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謂禅心(大寬法師)

  何謂禅心

  大寬法師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善美的心有好心、善心、慈心、慧心、道心等。除此之外,我們應該進而要有“禅心”。何謂禅心?有四點意義:

  第一、你我一體的心叫做禅心:人,所以會有紛爭,就是因爲“你、我”的關系不協調。如果將人與人互換立場,彼此將心比心,甚至把“你”和“我”看成是一體的,“你”、“我”的關系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是同甘共苦、不分彼此的,即所謂“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如此就不會有人我的糾紛與不滿了,所以“你我一體”的心叫做禅心。

  第二、有無一如的心叫做禅心:世間上,有的人凡事求多、求好、求擁有;但也有的人刻意遠離名利,躲到深山裏隱居。爲什麼?因爲他要體會“無”的世界,在“無”的裏面感受無名、無利的逍遙自在。但是,真正的菩薩道,雖不執著“有”,但也不要太躲避世間上的“有”,而刻意去尋找“無”。我們應該做到即使“擁有”,但不執著,而且能隨緣隨喜的灑脫自在,這就是“有無一如”的禅心了。

  第叁、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心,是宇宙,心,是虛空。世間上,任何東西都包涵在虛空裏,虛空沒有嫌棄渺小者,所以虛空很大。俗語說:“氣度蓋人,方能容人;氣度蓋世,方能容世:氣度蓋天地,方能容天地。”我們能夠包容異己的言論、包容不同的國家、包容不同種族的人,如此才能擴大自己的心胸。一個人如果有開闊的人生觀,必能開展涵容天地的成就,所以“包容一致”的心叫做禅心。

  第四、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我們對父母孝順,這是天經地義的孝心,對兒女的關心,這也是理所當然的慈心。但是,我們要更擴大對一切有情的愛,如清朝李毓秀原著,賈存仁改編的《弟子規》所說:“泛愛衆,而行仁”。能以孝順父母、慈愛兒女的心,來關心天下的一切衆生,如此對衆生的付出自然無悭吝、無計較;能以衆生之樂爲樂,以衆生之苦爲苦,如此不但能長養心量,更能提高自己的慈悲心。 所以,“普利一切”的心叫做禅心。禅是自我的訓練,時時觀照念頭,假以時日,內在的世界寬廣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