了,佛要拉你了。你看你這 麼多年來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繞了多少彎。師父講法,你聽著好好的,怎麼又被人家拉去搞雜行雜修?你不搞到今天這個樣子、還不會信本願的。”陳說:“是的!是的!不能怪人家,只怪我那時機緣還沒有成熟。”並忏悔說:“我也罪過。那時師父講法,我也說了壞話。”沈說:“既覺悟忏悔,更信本願,一向念佛,一切罪過都由阿彌陀佛承擔。”
陳居士因肺癌晚期,持續高燒,二個多月臥床不起。以前日誦經卷數萬言,現在一句不能誦;以前日禮彌陀數百拜,現在一拜不能拜;以前遍朝名山、曆訪大寺,現在一山不能朝、一寺不能至。十幾年精勤猛修,早已筋疲力盡;數千日翹盼往生,仍然心中無底。老病交摧,無常伺候,垂終之命如風中殘燭,隨時將熄。真心希求往生的她不得不深深反思自己所經過的修行之路。幾年來,原先聽聞到的本願教理在其心中漸漸發酵,這時已飄出濃郁的救度之香;阿彌陀佛大悲不舍的慈光,伴隨著念佛之聲垂照她的心田,此時已綻開清淨的信心之蓮。她對沈居士說:“我常常想起你說的話:想達一心不亂,只能越念越亂。確實是這樣。”沈問:“那時我問你往生可有把握,你說搞不清,現在怎麼樣呢?”陳答說:“現在跟以前那就不一樣,現在念佛心裏坦然了。”
病重期間,陳不說不聽雜言碎語,一心念佛;最喜歡本願的師父及蓮友來爲其開示和念佛,每逢此時心花怒放,笑逐顔開;遇到解行不同之人說與念佛無關的話,她即側臉不視,閉目不言。一次,有人來勸她念《金剛經》、《地藏經》消業,走後陳說:“這些人真是不識時務,我現在都這個樣子了,念一聲佛號尚且吃力,還說誦這經那經,啰哩啰嗦一大堆,我聽到就煩。”陳居士至此已完全體會彌陀本願唯選擇稱名易行 爲往生正定業的至極慈悲。
往生前一個月,我和隆道法師去看陳。她已高燒臥床一個多月了,人很削瘦,但面目清秀,精神爽朗,說:“我現在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以前與人說話時,心裏佛號就失去了,現在和人說話,心裏還在念佛。現在念佛的心情和以前就是不一樣,歡喜心安。”我問:“病苦覺得很難受嗎?”她說:“不難受。”並用手從頸口直撫到胸下說:“我這裏很舒坦。”其輕松、喜悅、微笑的神情如晴朗明徹的天空,不見一絲絲焦慮擔心的陰雲。隆道法師當即斷言:“陳老居士決定往生無疑!”
往生前十幾天,還有人來妨難說:“陳師兄,你一生學佛,修得這麼好,不要讓一陣大風把你刮倒了。”意思是說:你曾那麼精進用功,現在專靠本願念佛往生,這是放棄了自力修行的立場,往生不了。陳默言,心中說:“刮倒不刮倒,我心裏有數,不用你們操心。”完全符順善導大師《觀經疏》所言:“縱使汝等百千萬億道不生者,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
往生前叁日,有蓮友去看她,說:“我們都在家念佛,功德回向給你往生淨土。”陳居士用手指指這位蓮友,又指指阿彌陀佛聖像,說:“謝謝,不必了!有阿彌陀佛!”
往生前二日,我又去看陳居士,她已極度衰弱,不能說話,我問:“陳老居士,願往生嗎?”她點點頭。又問:“對往生還有什麼擔心嗎?”她搖搖頭。我又說了一些彌陀本願不虛,念佛決定往生的話,安慰其心。臨別時,她竟全身坐起,雙手合掌,向我們燦爛地微笑。一直守候的家人見此情景,簡直覺得不可思議。
二○○一年八月十叁日下午四點,在大衆整齊嘹亮的念佛聲中,陳居士悄無聲息往生淨土。其最後落氣之平緩安詳,猶如汽車熄火後隨順慣性緩緩前行而終止,以至念佛蓮友毫無察覺。我們坐在前邊見其一、二分鍾不再呼吸,方確信已斷氣。
一息不來,即神歸淨土;閉眼之頃,已面觐彌陀。親見陳老居士殊勝往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彌陀淨土離我們是這樣的近!
念佛二個小時後,揭開往生被,張開的口已合上,臉上笑盈盈的,紅潤生動,勝于生前;八小時後,以手隔開一、二寸探其頭頂,熱氣沖手,猶勝活人。(二○○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釋淨宗筆)
按:善導大師《往生禮贊》雲:“若能如上,念念相續,畢命爲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無外雜緣得正念故,與佛本願得相應故,不違教故,隨順佛語故。
若欲舍專修雜業者,百時希得一二,千時稀得五叁。何以故?乃由雜緣亂動失正念故;與佛本願不相應故;與教相違故;不順佛語故;系念不相續故;憶想間斷故;回願不殷重真實故;貪嗔諸見煩惱來間斷故;無有慚愧忏悔心故;又不相續念報佛恩故;心生輕慢,雖作業行,常與名利相應故;人我自覆,不親近同行善知識故;樂近雜緣,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
何以故?余比日自見聞:諸方道俗,解行不同,專雜有異。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有人說:“修行者如牛毛,得道者如牛角;萬人修行,一二往生。”當知其所說乃雜行也;若專修念佛,則萬修萬去。本篇所收“念佛往生”事例,皆可足爲證明。古今一道,更無異轍;佛祖定規,敢不遵行。其有願生者,當舍千中無一之雜行雜修,堅執萬修萬去之六字名號。
叁、舍雜歸專 念佛尤勇
尚蓮貞老人,七十叁歲,天津市人。歸依佛門,受菩薩戒,律己甚嚴。早晚定課,一絲不苟;以自家爲念佛…
《念佛感應錄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