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何謂“度牒”?“戒牒”?

  何謂“度牒”?“戒牒”?

  “度牒”是指由政府發給僧侶的證明文件,表示其乃依法得到公家經試通過認可,非由私人剃度出家。

  度牒起源于北魏。唐天寶六年(七四七)诏令天下僧尼須經由尚書省祠部出具“祠部牒”的度牒以爲證明。出家僧尼須領取度牒後,方可受戒,受戒後再領取戒牒,此皆由官方頒發。故度牒又稱“祠部牒”。僧尼以度牒爲身分憑證,可以得到政府的保障,免除稅賦、徭役等。僧侶行腳時,必須隨身攜帶度牒,以便隨時證明其爲公度僧侶。至清代爲止,代代沿用。

  “戒牒”是指僧尼出家受戒後所得到的證件。根據《釋氏稽古略》卷叁載,唐宣宗大中十年(八五六),曾敕任辯章法師爲叁教首座,命僧尼受戒給牒,此爲我國僧尼正式受戒給牒的濫觞。

  明代洪武至永樂年間(一叁六八—一四二四),曾叁度頒敕僧衆受戒者,須隨身攜帶牒文作爲執照,遇關津隘口之處,須經驗明才准予放行,戒牒遂成爲僧尼的旅行護照。清朝雍正時,戒牒改由傳戒寺院發給。

  民國之後,已無度牒的頒予,僅存戒牒之製,而由中國佛教會或傳戒寺院頒發。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