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實際上是討伐僧衆的一封封檄文,難怪他後來差點遇刺身亡。
開落百花天地清
作爲一個被棄絕于家庭之外的行旅人,一休表面上憤世嫉俗,醉酒狂歌,其實,他的內心是孤獨而柔軟的。日本野史裏說他:“心機快活,貴賤一視,兒童馴愛,鳥雀就啄”,純粹是一付招人喜愛的“頑童”形象。他寫給母親的信,婉轉動人,柔腸寸斷,不知打動了多少人的心,至今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一休的母親是室町時代後小松天皇的一位妃子,在宮廷鬥爭的迫害下逃離皇宮,含辛茹苦,母子二人相依爲命。
大家或許不知道,《聰明的一休》片尾曲,其實是身在寺院的一休寫給母親的一封信。
母親大人:您好嗎?昨晚,我在杉樹的枝頭,看到一顆明亮的星星。星星凝視著我,就像媽媽一樣,非常的溫柔。我對星星說:不能沮喪哦,是男孩子嘛;如果寂寞的話,我會再來找你說話的。什麼時候呢?有一天也許會的。就寫到這裏吧,期待您的回信,母親大人。一休
母親大人:您好嗎?昨天,寺裏的小貓被鄰村的人帶走了。小貓哭了,緊緊抱著貓媽媽不放。我對小貓說:乖,別哭了,你不會寂寞的。你是個男孩子,對吧?會再見到媽媽的。什麼時候呢?總有一天,一定。就寫到這裏吧,期待您的回信,母親大人。一休
當他幼小的心靈難以排遣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時,只好對著星星、人偶、小貓說話,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由此可見,他的內心是多麼渴望母親的愛啊!
母親是否及時回複一休的信,現在的我們不得而知。
然而,在禅宗史上,一休的母親卻留下了一封信,那是她去世前寫給一休的。
一休:
我即將度完此生,複歸永恒。我希望你好好用功,明悟佛法。只有這樣,你才會知道,我是進了地獄,還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如果你是個大丈夫,知道佛祖是你的仆人,你就應該放下經卷,去普度衆生。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卻無一字可說,何以如此?你應知道。假如你不知道卻想知道的話,那就避免去做無益的妄想。
佛法的目的,在于開悟衆生。如果依賴任何方法,你就像一只無知的昆蟲,雖然佛教法門有八萬四千之多。如果你不能徹見自性的話,那你連這封信也不會看懂。
這是我的最後遺言。
古人說:“家書抵萬金”,而一休母親的這封家書,豈止萬金?!
十年花下埋芳盟
一休晚年在薪村酬恩庵修建墓塔慈揚塔,那裏成爲他和盲女阿森的比翼冢。在生命的盡頭,他再次許下相愛叁生的心願:“十年花下埋芳盟,一段風流無限情。惜別枕頭兒女膝,夜深雲雨約叁生。”
1474年,一休受後土禦門天皇的诏令,擔任五山之一大德寺的第四十七代住持,重建毀于戰火的寺廟。1481年,大德寺工程竣工,一休積勞成疾,發燒不退,是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圓寂于薪村酬恩庵,享年88歲,盲女阿森殉情而死,一代狂僧遂成絕響,只留下《狂雲集》《一休戒語》《佛鬼軍》等著作于世。
一休臨終前曾作偈一首:
須彌南畔,誰會我禅;
虛堂來也,不值半錢。
虛堂指虛堂智愚,南宋有名的禅師,按輩分說,可說是他的祖師爺了,一休最後竟連祖師爺也否定了。從他早年的“君恩淺處草方深”到臨終的“虛堂來也,不值半錢”,我們可以體會到他一生曾擁有過何等豐富何等曲折的心路曆程。
一休曾狂言:入佛界易,進魔界難。
他沖破禅宗的清規戒律,寫詩批判禅林的頹勢衰微,表露真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很喜歡這句話,常常揮筆題寫,他在《我在美麗的日本》中寫道:
繼“入佛界易”之後又添了一句“進魔界難”,這位屬于禅宗的一休打動了我的心。歸根到底,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家,對“進魔界難”的心情是:既想進入而又害怕,只好求助于神靈的保佑。這種心境有時表露出來,有時深藏在內心底裏,這興許是命運的必然吧。沒有“魔界”,就沒有“佛界”。然而要進入魔界就更加困難。意志薄弱的人是進不去的。
佯歌爛醉我瘋狂
蓬頭垢面,八字眉,翻鼻孔,大嘴巴,胡子拉茬,當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人的容貌時,說什麼也無法將他與聰明伶俐的一休小和尚聯系在一起。事實上,他就是真實的一休。
動畫片裏的一休小和尚,以聰明機智討人喜愛,而曆史上真實的一休,卻以狂放不羁聞名于世。他視諸多清規戒律于無物,一生醉酒狂歌,狎妓作樂,縱情聲色,流連楚館,甚至和妓女談禅論道,他曾自作詩雲:“風狂狂客起狂風,往來酒坊淫肆中”,在正統的禅宗流派裏,堪稱異端。
對于日本禅門臨濟宗來說,一休既是銳意革新的聖徒,又是一個離經叛道的狂徒。在一休看來,人間世是癫狂;在世人看來,不合乎世俗規範,即是癫狂。其實,覺醒後的癫狂並不是癫狂,而是以瘋癫道出人間實相。世人拘于世俗假相,以假爲真,才是癫狂。一休禅師的示現,超越了戒法表象,直契天真本性,道出了禅宗的要義。
一休的弟子墨齋,曾爲他的師傅一休畫過一幅畫像,評論家唐木順叁形容一休下垂的眼睛:“目光從上下逼視內裏,但潛藏著深刻溫暖的東西,是敏銳的批評家。”
一休給人的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然而,正是他的這種思想和行爲所表現出的批判性,卻給當時的日本文化界帶來一股新風。他的門人中有許多文化人,在不同的領域中大多是改革派,如連歌界的山崎宗鑒倡導了俳諧連歌,村田珠光吸收禅宗的思想奠定了茶道的基礎,金春禅竹革新了能樂,曾我蛇足爲和畫開辟了新徑。
一休禅師超越了世出世間的物欲與法執,以徹底的金剛乘修行方式而過著高邁超逸的生活,終其一生,以無我的大智大愛濟世度人。“生平事行高邁奇絕,瑰聞轶事人所褒稱,當代且敷衍于說部,演繹于動畫,流傳寰宇,道路騰播,闾巷之人,雖叁尺童子,遂亦知禅師之名矣。”他那醉酒狂歌、潤達自在的形象,至今仍鮮活在我們永久的記憶裏。
《一休:姑且短暫作一休(姚展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