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者的對話——記淨慧法師訪耕雲先生

  禅者的對話

  ——記淨慧法師訪耕雲先生

  何明乾整理

  

  臺灣耕雲禅學基金會導師耕雲先生的名字,已經同他倡導的“安祥禅”聯系在一起,成爲海內外許多禅學愛好者心目中的引路人。特別是《禅》雜志的讀者,經常有機會談到耕雲先生關于禅的文章,心田受到慈雲法雨的滋潤,因而對耕雲先生尤具向往之情.

  一九九一年四月下旬,稀有難得的因緣終于成熟了。耕雲先生因回天津探親之便,下榻北京奧林匹克飯店。在耕雲禅學基金會董事長陳維滄先生的安排下,《禅》刊主編淨慧法師于四月叁十日和五月二日兩次訪問耕雲先生,談禅論道,有如故友重逢,親切異常。筆者何幸,追隨淨慧師父學禅,得讀耕雲先生談禅的著作,對先生的慈容道範心儀己久。在師父的允許下,于五月二日上午隨師父一道,到奧林匹克飯店503號房間拜見了耕雲先生,聆聽兩位禅者的對話,飽餐法味,慶快平生。

  五月四日,耕雲先生由陳維滄先生陪同,搭乘民航班機經香港返臺。淨慧師父的幾位在家弟子,趕到機場爲耕雲先生送行,在候機大樓拜見了先生,並請求開示。筆者亦加入送行行列,有緣再次聆聽先生的教誨。我兩次親近先生,前後共約叁小時,勝緣嘉會,得未曾有。有感于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特將兩位禅者的兩次對話及耕雲先生對我等初習“安祥禅”者的開示,根據當時的筆記及部分錄音,綜合整理成文,供養《禅》刊讀者,同餐法味,共結勝緣。

  △淨慧法師:老居士的《安祥集》在大陸發行以來,在喜愛禅學的讀者群中引起了很強烈的反響。我們收到了上百篇談讀《安祥集》體會的文章和數千封讀者來信,他們普遍認爲老居土倡導的“安祥禅”易學、易行、易得受用,對于淨化心靈、落實人生、祥和社會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您的法施功德無量。我們非常感謝陳維倉先生爲出版發行工作往返奔勞,推動海峽兩岸佛教文化交流作出的寶貴貢獻。

  □耕雲先生:這都是你的功德!請喝茶。你府上是哪裏

  

  我是湖北新州縣人。新州在武漢附近,原來是黃岡縣的一部分,一九五一年從黃岡縣分出來,成立新州縣。

  □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些鄉親關系。我從民國二十叁年(1934)至二十九年(1940)在黃岡倉子埠正源中學讀書。那是非常美的地方,魚米之鄉,有許多東西值得回憶。特別是那裏的臭皮子(豆製品),用油一炸,送稀飯,那才叫美呢!

  △是的。我們家鄉現在還有這種食品。老居土下次回來多呆些時,我陪你到敝鄉舊地重遊一番,再品嘗品嘗臭皮子的味道。

  □好!我在你們家鄉有兩位好朋友,真是患難之交。我正在設法找他們。如果有下落了,我們一起從北京坐飛機到武漢,然後搭洋船(輪船)到陽邏,去看他們,也看看分別了五十多年的新州。

  △如果有可能,我也願意幫助老居土找到您的那兩位好友。請把他們的名字告訴我,我會寫信給新州縣有關部門,請他們協助尋找,可能會快一點。

  □那就有勞了。一位叫舒鶴樵,是團風人,解放前在海軍服務;一位叫吳友凱,是倉子埠人,解放前在交通部服務。

  △老居土離開倉子埠五十多年了,還能講一口純正的黃岡話,真不容易。

  □我離開倉了埠之後,一直沒有說過那裏的方言。今天同法師見面,好象遇到了知音,五十多年前的事湧上心頭,連那裏的方言也能原原本本地說出來,這真是有緣。我青少年時期在你們家鄉讀書,你現在到我們家鄉弘法。你是虛雲老和尚的入室弟子,我于一九四叁年在重慶多次親近虛老,他摩摩我的頭,說:好!好!我接受虛老的結緣皈依。我決心學禅,是與虛老對我的啓發分不開的。所有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今天隨我一起來拜見老居土的叁位青年人,都是很虔誠的佛教徒,也都是讀了《安祥集》才對佛教産生信仰的。在大陸像他們這種情況的人還有不少,但那些人都無緣直接親近老居土,他們叁個人的緣份不淺。那位是小何,他原來學過氣功。在大陸由于學氣功進而學禅的人不少。

  □煉氣功是一種方便,但不究竟。脫離外道,皈依佛教,學習禅學,這非常好。外道並不是個壞名詞。所謂外道,就是認爲心外有法,向心外求法。其實我們的本心最真實,最可貴。佛法講覺悟,講正受,都是注重自心的覺受。我們真能覺悟了,經常保持正受,就是明心見性了。修禅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所謂“行亦禅,坐亦禅,語默動靜體安然”,隨時不離禅。參禅就是要恢複本心。什麼叫平常心

  平常心就是平等心,自他平等,生佛平等,處處平等,不起分別。這是禅的特色之一。什麼是佛

  問問自己,這是什麼意思。生命徹底覺醒了就是佛,佛法是原本如此的。佛法是不二法門。不二,也不是一。不二是離分別,絕對待的。一般學禅的人總喜歡在公案上求答案,左分析,右分析,好象鋸解秤錘一樣。把秤錘鋸開了,外面是鐵,裏面還是鐵。什麼是真理

