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與哲學(子韬)

  佛教與哲學(子韬)

  人類的問題的兩個:一、人生問題,二、宇宙問題。爲要求得這兩個問題的解答,于是就有東西洋的各種宗教、哲學以及科學和産生。

  但一般之所謂宗教、哲學以及科學,對于人生和宇宙的兩個問題,僅僅只有解釋的程度。而佛教,則不僅對于這兩個問題要加以解釋,並且還能解決和改造它!

  佛教以「十二緣起」觀來解釋並解決人生問題。

  根據「十二緣起」的觀點,人類(乃至一切動物)生命的生成與活動,完全是建基在無明(迷昧于人生和宇宙的真理的無知,亦即昏愦蒙昧的意志)、愛(以「生存欲」爲中心而紛馳于「性欲」和「繁華欲」的兩方面的一種雜染的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取(以執著自我爲基礎而暢行其欲望的一種意志)、行業(就表面講,即是促活動于身語意叁方面的原動力,就內容講,便是作爲意志性格的業)、識(即構成生命現象與持續生命流轉的主體)等諸法上的,而這諸法,又全是屬于心理的或者精神的。就是說根據「十二緣起的觀點來講,人類(乃至一切種動物)」生命構成的基本因素,是心理的而不是生理的(雖然性欲等的生理活動也是構成生命現象的主要條件),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不過,我們必須指出:佛教固然不承認有離開精神而獨立的物質,但是,同樣的佛教也不承認有離開物質而獨立的精神!

  達爾文以後的生物科學家,企圖以理化的物質法則來解釋並解決生命問題 。但是,他們的實驗,已經打滑了他們的這種企圖:「我們承認生命由無生命物質發生之自然發生說,是已被證明失敗了!」(魏斯曼語)

  誠然,佛教尚無法拿出正面的「證據」來證明它的生命觀的完全無誤,然而,像上面科學家自認失敗的話,不是已替佛教拿出反面的「證據」了嗎

  況且,事事要「證據 」的態度,乃是吃了大糞甯知臭的經驗派哲學家的態度呵!

  宇宙問題,也就是宇宙論問題。宇宙論有兩種:一是宇宙現象論,另一是 宇宙本體論。

  佛教以「性空緣起」義,來解釋並解決前一問題;複以「緣起性空」義,來解釋並解決後一問題。

  所謂「性空緣起」與「緣起性空」,乃是佛教的兩個最科學的命題,由于這兩個命題,不但解決了一切的宇宙問題,並且還徹底地暴露了宇宙的所謂秘密!

  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基于無自性而緣起的,所謂「此有故彼有」。 因爲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是「此有故,彼有」,所以一切現象的生起,都不是自成的、常住的、獨存的,而是有賴于衆多條件的、和合的、刹那刹那生滅的、彼此相依互存的。無論任何事物的生起,都必須具備其應具的條件;如果生起的條件不具備,那就不會有任何的東西生起。如果沒有氫、氧兩種原素的化合,那就不會有水分子的産生;如果沒有麥種、肥料、水分、陽光、人工 、時間以及空間等的條件相配合,那就不會有麥芽的産生;同樣的,如果沒有精蟲和卵子的外在的條件,和行業成熟與本識受生的內在的條件(應叫根據)相結合,「人」也是不會産生的!以此 例余,我們就可以知道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沒有一種不是這樣的。因此,所以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中論中語)

  一切現象之所以都是緣起的,因爲都是性空的;也正因爲一切都是性空的,所以一切甯是緣起的。比如麥種之所以能夠生出麥芽的,就是因爲它沒有麥種的「自性」;因爲麥種都沒有自生的、常住的、獨存的「自性」,所以它才能在水、土、肥料、陽光、人工等條件的助成下而生起麥芽。假如麥種有不變的「自性」,那它就不會生麥芽,因爲麥種與麥芽,「性」不相同啊!麥種與麥芽是這樣,一切現象也都是這樣。因此,所以說「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中論中語)

  這種「性空緣起」的宇宙現象論,說明了宇宙一切現象的生起、成長和消滅,都是無自性而緣起的;它否定了任何的宇宙的創造者!

  一切現象,既然都是「緣起」的,所以都是「性空」的。所謂「空,就是絕沒有一種隔離的、單獨的、呆定的、實質的東西」(太虛大師語),爲什麼

  「因爲一切存在的 事物都是緣起的,所以都是性空的」(同前)。「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中論中語),如果不是空,那就應當有自性,如是有自性,那應當是自成的、常住的、獨存的,既非自成、常住、獨存而是家緣生起的、刹那生滅的、相互依存的,可見都是無性的,因爲無自性,所以說是室!「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同前)。這樣「緣起性空」義,便是佛教的宇宙本體論。這便是一切法皆以無自性而爲本體的意義!

