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5)
◎ 印海 著
說是語已,尊者阿若憍陳如即從禅起,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第二集衆,此科叁段,一集出家四衆,二集在家二衆,叁集天龍八部衆。先說出家比丘衆。
阿若憍陳如,梵雲阿若多,此雲“解”。阿若憍陳如爲婆羅門種姓。當釋尊離開皇宮,越城出家時,父王不舍太子孤苦生活,特派五位家人前往隨侍,照料。父族中有叁人:一阿濕婆(馬勝),二拔提,叁摩诃拘利。母族中有二人:一憍陳如,二十力迦葉。他們一行五人,隨從太子身邊,同修苦行。經過六年後未證菩提,太子深知苦行非證果之因,獨自去尼連禅河沐浴,並接受牧女乳糜供養,身心康複,坐于菩提樹下靜觀十二緣起法,經七七日,最後夜睹明星,豁然徹悟而成正覺。當初五位家人眼見太子放棄苦行,接受牧女乳糜,無不驚異,認爲太子是敗道虧志之人,不願與之爲伍,所以不跟隨太子而去。當釋尊在菩提伽耶證悟後,本想先度傳授修定之二位老師,一爲郁頭藍子,一爲阿藍迦藍,但此二人已于釋尊成道前數日,分別證入非想處定及無所有處定,釋尊感歎,此二人福薄!釋尊想到:只有先度五位家人,即離迦耶前往鹿野園。五人遙見釋尊來此,以爲太子因受牧女供養,放棄苦行無法證果,又想返回,故皆默然不理!待釋尊接近後,爲釋尊威德所逼,五人又不期然各皆起座禮迎。釋尊即諄諄善誘,開示妙理,叁轉四谛*輪。當時釋尊問曰:“誰人得解此義?”憍陳如最初答說:“我已了解了。”所以憍陳如以“解”得名。憍陳如見佛放光,遍舍衛城,雨金色蓮花,又有化佛宣說一千菩薩出世之唱言,即從禅座而起,帶領其眷屬二百五十人趨往佛前,欲聽如來演說大法。
尊者摩诃迦葉,與其眷屬二百五十人俱。
迦葉尊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苦行第一,少欲知足,精修律行。迦葉,此雲飲光,有大身光,能飲蔽日月之光,以此得名。據《付法藏因緣傳》說:過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屍佛入涅槃後,四衆弟子建築七寶塔,中供有佛像,日久佛面缺損。當時有一女乞丐行化街坊,得一金珠,發心將此金珠冶成金片,補修佛面。迦葉時爲煉金師,女乞丐請他代爲冶金補修佛面,迦葉願意共同修此功德,並同立誓願,願二人生生常爲夫婦,身感金色常修梵行。以此補修佛面功德,九十一劫以來,生人天中,身具金色,最後身托生第七梵天。當時摩竭陀國有一富饒婆羅門名尼俱律陀,因過去多生廣修福德,家財盈溢,可比國王,但無子息。後祈求樹神,果然生一男兒,身具金黃色。相師占曰:“其子有福,必當出家證果”。父母晚年得子,聽後心中愁惱,千方設計打消其子出家念頭。認爲世人大多耽欲著樂,唯在美女嬌妻。因此請人爲他娉娶端正妻女。當迦葉剛十五歲時,父母爲他娶媳,他即拒絕。父母以種種權計,強迫其早日結婚。迦葉被迫得無法推卻,對父母說:“除非爲我娶得紫金色女,端正超世,我當娶之。”父母後來請諸婆羅門幫助,果然娉求一位軀體金色,端正殊好之女,兩人既然成爲夫婦,由于各人內修梵行,共立契約,各住一房。父母知後,命令共居一室,並僅安置一床。後來兩人又共立約,輪流休息。有一天正當婦人睡時,將手垂于床邊,忽然有一毒蛇,潛入室內,欲螫婦人的手,迦葉見了,即以衣服裹婦人手,放置床上,婦人驚醒,而呵責迦葉不能遵守立約。迦葉答曰:“因有毒蛇進室,恐傷害您,無法修道,內心實無染意。”婦人始知其情。從此夫婦,更能厭離世間,請求父母,求佛出家,爲佛弟子。迦葉出家不久得叁明六通,俱八解脫大羅漢,其婦亦能證得阿羅漢果。迦葉爲釋尊左脅,地位崇高,佛曾給他半座,有時與佛對座說法。佛滅後,主持第一次結集叁藏,將佛法永傳人間,待結集叁藏後,受如來囑,要將大法親傳于彌勒,故至雞足山,入滅盡定,待彌勒下生時全身不壞,從山而出,由于彌勒生于增劫時代,人身高大,見迦葉尊者,身體矮小,衆皆譏笑。彌勒對諸弟子說,此人有大智慧神通,爲過去釋迦佛之大弟子,爲將大法親授與我,入滅盡定,多劫以來,肉身不壞,吾人應生恭敬。迦葉尊者即現神通,作十八變,度人無量,然後入滅。法華經中佛爲他授記說:“迦葉未來成佛名曰光明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