  真理必須靠實證。真理是真實的,是原本的。雲門祖師參睦州,幾度想問話,幾度被拒之門外。至第叁次,雲門下了決心,當他叩開了睦州的丈室,沒等睦州關門,他就將右腳邁進門裏。正在此時,睦州擒住曰:“道!道!”雲門正准備答話,睦州將雲門推出,曰:“秦時轹鑽。”馬上把門關上,結果將雲門右腳軋傷。“秦時轹鑽”是什麼意思

  你想在字面上尋知解,只會越尋越糊塗,結果跟鋸解秤錘一樣,裏外全是鐵,毫無結果。

  禅有兩個翅膀,一個正見,一個是正受。正見是超越一切邪見的正確知見;正受是一種統一、調和的心靈狀態。正受是真實的、正確感受;有正見就必定有正受。公不離婆,秤不離錘。有正受,就會秒秒安祥。人要不是秒秒安祥,就只能是受私欲和功利支配的機器人。達到秒秒安祥,就是真正的人。沒有安祥,就會産生種種占有欲、支配欲和領袖欲,被環境牽著鼻子走,沒有自由,迷失自己。就會白天怕人,晚上怕鬼。一個迷失了自我的人,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成功。

  保持安祥心,要靠修行。什麼是修行呢

  就是要修正我們的行爲和思想。我們行爲的種種錯誤,我們思想的種種邪見,使我們在修行中有種種負擔,不能輕裝就道。要解除負擔,就要靠深刻的反省和真誠的忏悔。反省並不是一般的“下不爲例”,而是真誠地發露忏悔,把見不得人的東西用筆寫出來,在佛前忏悔,向自己的師父發露,消除陰暗面,把心地的積垢掃除幹淨,修行就沒有負擔了。反省是否成功,就要看修行是否有決心。光有決心沒有信力也不能修行。信什麼呢

  信自心是佛,信一切法緣起性空。能夠實證緣起性空的道理,明心見性就有希望了。

  一說到空,教外人士總有些誤解,以爲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空是指一切事物都是條件的組合,衆因緣生法,沒有固定不變的實性。每一件事物都是由諸多條件的組合,同時也能成爲組合其他事物的條件。如果一切事物都有其固定不變的實性,那麼每一個事物必然都是孤立的、僵化不變的,其實,在現象界這樣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因此,一切事物都是緣起性空的,只有空,才能平衡,才能統一,才有發展的余地。

  △我在一篇短文中說到空是運動,是發展。《大智度論》講,空爲動性。

  □對。這是緣生法的真實內涵。我們拿一座房子做比喻。它是許多條件的組合,如果把鋼筋、水泥、石子、木料等組合件拆開了,房子的實體了不可得。緣,就是條件。凡事都依賴條件組合,一旦組合的條件拆散了,原來那件事物的存在形態就改變了,這就是佛教講的空。音樂家用單調的音符組成美妙的樂章,美術家用簡單的線條構成絢麗多彩的圖畫,都是條件的組合。萬事萬物從空裏來,又回到空裏去。空是基礎,空是由緣生顯示出來的。《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就是這個道理。

  △老居土寫的《心經淺解》在《禅》刊發表後,很受歡迎。

  □不敢、不敢。我講東西取其大意,求其對真修實證有幫助即可。

  △寫得非常好,很實在。有一個問題,研究中觀、瑜伽的學者,認爲中國的天臺宗、華嚴宗、禅宗所講的真如、佛性或“無位真人”,最後都落到婆羅門教的神我那邊去了。佛教強調無我,有人又覺得無我誰來承擔業果的責任呢

  

  □佛教不承認神我,但隨業遷流的假我還是承認的。沒有我,誰下地獄,誰上天堂,誰成佛

  真如、佛性是從因上講的,“無位真人”是從果上講的,都與神我有根本的區別。只有開了悟,才能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就一般初學佛的人來講,必須解決因果罪福的歸屬問題,否則,他們認爲學佛修行落實在什麼地方

  又由誰來承擔業果呢

  

  □修行落實在大圓覺海。這個“大圓覺海”是生命之海。這個大圓覺海是由無數水分組成的,作爲每個水分子的衆生不是相似,而是全同。從東海拿一滴水放在西海,是全同,是不二法門。自他不二,就是說你我他就象叁個水分子,萬殊一本。本來面目完全相同;也就是說,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態完全相同,絕對無異。徹底確認了自他不二,的確無疑時,就會對任何生命現象,都會油然産生一份親切感,不會有強烈的疏離感和排斥性,人際關系就自然調和了,社會也就祥和了。心靈救濟的法門就是“不二法門”。我有本小冊子,專門講不二法門。

  △老居土一片婆心,說法不倦,令人欽佩。前天老居土談話時說到你自己用功純熟時,因讀袁煥仙先生的一首詩而打破漆桶。請問那是在哪一年

  能否將那首詩的具體內容講給今天在座的幾位弟子聽嗎

  

  □好!那是一九七二年。當時我還在軍中服務,用功非常精進,功夫打成一片,行不知行,坐不知坐,食而不知其味。一日,讀袁煥仙詩:

  底事癡求佛法僧,羨他北秀與南能,

  原本一片閑田地,過去過來問主翁。

  受到激發,忽然叁際坐斷,桶底脫落,從前佛…

《禅者的對話——記淨慧法師訪耕雲先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守本真心(靈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