  這種「緣起性空」的宇宙本體論,說明了宇宙的本體是無自性;它否定了一切的神秘的「神格」的或「理性」的本體。

  這種「空——有」、「有——空」的「性空緣起」輿「緣起性空」的宇宙論,統一了一般思想家所無法調和的宇宙現象論和本體論.它指出了現象和本體,是統一的而不是對立的。印本體而現象,印現象見本體。指示了宇宙的本體質,它否定了一切的神秘!這是佛教的宇宙觀,也是最最科學的宇宙觀!它揚棄了一切的神秘思想,而最最科學地解釋並解決了曾經而且還在使許許多多的人墜入歧途的宇宙問題。

  佛教如是,再看東西洋之所謂哲學。

  先談中國的哲學。

  中國的所謂哲學,素以儒家爲正統,而儒家,對于人生問題則只謂「木知生,焉知死」。對于人生問題,他們可以說持了一種「避而不談」的態度。

  儒家對于宇宙問題的解答,可以周易爲代表。根據周易的觀點,它認爲宇宙一切現象都是變易不居的。這種對于宇宙現象的認識,可說是大致不錯的。但它對于本體方面 ,則又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又以爲「無極生太極」,這可是周濂溪的「太極圖說」的觀點 。無極何以生太極

  無極、太極,究竟又爲何種東西(精神是物質的)

  則全又略而不談。

  以周易爲主的儒家的宇宙論,對于本體方面既尚不能作正確的盡理的解釋,更遑論乎解決

  

  其次,我們再來了望一下作爲變質儒家的宋儒。

  宋儒名爲儒者,實則與孔子之儒迥異,周濂溪的太極圖說,表面上或名義上系根基于周易,而其內容或實際上,則太半系抄襲道家的思想。可以說,以周濂溪的太極圖說爲主的宇宙論,已經不是純儒家的了。

  二程呢

  則侈談于「理」(實則,明道之「理」和伊川之「理」又互不同;蓋明道之「理」爲自然之法則,非離物而獨存者——由此而開陸王一派的「理學」或「心學」;伊川的「理」呢

  則不離物而獨存的形而上的「理」)—由此而開程朱一派的「理學」),打算以一個「理」字來解釋並解決一切。以爲宇宙和人生 ,全系由這個「理」宇所生起所創化;因之,便主張入既系受形體于自然之「理」,則其死也,即爲還歸「自然」,複何憂何懼以必求了生輿脫死

  這種鴕鳥式的思想,和老莊的「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居時而處順,哀樂莫能入也」的思想頓相似!他們(宋儒以及老莊)因爲全未能把握人生系由惑業感致的問題的核心,所以他們對于人生問題的說法,仍屬隔靴搔癢而不著邊際。

  再看西洋哲學對于這兩個問題的解答。

  所謂西洋哲學,我們應該指出它的敵對的兩類:唯心論和唯物論。

  西洋唯心論,因爲全系以「有神論」作起點,所以全都未能超脫「神」的羁絆!如柏拉圖的存在于主觀的「理念」,康德的超經驗的不可知的「物自體」或「物如」,黑格爾的存在于客觀的「絕對的精神」或「理念」,全是「神」的變相的産物。(這裹我們須要指出:西洋唯心論和佛家唯識論,是有著顯著的不同的:一、西洋唯心論的「理念」或「精神」,是常住的 、不變的、實在的;而佛家唯識論的「識」,則是生滅的、變易的、虛妄的。二、西洋唯心論認爲宇宙一切現象全系直接由「理念 」或「精神」派生的,佛家唯識論之「唯識」義,則系建基在「熏習」或「種子」之意義上的。)

  西洋唯心論既然都不能超脫「神」的窠臼,那麼,對于宇宙問題自然也都不能作正確而盡理的解釋;求其作正確而盡理的「解釋」當不可得,自然更談不到「解決」了!本來,西洋唯心論是以「解釋」宇宙問題爲起點的;但是,因其觀點錯誤,因其未能把握問題的真正核心,所以連這個「解釋」的任務,也不能正確而盡理的完成!

  西洋唯心論對于宇宙問題是語焉不正,而對于人生問題,間又筒而寡要。

  唯心論是這樣,唯物論呢

  

  唯物論對于宇宙問題的認識,較之唯心論,固然正確得多了,然而,這亦只能限于表面的認識,而並未能深中肯綮。原來唯物論者雖已認識到宇宙的現象是緣起的(即所謂是矛盾統一的)、生滅變易的(即所謂是質量互變的與否定的),而對于不變的空的宇宙本體的一面,則仍未能認識到。就其已經認識到生滅變易的宇宙現象的一面來講,唯物論此唯心論的確是正確得多(因爲唯心論連逼一點認識都沒有);而就不變的性空的宇宙本體的一面會之,則唯物論仍然不能算是已經把握到問題的核心!因爲,光談世俗的一面,而忽略世俗法性的勝義空性,所以總不免有隨迷逐物,作繭自縛之失!因此,唯物論仍然未能圓滿地真正地解決宇宙問題!

  對于人生問題,唯物論雖然也企圖解釋並解決它,但以觀點錯誤(否認有相對的獨立的生命現象的唯物的觀點),正確的解釋既猶未能,當然更談不到解決!

  最後,我們要附帶指出的是科學。科學雖可能相對地解釋並解決人生和宇宙問題,然一則以觀點或有錯誤,再則以往往被野心者所利用,所以仍不能澈底而合理地完成它的使命。我們可以斷言:必須以平等、無我爲內容的佛教文化來輔助來領導,而後科學方不致流于大弊!

  從上面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佛教的真義、真價值。我覺得,佛教是有充分的資格被人類所接受的,假如人類真想避免全體毀滅,而重建真正的永久的和平的世界的新文化的話!

  叁十七年十月十日

  

《佛教與哲學(子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