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朝代,農業時代朝代,十萬部隊那是不得了的。派的十萬部隊大將軍就去問要,給則已,不給則攻破城池,搶也把他搶來。
這個事情發生過的,是爲了愛才,知道這個是佛教大師把他搶來。但是佛教推廣到那裏動武力沒有的,爲了佛教的推廣把自己的主意強加在別人的頭上沒有的,乃至佛教上你是佛教徒,然後你生了個兒子一落地也變成佛教徒,有沒有這回事?也是沒有的,佛教就是智慧的信仰,小孩子還不懂事,懂什麼智慧的信仰,除非你願意讓你兒子是。但是你兒子如果一開口一掉地就開口說我不要,你不要那麼我們佛教徒不逼迫他,你可以不要。但是到你能夠明白道理,心服口服,自己皈依佛門,這個佛教跟其他的不太一樣,是靠你心服口服我願意來還要刻苦,還要把紅包舉的高高的唯恐師父不收對不對?這就是認識到佛教的價值之後,再來皈依,不是強迫的,讓你認識沒有的,兩千多年來沒有的。
佛教一直是和平的、和諧的、文明的狀態傳播的,所以乃至現在講我們中國文化都不能把佛教拔在中國文化之外,佛教早已早早的融入我們華夏文化的血液當中了,都已經融進來了。所以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來皈依佛門,我們要知道它不是平時那個概念裏看的電視連續劇或者看電視電影裏的那個概念,寺廟、佛像,然後經書,然後出家人那個概念,那個概念不太一樣,認爲佛教是消極的,出家人是避世的,甚至還有點怪怪的,有的人會這樣感覺的。其實是不是,不是的,佛教是積極的,佛教告訴我們佛陀成佛的時候他向這個人世間有一段話是非常著名的,到現講這句話的地方豎了一個紀念柱,現在兩千多年還豎了這個,佛陀講了一句話:人的高貴與否不是因爲它是婆羅門階級它就高貴,不一定,人的高貴在于他的心靈和行爲呀決定的。公道不公道?因爲印度以前都是婆羅門階級的,分四個階級:最高貴的是婆羅門階級,管理社會的統治社會的是沙帝利階級,經商的呀這個叫吠舍利階級,最下面做奴隸的種地的理發的打掃廁所的叫首陀羅階級,然後只要你是低級階級的就看不起你。就象我們以前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以前看的一個電影,印度電影叫《流浪者》對不對,法官的兒子就是法官,對不對,是不是那意思,那賊他就不服氣,他就把法官的老婆搶去,當發現法官的老婆懷孕了他又把她放回來了,明明這個孩子就是法官的,然後這個法官看不起硬把他兒子趕出去,這個孩子是那個賊的,賊的兒子總是賊,不允許他在這裏,對不對?叫《流浪者》這麼一個。
印度他有這個觀念,但是當時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否定了這個觀念,你說我們佛陀是不是大革命家,是不是?他的這些話能經得起檢驗,不但能經得起科學的檢驗,還成爲當今科學家的理論的指導。你說佛陀是不是大科學家,佛陀的那些思想耀古曜今不變。時代在變,社會在變,人心在變,佛所講的話的真理卻不變,佛陀是不是大思想家?所以佛陀當時在講了這個話確確實實對人類來說是非常的重要,而且他還認識到人的命運、現在的命運是由以前所造做的業所決定的,但是我們以後的命運是今天的行爲心靈所決定的,所以佛陀教我們既要忏悔自己過去做錯的事同時,要改正今天的行爲,能夠創造美好的明天。
佛教是不是積極的?積極的改造命運的?佛教是積極的改造命運,不但是積極的、還指導我們、幫助我們,象我們自己的老母親一樣幫助我們千叮咛萬囑咐,千叮咛萬囑咐啊,你們在座的看過《地藏經》是不是這樣,不單單千叮咛萬囑咐我們這些凡夫,還千叮咛萬囑咐那些菩薩們:它是凡夫它會是犯錯的,雖然犯錯了,但是你們不要看在他們是凡夫的面子上,要看在無量劫生命之間都相互間幫助過,我們甚至成爲我們母親的份上,我們不要讓他墮落,我們要救他們。你看那個經書你看到,所以這個佛陀不單單讓我們改造命運,甚至還是那樣子的殷殷切切,我們叫慈悲、慈悲的心。爲什麼叫慈悲的心?它已經不是那種普通的心那種情感,這種慈悲叫什麼,我們佛教裏叫“無緣的大慈”,什麼叫“無緣大慈”這也是佛教裏的一個用語,什麼意思呢?我對你好,不是因爲我和你有什麼關系,現在社會上你要對他笑一笑,對我笑幹嗎?又想騙我?大概要我推銷産品啊,對不對?就會想你對我笑幹嗎,這裏面有什麼關系?佛教裏的對我們慈悲不需要什麼關系,所有的衆生,不單對我們人,對豬呀,對狗呀,對小貓呀,對螞蟻,對蚊子,對蟑螂都一樣的,慈愛它、保護它。
