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人生之旅
——讀《智慧之路》劄記
海天
法國當代思想家雅克·阿達利的著作《智慧之路》篇幅不多,內涵深邃,讀來啓發良多。
《智慧之路》是一部論迷宮的著作。筆者在閱讀該書時,想:人的現實生活、人的精神領域何嘗不是我們必須穿越的“迷宮”
穿越迷宮所應具備的素質,又何嘗不是禅者所應具備的素質
穿越迷宮所領悟的智慧,又何嘗不是禅者的智慧
——所以敢于把這篇劄記交付《禅》刊。
○“迷宮”是容易使人迷惑、迷惘、迷路、著迷、迷戀的地方;也是令人深入其中,獲得智慧的地方。以此,現實生活對于我們而言,未嘗不是迷宮。在人世間,我們沈迷其中,流連忘返,不能返光自照,便是凡夫;我們了悟本性,把人世作爲鍛煉智慧,使自己成長的課堂,便是聖賢。
許多人學佛學禅是因爲領悟到生活令人迷惘的一面,希望從中解脫出來。但我們真正應遠離的是自己迷執的心,而不是世間本身。真正的禅者了悟世間的本質,不離世間,在世間開悟,在世間成長,拓展自己,幫助迷途的同胞。真正的超越並不遠離現實生活,而是在現實生活中,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華。
真正學佛學禅的人應該是生活的強者,而不是不敢面對生活的懦夫,應該敢于走進生活,在生活中成長。學佛不是提供逃避生活的避難所,而是向我們提示面對生活應具備的態度、智慧、素質。
○禅的特質就是把佛理落實到現實生活中,禅是活潑的,它讓我們的內在生命得以正常、健康、圓滿地發展。面對生活,我們應具備的品質是:堅韌不拔、徐緩、狡黠、好奇、有智謀、靈活、應變能力強、自製力強,具有祖先遺留給我們的一切正面的品質,具有應對現實生活的一切品質。
1、理想。在理實生活中,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理想,特別是自己的人格理想:懷抱著一個未來的明晰的精神形象,充分運用自己擁有的時間,始終朝著理想邁進,盡量完滿地進行著自己的人生之旅。
生活的意義依靠我們自己賦予:我們可以一複一日地機械地生活,也可以賦予生活以解脫、活潑、創造、奉獻、關愛。
2、漂泊。莊子說人生如逆旅。我們是生活的漂泊者,不應迷戀執著于生活的一隅。情況發生變化時,要及時調整自己,面對新的生活。在人世生活中,我們能抓住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財富。只是精神財富:智慧、道德、心理素質能伴我們到永遠,金錢、名譽有時反成爲我們的負累。
作爲漂泊者,我們必須做一個好旅者,善待他人,給社會造福,接納他人,盡可能與他人萬物同一體;我們也應保持戒備,避免身心可能受到的傷害。佛教中特別強調防範身口意叁方面可能受到的汙染,所謂“如入蠱毒之鄉,不可稍粘染些兒。”
3、無我。面對現實生活,必須具有現實的態度:無畏、不退轉、無心、無固、無我,對現實生活中的路徑應順任。不把現實生活看成與自己對立的東西,不把它看成自己面對的難題——這樣太累,而應把現實生活視爲解決難題的方法,看作使自己成長的必由之路。
4、迷路。在現實生活中,迷路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都不要停止探求。迷路的價值還在于它提供一次發現自我的機會。迷路之後,我們會返光自照,探索自我。
5、接納他人。好奇心有助于我們與人相處時學會接納他人,關注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場上理解、認可其獨特性。
6、接納自我。現實生活要求自己一人去探求,不可過于依賴他人與環境。遇到困境,不要怨天尤人。要有獨立性,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原則與處理問題的方式,不按別人眼光評判自己,不輕易因爲他人的眼光、觀點觀變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學會與自己的弱點相處。我們只能從現在的自我向前邁步,一味否定自己,企圖另造一個新我,是不現實的。
7、不屈不撓。耐心、頑強和決心是面對生活必備的品質。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追求,任何時候都有希望:沒有任何情況是無可挽回的,一切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滿懷希望。
8、智謀。要找到正確的道路,必須有智謀。有智謀的人任何時候都保持警覺,他打開所有的感官:看、摸、聞。有智謀的人善于抓住機遇,善于解開死結,疏理混亂,預見突變,他判斷准確,動作迅速。有智謀的人善于洞察他人內心的想法,識破編局、謊言,先機行事。
9、記憶。倘使想避免永遠無休止地在原地兜圈子,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必須學習記憶。
10、解結。現實生活中有“結”,人心中也有“結”,“結”是許多能量交彙的所在。在《奧義書》中,“解開心結”意味著“達到不朽”,一旦解開所有的結,人便從世間的約束中解脫出來,開始“真正的生命”。解結要求有精細的品質,辦事有條不紊,循序漸進,不失耐心。
11、靜虛。在現實生活中要給予自己靜觀反省的時間,比如每天按排兩到叁小時的禅定實踐,每天進行反省等。靜虛能幫助我們走出思想的誤區,幫助自己以正確的態度、方法面對人生的種種境遇。
12、無所得。穿越人生旅程,獲得什麼樣的名利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經由生活、思考,我們脫胎換骨,走向成熟,我們更能面對生活的變化,更能面對新的生活,甚至面對死亡,面對另一種存在狀態。
○穿越人生旅程,有些人期望找到佛性,有些人期望把握人生的真谛,有些人則“認識”到人世的荒謬。而我們,最簡單,會發現一條超越的、現實的、活潑的智慧之路,這正是禅的路。
([法]雅克·阿達利:《智慧之路》,邱海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禅刊 2000年度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