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禅的理念及其弘揚(明傑法師)

  生活禅的理念及其弘揚

  明傑法師

  1500年前,一位印度的高僧來到中國,建立禅宗,他叫菩提達磨——中土禅宗初祖。

  1300年前,一個砍柴的樵夫,得到了五祖的衣缽,提倡頓悟見性的法門,他叫慧能——中土禅宗的六祖,南宗禅的創始人。

  由此,一花五葉,代代相承,禅宗的慧燈延續千年而長明。

  有人說,中國是佛教的第二故鄉,這句話包含了很深的含義。無疑,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形成了中國佛教自己的特色;而在中國佛教的諸多宗派中,禅宗又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太虛大師曾經說過:“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禅。”由此可見,禅是中國佛教的寶貴財富,是中國佛教可以貢獻于世界的重要資源。

  禅宗的思想被歸納爲十六個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一千多年來,禅宗正是以其獨特的方法和思想,教導人們見性成佛的法門。

  十八世紀,被譽爲“世界的禅者”的日本禅宗學者鈴木大拙將禅法傳到歐美,使歐美人士了解到中國佛教中最具特色的禅思想。其所著禅學叁書,流行一時。此後,禅學一直在歐美流行。諸如一行禅師、聖嚴法師都是當代在歐美傳禅的代表。有關禅學的書籍也日益增多,深受讀者喜愛。

  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人心,而心正是禅所關注的對象。禅幫助我們去認識我們的心,去化解我們心中的煩惱,呈現清淨的、活潑的、自由自在的心靈狀態。如何將禅的思想用現代語言闡述出來,將蘊涵在衆多禅宗語錄典籍中的智慧應用于現實人生,提供一條淨化心靈、提升智慧的可行道路,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大陸曾出現“禅學熱”,衆多的知識分子開始關注心靈的世界,希望從禅裏找到答案。柏林禅寺淨慧老和尚以自身在禅門幾十年的修行體驗,結合時代特點,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繼承和發揚祖師禅的精髓,凸現了禅與生活融合一體的主旨。

  “所謂生活禅,即將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禅的超越,體現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風采。提倡生活禅的目的在于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熔鑄以後産生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禅宗精神,還其靈動活潑的天機,在人間的現實生活中運用禅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生活禅開題》)禅是溝通佛法與現代社會的重要橋梁。自1993年起,柏林禅寺以“生活禅”理念爲主題,每年舉辦生活禅夏令營。十六年來,吸引了數以千計的青年佛學愛好者參加,了解禅、認識禅、體驗禅。通過現代的方式,讓他們了解禅宗文化,體驗叢林生活,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現禅悅,在禅悅中落實生活”。

  生活禅夏令營的連續舉辦也吸引了海外人士的目光,每年皆有部分海外人士參加。有學者以生活禅夏令營爲研究對象,將研究成果在海外發表,介紹大陸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和當代禅文化的弘揚,頗具反響。河北省佛教協會自創會之初,即于1989年創辦弘揚禅文化的雜志,取名《禅》,至今已持續二十年,發行過百期,近百萬冊,對推動禅文化的弘揚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禅夏令營的持續不間斷舉辦和《禅》雜志的出版,都是在當代弘揚禅宗的有益嘗試。生活禅理念的提出,更是將祖師禅、佛法“生活化”和“化生活”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事實告訴我們,禅所蘊涵的無限智慧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性。今天的中國在走向世界,中國佛教也同樣需要貢獻自己的智慧。我們呼籲更多的人來探索禅宗現代化的道路,以禅的精神“關懷人生、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