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祥禅的特殊意義——我對安祥禅的認識(粟一)

  安祥禅的特殊意義

  ——我對安祥禅的認識

  粟一

  

  1、現代人需要禅

  現代世界物質發達與精神貧困的對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基于這一事實,才有種種反文化、非理性思潮的流行。較深刻者如存在主義和心理分析學,二者對處于科技、工業社會中的現代人的生存境況、心理失調的種種現象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分析,如現代人的焦慮、恐懼、無家感、疏離感等等。心理分析學家容格(Jnng)一言括之爲“現代靈魂的煩惱”。弗洛姆(Fvonnm)進一步分析了現代人精神不安的種種社會、文化根源,並作了詳細的調查,列出了西方各主要工業國家精神病發生率逐年遞增的數據(弗洛姆,《健全的社會》),以說明現代人正經受著嚴重的精神危機。

  然而,西方思想家盡管業已認清現代人物質豐裕、精神貧困的種種社會、文化根源,盡管也提出了種種解救、治療的方案(如薩特之選擇、加缪之勇氣、弗洛姆之健全社會等),卻不能真正地拯救危機中的現代靈魂。因此之故,本世紀,尤其是50年代以來,已有相當多的西方人開始轉向東方,祈冀在東方文化的智慧中得到“安心”的方法。近幾十年來西方社會中東方古學(如瑜伽、氣功、武術、禅等等)的盛興正是這一尋求的體現。其中最受歡迎的即是禅。現在西方各主要國家已成立起許多禅學研究和實踐機構,包括國際性的禅定中心。中國和日本的許多禅師在西方的弘法已卓有成效。

  2、現代人更需要安祥禅

  但在現代流行的衆多禅法中,無論是西方還是國內,主要爲大家所實踐的仍然是各種傳統的禅法,如傳統的四禅八定(世間禅),中國的天臺止觀及宗門禅的參活頭等;西方還比較重視密乘的金剛禅。這些傳統的修持方法自然是極優勝的。但對于現代社會、現代大衆而言,其普適性和現代性是不夠的。法無高下,方便有別。對現代社會,需要現代的方便。耕雲先生提出“安詳禅”來,實在是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爲安祥禅“是爲現代人而揭橥的”,“是爲大衆而提出的”(《安祥集·禅的認識與修學》)。現代社會的生活形態已非古時。工業社會的特點是節奏快、講實效。就外在條件講,工業社會的環境大異于農業社會。過去參禅,可以參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廢寢忘食、大死大活的境界,現在個別人雖然仍可一試,但對于大衆是不適合的了。正如耕雲先生指出的:“現在見汽車不是汽車,見火車不是火車,見樓梯不是樓梯,就危險得很了。”所以這種方法“不太相應現在”(同上)。更關鍵的是內在條件,即現代人的根器。末法時代,人根陋劣,業障深而福慧薄,無論祖師禅之參話頭還是如來禅觀心,對于現代大衆都是很困難的了。早在唐代,善導和尚指出末法時人“境細心粗、觀難成就”(《淨業專雜二修說》),何況現今去聖更遙。故淨宗行人每強調持名念佛最當末法之機。就禅而言,求其當現代大衆之機者則莫如安祥禅了。因爲安祥禅是專爲現代社會的大衆而提出的,它簡單、明了、直接、了當:“安祥禅沒有任何限製,你昨天怎麼生活,今天還是怎麼樣地生活;今天怎麼過活,明天還這樣地過活,不需要你改變外在,只要求修正內心,只要你自尊自重,自我發掘,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淨心,自我提升,自我完成,非常簡單”(同上)。一言以蔽之:“自淨其意”,這正是佛法(“心地法門”)的核心。

  3、安祥禅的特殊意義

  在佛教的發展過程中,相應于新的社會條件,不斷有新的方便産生,所謂“更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安祥禅相應于現代工業化的大衆社會,特標“安祥”兩字。因爲“現代靈魂的煩惱”,關鍵即是心靈的深處失去了安祥。現代人逐物沈迷、抛棄責任,個人主義膨漲而有種種焦慮、不安、反文化、非理性 ,落于內心,即是安祥的喪失。正如容格所指出的:“世界的動亂與我們意識紛亂是一回事”(容格《現代靈魂的自我拯救》)。心病心治,安祥禅的提出,正是現代的直指本心。“安祥”非它,乃是正受,乃是禅的生命,乃是生命幸福的源泉,乃是“法的 現量:安祥是全等的法──是和盤托出,擺在你面前的生命,乃是法的現量”(《安祥集·禅的認識與修學》)。究竟而言,安祥是聖者的證量,是聖者的果覺。就其起源,安祥禅就是祖師禅。但過去沒有提出“安祥”兩字,而是教人參話頭、自觀心、冷暖自知,因爲古人業障薄而根器利。棒喝機鋒等接引學人的方法乃古時的方便。今時爲大衆考慮 ,簡明如趙州茶、雲門餅,都糾纏不清,愈搞愈糊塗,倒不如直接了當,提出安祥兩個字,用收“以楔出楔”之效,或可省掉學人的許多撈摸(同上)。所以耕雲先生將法的現量,聖者的果覺“和盤托出”,此正是現時代的直指本心。我們若深切地體認“安祥”兩字,仔細沈玩“安禅之美”,時刻不忘“安祥之美”,卻垢止惡、窮理明心,努力做到“秒秒安祥”(管帶),即是以聖者之果覺爲我修行之因心,不必參究,不勞宴坐,不廢世法而行佛法,于現世即嘗法味。由此可見安祥禅對于現代社會的勝異方便。這也正是安祥禅的特色:“過去禅偏重出世,現在的禅應該偏重于入世”。安祥禅正是“重入世、是爲大衆設計的”(同上)。安祥禅屬于祖師禅,卻是現代的祖師禅。其現代性和普適性,正是安祥禅的特殊意義所在。太虛大師提倡與現代相 適應的“人間佛教”,即是本著這一思想:“根據佛法的常住真理,去適應時代性的思想文化,洗除不合時代性的色彩,隨時代以發揚佛法的教化功用……如是,即爲本人所提倡的弘揚佛法的新的意義”(《太虛大師全書.新與融貫》)。安祥禅正符合這一“弘揚佛法的新的意義”。

  

  禅刊 1991年度第二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