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將安祥美注于佛印藝術(遠陽)

  將安祥美注于佛印藝術

  遠陽

  

  我是一名業余佛印藝術愛好者,借此機會談一下我如何在刻佛印之中得以安祥,又如何在佛像中注入安祥之美,從而讓佛像給人安祥之感。

  一、受安祥之樂

  我爲了刻佛印,花去了全部業余時間。晚上,我不看電視、不看小說、不上街、少應酬。總之,幾乎停止了一切娛樂活動。爲了刻好一尊佛印,我經常從晚飯之後坐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趕去上班。

  有人問我苦不苦,我說有苦有樂。因爲我們生活在現實生活之中總會碰到令人煩惱的事,就看我們如何學會得以解脫。我是在刻佛印的幾小時得以靜慮,在靜慮中得以心理平衡,在平衡中開闊胸襟。

  家裏人怕我太疲勞,我說,不疲勞。因爲我在刻佛印的幾小時之中進入了禅境,在坐禅中逐步將呼吸重心下移至小腹並意守丹田;如耕雲先生所說,這時我的身心得以調和並解放。總之,我在刻佛印時享受安祥之美,也就是波羅密多——達到彼岸。

  二、得安祥之道

  六祖慧能大師說:“外離相爲禅,內不亂爲定”。安祥之美來源于心安無愧,通俗的說法叫作安祥之美來源于道德美。

  我是質量工程師,我的工作是機電産品的質量監督檢查,做好這工作是保護用戶利益,對社會是有益的,因此我勤而爲之、樂而爲之。

  假如我白天工作沒做好,上司對我不滿,我在晚上刻佛印時怎麼得到真正的安祥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與同事爭吵,或者我與家庭不和,或者我計較名利地位,或者我五欲六塵甚旺……,那麼我不可能定下心來面對佛像並刻好像印。相反,如果我心不安、神不甯,雜念就會突現。有雜念佛印必定刻不入意,甚至不小心把手指頭劃破了。

  叁、用安祥之法

  佛、菩薩、羅漢並不以自身安祥的最終目的,而爲衆生至真、至善、至美,爲社會安居樂業,于是佛、菩薩、羅漢不但本身均有安祥之貌和安祥之心,而且給人安祥之感。我們在佛像面前總是久久不願離去,就是我們感受了佛像給予的美的享受、情韻悠長的追憶、超越時空的最高藝術。

  以前我刻佛印,總是照著圖片仿描,力求形象上傳真,但是,總是難以傳神。後來,我力圖在刻佛印時注入安祥之美,頓覺作品有了升華,使之有甯靜脫俗之感,略帶高逸幽遠之風。這是佛傳安祥予我,我將安祥注入佛印,佛印又反照出安祥,于是達到正等因果和永恒循環,以致喚醒塵封已久的摩诃般若。

  安祥禅要用語言文字來傳播,但是文字很難表達安祥禅的全部內涵。我刻佛印是試圖運用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思想,在佛印中傳法、傳心、傳意、傳般若。

  耕雲先生在《安祥集》中說:“這個超越語言文字的法是甚麼呢

  它的當體就是“安祥”。”現供上幾尊佛像,但願諸位在拙作中能享受安祥之美。

  禅刊 1990年度第一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