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 4

  《佛說彌勒上生經》講記(4)

  ◎ 印海 著

  

  爾時,世尊于初夜分,舉身放光,其光金色,繞祇陀園周遍七匝,照須達舍,亦作金色。

  此下廣說衆成就,先說放光集衆。放光中共有叁段:一放光,二雨華,叁化佛說法。今指放光,本經集衆,佛先放光,所以與余經有所不同。因爲彌勒爲一生補處大士,功行深遠,佛若不放光,諸有緣人,無法見聞。同時濁世衆生,根鈍障深,智能難生,佛若不先放光警惕群生,無法自悟,佛今先放光,借此召集大衆。經中常說:佛陀所有威儀,舉止行動,語默動靜,所有叁業活動皆爲教化衆生,調伏身心,一切皆可稱爲佛事。今放光現諸化佛說法,目的在此。佛陀今說此經,特于初夜放光。不同說涅槃經時于朝晨放光,亦不同說法華經時于白日放光,說般若經時于日中放光。這有兩種原因:一、釋尊出于五濁惡世,衆生煩惱深重,爲勘除衆生無始無明昏暗,故于初夜放光。二、現說本經,爲使在釋迦法中尚未得度者,令見彌勒智光,能破無始無明,特于初夜放光。

  佛陀說此經時周遍全身,同時放光,不同于涅槃從面門;法華從眉間白毫放光;般若次第全身放光;正顯明佛陀慈悲普濟,智光遍照十方有情,使令行者皆能普渡無遺,又其光是金色者,不同說法華時是白光之光,說涅槃時是四色之光。以此世界中以黃金色最爲貴重,顯示佛陀出現于世,說法利世,希有難得,如優昙缽花。此金色光遍“繞祇陀園,周遍七匝”,爲警悟出家二衆。此中不多不少,以七次爲限,表示此光能令出家二衆守持七聚禁戒,除盡殺、盜、淫身行中叁惡業,舍滅語行中妄言、兩舌、惡口、绮語之四種過失。勤修七菩提分法,能于七生中速超生死之苦海。佛德巍巍,自在無礙,爲使在家二衆亦得警悟,又將此光遠照于須達長者之房舍。普召無量大衆,見光參與法會,聞法皆獲深益。

  有金色光,猶如霞雲,遍舍衛國,處處皆雨金色蓮華。

  二、雨華:照耀于祇園、須達房舍之金色光,猶如傍晚日落燦爛奪目之晚霞雲彩,反射遍滿于整個舍衛國,這顯示佛陀受須達長者恭請,來舍衛國說法度生,現又說彌勒淨土,爲彌勒菩薩授記作佛,足以證明此國衆生與彌勒菩薩有大殊勝因緣!此金光霞雲能遍舍衛國,並且能雨金色蓮花,此一特勝現瑞,表示舍衛國物産豐饒,政治文明,人文荟集,得道者衆。象征彌勒菩薩因深果遠,累劫修成,具足世出世間無邊功德。

  現在雨金色之蓮花,不雨其它諸華者,因蓮花在佛法中最受尊重。如諸佛菩薩都以蓮華爲座,表示諸聖賢及十方淨土衆生均從蓮花化生,所以稱淨土爲蓮邦。又以蓮花比喻妙法不可思議。如妙法蓮華經。以蓮華本具五種德用,比喻修行者亦具五種功德:一蓮花有掩汙功能,蓮花生在汙泥中,荷葉覆于水面,遮蔽汙水,喻如修行者能滅身口意叁業衆惡。二蓮花能結蓮子,喻修行者聽聞此經,得出世善根,將來以此證果。叁蓮花芬芳香味遠聞,喻行者見佛聞法,身心清淨,福慧增長,名聞十方。四蓮花出水,喻修行者見佛聞法修持,精進不懈,必定超出生死愛河而登覺岸。五蓮花能開敷,喻修行者經修行證果,得大智能,進而以法度生,廣宣妙義,如花開敷。以上五種比喻,無論就佛法說,就修行者說皆有甚深義趣。

  其光明中,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皆唱是言:“今于此中有千菩薩,最初成佛名拘樓孫,最後成佛名曰樓至。”

  叁、化佛說法:釋尊舉身所放金色光明中,又有無量百千諸大化佛說法,顯示佛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議,也說明彌勒上生兜率是化迹,並非本真。釋尊于此同時顯現百億釋迦同唱是言:爲彌勒菩薩授記作佛。同時又有賢劫一千菩薩,其功德與彌勒相等,亦與彌勒有大因緣,皆來此會,令諸衆生生起信誠,得以親近。賢劫一千菩薩因緣,據《千佛因緣經》說:過去有一輪王,娶二位夫人,第一夫人生有千子,各人皆發無上道心,希望將來皆得成佛。父王爲探知誰能先成佛道?即以香水洗淨籌碼,令千子各取一碼,得第一號者,即先成佛。結果第一名拘樓孫佛,第二名俱那含牟尼佛,第叁迦葉佛,第四釋迦佛,第五彌勒佛,如是乃至最後樓至佛。輪王第二夫人僅生有二子,眼見千位兄長皆得成佛,因多生修集善根福德,有願必成。但是,諸兄成佛時必須有人大力護持,所以第二夫人第一子即發願,生生世世願作梵王,護持佛教。如釋尊在菩提樹下成正覺後,再叁思維:“此法妙難思,辛勤我所證,疾入于涅槃。”梵王爲使佛法住世,當即勸請釋尊應爲有緣者開示方便之道。釋尊即隨梵王之請,去鹿野苑爲五比丘初轉四谛*輪,從此佛法永傳人間。第二子發願生生侍護佛身,此即金剛密迹大力士。佛的堂弟提婆達多,雖隨佛出家,常想迫害佛陀而作新佛。有一次,知道佛要從山下經過,特在山頂推一大石,向下滾落,希望將佛壓成重傷。幸有金剛密迹力士協助抵住大石,佛僅破傷腳面。這些皆是金剛密迹力士的大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