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希遷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響▪P2

  ..續本文上一頁振卿。法名顯親,自號華嚴座主,晚年別號拈花老人。原籍安徽歙縣,生于江蘇東臺。26歲時朝禮普陀山,遇明性禅師隨之出家。1900年在甯波天童寺依敬安禅師受具足戒。其後到處參學,訪谒耆宿。先在鎮江金山寺跟大定禅師學禅,旋至揚州高旻寺隨月朗法師參究。後又到常州天甯寺參谒冶開老和尚,學習禅法,數年之中,深有領悟,受到冶開老和尚的器重。1906 年,與明鏡、惟寬、月霞共同得法于冶開老和尚,爲臨濟宗第四十二世。其後隨師兄月霞法師學習華嚴教法,對華嚴教理深有領悟。此後12年中,隨侍月霞左右,敬事如師,始終不懈。其間,先是協助月霞法師在上海哈同花園辦華嚴大學,後又隨月霞法師至杭州海潮寺續辦。月霞在常熟興福寺續辦華嚴大學(後改名法界學院)時,他也協助辦理。月霞圓寂後,他爲了實現月霞法師臨終囑付“善弘華嚴”的教導,于1922年赴杭州菩提寺閉關潛修,專究華嚴一宗典籍,終于對華嚴教理有了較高的造詣。1925年,應常州清涼寺靜波和尚之請,前往創辦清涼學院,翌年清涼學院預科班開學,1928年預科僧畢業,移至上海續辦正科。不久清涼學院遷回常州永太寺,後因寺內駐兵,又遷至無錫龍華庵續辦,于1931年正科僧畢業。在此期間,應慈法師一直隨院講授八十卷《華嚴經》,從不間斷。同時每日坐香參禅,也從不停辍。1940年,在上海建立華嚴師範學院,培育僧才。1949年,又在南京辦華嚴速成師範學院,我特地辭去鎮江竹林寺方丈之職,和明如法師等一起前往聆聽全部《華嚴》。

  應慈老法師除在各地辦理華嚴大學、清涼學院和華嚴師範學院外,還在上海、蘇州、無錫、常熟、甯波、福州、南京等地講經弘法,以講解叁譯《華嚴經》爲主。此外,他還倡刻叁譯《華嚴經》及疏鈔。其中特別是在1939 年,與蔣維喬、李圓淨居士等,共同發起組織華嚴疏鈔編印會,被推舉爲理事長,校勘出版《華嚴經疏鈔》。當時彙集了中、日、藏本及其他流通本共十多種,考訂異同,補正缺失,至1944年春,全書校印完成。重編的《華嚴經疏鈔》,彙集古今中日《華嚴經疏鈔》諸版本而校訂之,恢複了清涼原本,對中國佛教古籍的整理作出了貢獻,也對華嚴教義在近代的研究和傳播起了推動作用。

  應慈老法師是常州天甯寺冶開老和尚的法嗣,爲臨濟宗第四十二世,又是叁譯華嚴座主,一生專弘《華嚴》,直至圓寂,可說是繼承石頭希遷遺風,主張禅教一致,實行禅宗和華嚴宗並弘的近代傑出的又一典型代表人物。

  關于禅教一致、禅宗和華嚴宗並弘,應慈老法師有許多精彩的論述和光輝的事迹。

  早在1933年,應慈老法師在《致妙莊·妙辯·妙淨居士書》中就說:“不論何地何時何人,若離開禅定講佛法,決非真正佛道,乃自欺欺人之魔道也。”(《應慈法師年譜》第36頁)這是說,學佛要以禅定爲基礎和中心。

  1940年,應慈老法師應請複興無錫南禅寺,他特撰《複興無錫南禅寺永久道場啓》,其中談到:“慈也無知,忝爲佛教之徒,飲水思源,敢忘弘化之列?是以教演《華嚴》叁譯,禅綿臨濟一宗。贊揚正法,開示佛見佛知;弘宣大教,胥令解入悟入。唯言行歧異,讵入不二法門?宗說兼通,始獲一貫大道。所以每于四衆之前,恒標“教遵般若,行在禅那”八字,互相勉勵宗風。”(同上第128 頁)

  1946年前後,應慈老法師在《致妙莊居士書》中說:在南京舉辦華嚴法會,“我以叁百六十日未曾間隔一天,除大座兩小時外,每日叁時坐香亦未間斷,而毫無疲倦。”(同上第57頁)這說明他在南京華嚴法會講演《華嚴經》一年,一天也沒有忘記坐香參禅,堅持禅教雙弘。

  1952年,應慈老法師八十壽辰,他自題《正法眼藏》七言二偈,其中一偈是:

  “幻迹娑婆八十春,弘宗演教兩無聞。

  常慚一缽千家飯,遍種華嚴法界村。”

  (同上第64頁)

  1956年,應慈老法師曾自撰“遺囑”一紙,其中講到:“老衲生平遊化十方,“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裏遊”,宗承臨濟,教秉華嚴。”又說:“自入佛門,常思弘宗演教,念報法恩。出家六十余年,不做方丈,不貪名利,每年打七,每日坐香,念念不舍。分科(宣講)叁譯《華嚴》及疏鈔並余經。”(同上第70~71頁)表明他一生確實是禅宗、華嚴宗並弘的。

  1959年,應慈老法師在《致無錫龔其華書》中,又諄諄教導說:學佛須“第一學宗,第二學教、合二爲一。”這樣,“方可紹隆佛種萬世傳燈不息也。”(同上第72頁)

  此外,應慈老法師還曾在寺院的殿柱上書寫楹聯:

  “一唱叁玄宗承臨濟,

  五周四分教啓華嚴。”

  (同上第34頁)

  總起來說,應慈老法師出家六十余年,弘法五十余載,說法無數會,除常講叁譯《華嚴》外,還先後開講過《法華經》、《勝鬘經》、《楞伽經》、《金剛經》、《圓覺經》、《維摩經》、《摩诃般若經》、《華嚴一乘教義章》、《大乘起信論》、《華嚴懸談》、《梵網經》、《華嚴纂要》、《華嚴法界觀》、《仁王護國般若經》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都是先定而後慧,有“不坐禅則不說法之規約”。平時也是每年都打禅七。除了在所住的上海沈香閣(慈雲禅寺)外,還先後在常熟興福寺、甯波天童寺、常州天甯寺以及無錫等地的一些寺院多次打七。于此可見,應慈老法師實不愧爲近代以來主張禅教一致,實行禅宗、華嚴宗並弘的又一傑出的典型代表人物。

  

《希遷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響》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