我們爲什麼不能做到?我們對蟑螂出來了趕快鬧呀爲什麼?因爲你覺得你和它之間沒有什麼關系啦,沒什麼關系啦,對不對?就象前兩年有一個空行母到那個杭洲,然後這個女的就問空行母:我媽死了好幾年了,請問我媽轉世在那裏呀?好還是不好呀?空行母跟她說了:你明天早上一早叁點多鍾你到某某街口某某地方你去等著那個路口,你會遇到一個人手裏拎著只雞,那雞就是你媽的轉世。她聽了之後第二天早晨就去那個門口裏等著,真的到時候,有一個人拎著一只雞子過來了,她無論如何化再大的價錢也要把這只雞買下來,對不對?她會讓別人拿這只雞回去殺嗎?爲什麼?她要救它,因爲她知道這只雞和它之間是什麼關系,是她母親轉世的,對不對?所以我們就會想盡辦法去保護她,對不對?但是在你家裏這只蟑螂爲什麼要打它,因爲你不知道你和她是什麼關系,對不對,就是這樣一個道理。但是佛他不需要這個前提,就是說,哦,你和我什麼樣的關系我才這樣。不是這樣的,但是佛爲了給我們比喻,給我們聽,他說:我觀一切衆生都如我母親一樣,這樣子的關系。
我們是不是這樣理解,我們每個人都做過佛的媽媽?都是這樣子理解,不是。佛是這樣子來比喻,佛說你們放心好啦我是不忘予者,我是施予者,我不會騙你們的。甚至佛說:我吃一粒米就會在世間做無量事,我也不是混口飯吃。甚至佛教弟子,不可以入定、不可以入定,到山下去和大家結一點衆生緣、爲什麼?他們已經成聖者了,我們還是凡夫,要跟聖者之間要結個緣。佛不忍我們是凡夫,讓聖者來結一下緣,那些聖者一入定可以很長時間的不需要吃飯的,不需要的,所以說佛陀比喻呀一切衆生都如我母親一樣的,象這樣。其實是不需要任何緣份做前提的,我對大家的慈悲心。
然後,下面呢“同體的大悲”,“同體的大悲”是從聖者的眼光來看從佛自己智慧的眼光來看的,所有的衆生不單單包括人啊,也包括那些牛、馬、豬、狗、小螞蟻、小蚊子呀都是同一個體的,這個有時候我們就比較難理解。所以中國的文化裏其它的文化裏說:父母者乃有形之天地,對不對?然後,天地者乃無形之父母。大家能不能理解,天地是不是無形的父母,是不是我們大家長在天地間,是不是受天地的恩慧呀、日月精化,我們吃的呀、用的呀是不是都來自天地之間呀,是不是?所以天地之間是不是我們的無形父母呀。那麼天地既然是我們的無形父母,天地是我的無形父母,是不是你的無形父母,是不是馬的無形父母,是不是狗的、螞蟻的、蚊子的是不是?那我們都來自于、誕生于天地之間,是不是我們都同一命運呢?同一個體的,是不是?其實都是的。
我們現在講天地還是一個抽像的比喻,講的更深的,包括天地宇宙的都是從那個體性裏面伸出來的話,那就更是同體的了。所以在佛的眼裏,它救渡我們就成爲他生命的一種責任。爲什麼,因爲他已經知道所有的生命之間都有這樣的一種共同的關系,所以說佛法在世間流布乃至弘揚佛法乃至我們今天有機會坐在這邊來皈依佛門,爲什麼?所有這一切是什麼顯現的,知道不知道?我們爲什麼會坐在這裏?爲什麼會有的很早就趕過來坐公交車,有的騎自行,車有的時間緊張了搭地鐵都聚攏來了。什麼力量讓你們以不同的方法來到這裏、來到這相同的一個地方聚集,是什麼力量?是不是佛的慈悲的力量,是不是佛陀的慈悲的力量在召喚你們每位呀,是不是?佛的慈悲的這樣一個狀態。盡管我們有的人在電視裏看到、在光盤裏看到了,聽別人講了,好奇!看看這個法師到上海來他有幾個鼻子,他也有好奇心來的,他也不說是。但是在我們佛教裏說這也是緣份,畢竟升起好奇心來,對不對?畢竟經過種種的緣,電視的緣或別人的嘴緣的結下了緣,升起這一念,好奇的心來看看,甚至一看看到法師個子也不高嗎,你看穿的衣服怪怪的,象兵馬傭裏出來的,也沒什麼奇怪的,甚至一聽講話,差不多嗎,但是這些表面的,你看著表面的,但內在都有一種力量。所以我們中國這個文字“緣”字,“緣”字爲什麼交四點,生命與生命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我們今天坐到這裏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不是我盲目的撞進來的,就是盲目的撞進來你看著是偶然的吧,其實裏面也有必然在裏面,因爲我們沒這個智慧。我們這臺電腦呀,我們不是電腦工程師,我們有時候不太知道,佛都知道。我們人世間這個錯綜複雜的這種網路關系呀,佛都知道前因後果,佛都知道。我們雖然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用推理的方法,因爲我們很聰明呀,我們可以用推理的方法來相信這些,所以我們大家在釋迦尼佛及十方諸佛菩薩慈悲心的感召下坐在這裏。
下面呢,我們就開始做這個叁皈依,我們在這裏,我做爲出家人呢在這裏通過這個儀式來證明你由一個普通人而成爲一個叁寶的弟子,阿彌陀佛!
《滔滔苦海內叁寶爲舟航 焰焰火宅中叁寶爲雨澤》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