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個心”
世明
心,不是這個身體,不是知識,不是善惡,然則心者何也?
禅師每讓弟子參一句“念佛者是誰?”並啓發弟子,“念佛者”不是你的舌頭,不是你的思慮……目的正是讓弟子體會這個心;六祖慧能爲明上座開悟時,說,“正當麼時,不思善,不思惡,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目的也是讓明上座離諸平常思慮取舍,直接領會這個心。
心即自心,究其形貌,則空無一物。禅宗大德謂真心爲空明一心,一言其非形非體,一言不空朗明。然則從萬有言之,則萬有又莫不歸源于心。古德言“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正是說一切思慮都是這個心的運爲,而這個心的運爲可生一切心念,成一切世界。
一、從可能性上講,心即一切
人若識自空明一心,則可明了這個心有一切的可能性:可用來學習知識,可用來謀事成事;可用心爲善,亦可用以爲惡;可用以成佛,亦可以作魔;可用以轉識成智,亦可以此甘受羁縛。乃至一切微細心念,莫不由這個心發生,真正于自心自性上作功夫的人,每于攝念至極處,則可明見一切念莫不從這個心流出。吾人若不自覺心念起處,執著念頭的思慮,由此而生好惡取舍,久之便形成無明習氣,由此成種種束縛,表現爲種種世界。因此我說,心即一切。
二、從能動性上講,心是梯航
吾人知道這個心有一切可能性,由是思沈淪苦,念安祥樂,便當發心爲善,並以此心爲梯航,直達佛地。然則發心之心非另有其心,而正是本心之自覺自爲;又吾人無量劫以來所造身口意諸業,化成此身,由是懷許多無明習氣,也只有依賴此心發弘誓願,以成佛自期,複以此心照破一切無明,總攝六根,去無明染著,直達無偏無蔽的光明境界。從這個心的能動性上來說,此心的志願,此心的慧照以及自心去粘解縛的功用,均體現了此心亦是登達彼岸,長駐安祥的梯航。
叁、從現實性上說,心即世界
一般的人間或都會有這樣的反省:“我是誰呢?爲什麼我會處在這個世界中?這個人爲什麼是我,而不是別人?”然則卻少有人能真正注意,真正明了這個生死大因果。
吾人之所以處于此世界中,只爲過去劫中心造種種業,以致本心爲種種無明障礙,不能去除,由是現爲種種世界。複以世界之差別言之,私心多,其心所受束縛多,其心狹窄陰暗,世界亦陰暗狹小;私心少,其心與萬物和,所受束縛少,其心廣大光明,世界亦廣大光明;乃至無有私心,無人無我,則能親身體會到王陽明所說:“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之境界,其世界也,是廣大無邊的心土淨界。參學弟子,若悟得此理,可以說入于正道,複自勤加修持,無令差失,其證悟成佛必矣!
學人明于這些道理,常當自覺自念,心多無明,世界由此狹窄陰暗,種種苦惱由是滋生。由此發離苦心,複以自心透破無明,擴充自己的世界,得種種受用;乃至一朝“桶底脫落”,無明習氣淨盡,直契無余安祥,則爲自性佛矣。此亦本文寫作之旨。
學道弟子,若自覺種種煩惱,能不發弘誓願,誓皈佛教,出離諸苦乎?學道弟子,成佛路上,種種障礙,能不常自忏悔,照破解消乎?
願佛遍滿十方界!願法世世得相傳!願修道弟子早明心性,得成正道!
禅刊 1991年度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