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自性?(淳法法師)

  什麼是自性?

  淳法法師

  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佛教裏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爲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

  毗盧遮那佛--我們心中的光明力量,它帶給我們溫暖,治愈我們心靈的創傷,平息我們內心的情感風浪,它賜給我們朝氣和活力,讓我們不被消極的畏懼所懾服而轉逃避爲積極進取:它賜給我們精進的力量,讓我們不被挫折打倒而轉失敗爲成功;它賜給我們光明的智慧,讓我們徹底破除內心的迷執和愚暗,讓我們不被“貪、嗔、癡”叁毒所蠱惑,而使我們能清醒地思考,明白事理,實踐善行,表現同情和慈悲,發揮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它光耀、亮麗我們的人生!

  毗盧遮那佛是精神生活的主體,是我們心中本來具有的光明性,本來具足的智慧,本來自在的菩提。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以發揮積極光明的心智,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扭轉頹勢,轉敗爲勝,成就成功幸福的生活。

  李艾可卡是美國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憑著自己的才幹,當上了福特汽車廠主席後,常受到該公司總裁福特二世的壓製,令他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幹,後來他接到了被炒鱿魚的通知。在接到通知的當天,他所有優厚的特權被剝奪,從高高在上的頂峰跌入萬丈深淵的低谷。遇到這般寒徹心骨的打擊,有的人算是徹底沒有指望了。但他拒絕憤怒、憎恨的吞噬,沒有被消極悲觀的念頭引導而自暴自棄。在痛定之後,內心湧起一股希望之光和力圖振作的勇氣。

  當時,加土拿汽車廠面臨著倒閉的關頭,董事們選擇了背水一戰最後努力的機會。他們邀請李艾可卡作爲加士拿汽車廠的行政總裁。李艾可卡毅然接下了加土拿汽車廠這個爛攤子,決心要讓其起死回生。

  李艾可卡憑借著他內心金剛不動的信念,重整旗鼓,經過叁年拼搏,使加士拿汽車廠轉虧爲贏,再振雄風。創造了20世紀企業經營的奇迹。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光明的太陽“毗盧遮那佛”,只要掃除心中消極悲觀、憎恨、憤懑、煩惱及憂愁等陰霾,無論遭受到多麼大的打擊、委屈,無論遭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挫折、失敗,都能發揮自性中積極光明的心智和精神力量,扭轉乾坤,轉敗爲勝。

  

  轉識成智

  佛教的“轉識成智”,是一種通權達變、靈活變通的智慧思想。比如從人生的“苦”中發現積極的一面,予以承擔,並且從中解脫出來,轉苦得樂。現代成功心理學的“挫折、失敗正是成功的機遇”,“貧窮是發憤圖強的催化劑。:把學習的艱苦和壓力當作磨煉心志的甘露,開發學習潛能等。這就是轉識成智。佛教的“轉識成智”,與現代心理學的轉視法異曲同工。

  轉視法,即是對一事物從一個角度去看,則看到不利的因素,從而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使人陷入心理困境。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可發現其有利的一面,從而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予以承擔,消除內心的困擾,平衡心理。即如俗話所說的:“橫看成嶺,側看成峰。”

  有一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曬鹽,小兒子賣傘。天下雨時,老太太爲大兒子的鹽曬不幹而憂愁。天晴時,老太太爲小兒子的傘賣不出去而煩惱。日久,面容憔悴,疾病纏身。後來一智者告之老太太,天下雨時,爲小兒子的傘賣得出去而高興;天晴時,爲大兒子的鹽曬得幹而歡喜。這樣一變通調適,老太太每天都高高興興、愉愉快快,身體逐漸好轉。

  唐太宗有一個大臣叫做魏征,剛直不阿,敢言直谏。有次,唐太宗忍受不了魏征嚴厲的批評,惱羞成怒,回到後宮還不停地罵:“我一定要殺死這個鄉下佬。”長孫皇後問:“誰是那個鄉下佬

  ”唐太宗說:“就是那個魏征,他總是在大庭廣衆面前羞辱我”,長孫皇後是一位賢明、達觀的傑出女性,聽了這番活後跪拜說:“恭喜皇上,因爲只有賢明的君主,才有正直的部下,魏征之所以正直,不是由于皇上的賢明嗎

  有夫如此,爲什麼不值得祝賀呢!得到皇後的開解,唐太宗恍然大悟,惱怒、怨恨之情頓消:不久又與魏征修好,升他爲丞相。在這裏,長孫皇後用轉視法,讓唐太宗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轉識成智,從而消除怨恨,平衡心理。

  世界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在一場火災中化爲灰燼,在這場火災中愛迪生一生的心血和成果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大火熄滅後,愛迪生看著一片廢墟平靜地說:“災難自有它的價值,我們以前所有的謬誤、過失都被大火燒得一千二淨。感謝上帝!我們又可以從頭再來了。”火災過後叁個星期,愛迪生就著手于推出他的第一部留聲機。愛迪生用轉視法看到了災難積極的一面,轉識成智,化苦爲樂,最後取得了成功。

  秦國的丞相範睢原來是魏國的一個普通的小官員,很有才幹。在一次出國防問中,因受到貴國國君的賞識和盛情款待,而遭到上司的忌妒。回國後,上司誣告他泄露國家的機密。在酷打之下,範睢仍不承認自己泄露了國家機密,一直被打得昏死過去。爲了懲罰出賣國家的人,又將範睢拖到廁所裏,命令官員們在他身上輪流撒尿。後來不知是尿素的刺激,還是命不該絕,範睢慢慢蘇醒過來,在哀求和賄賂下,獄卒把他悄悄地救回家。

  康複後的範睢,逃亡到秦國,向秦始皇獻出了“遠交近攻”的政策,即對遠的敵人。一律笑臉相迎;對近的敵人,則采用武力對付,爲秦始皇統一中國作出了貢獻。

  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場冤獄、或者被迫害之後範睢怨天尤人、灰心散氣、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那麼他也只會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員罷了,而沒有後來的偉業。

  在挫折、失敗面前,成功者善于應用“轉識成智”的智慧思想,把挫折、失敗作爲新的起點,重新向前望去,“一扇窗子關了,又去打開另一扇窗子”,用積極的態度去爭取新的機會,轉苦爲樂。

  佛教認爲,每當我們感到沮喪及遭到挫折時,從積極的一面去看,就會使自己光明本性自然流露。這積極光明的本性,是人本來就具足的。當我們以光明的心智和積極的思想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困難時,便産生了驚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使我們生活得快樂,並充滿信心去克服困難,精進不懈,實現理想和目標,從成就中獲得無比的法喜。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是佛教“轉識成智”智慧思想的實踐法門。如下: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煉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長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爲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讓你堅強和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定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謝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佛教文化 2007年第3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