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重建崇明壽安寺記

  重建崇明壽安寺記

  崇明,肇始於唐武德間,縣設江中洲上。因沙土流徙不常,故洽城至五遷乃定。壽安寺創建於宋淳佑年間,實爲本縣有叁實之始。寺址初在東仁鄉。元延佑年間,噜於海重建。明洪武中,毀於火,又重建,宣德年間複圮於海,至萬曆年間,知縣何懋令僧道元重建於縣東門外,東去五裏,即今址也。清康熙七年,本縣總鎮臺張大洽捐資建大殿僧舍,壘土爲金鼈山,築鎮海閣於山巅,旁建涼亭,山前鑿玉蓮池,寺後築水香榭,池西建清遠堂,池東屈曲流水中築橋設亭,引水山後,西入大江,暢流於海。山前池邊,植樹栽花,俾山水生色,佛寺增輝。每當佛菩薩誕辰,當地信衆來寺瞻仰禮拜者摩肩接踵,香火之盛,甲於全縣。春秋佳日,文人學士,社會名賢,登山觀海,尋幽攬勝,亦複絡繹不絕,誠一區之勝概也。

  本寺自宋迄今七百余年,時有高僧駐鍚,近代有了道法師住持本寺,在圓寂前,敦囑其徒古若法師修葺寺宇,傳戒弗替。解放後,本寺列爲縣文物保護單位。十年動亂中,寺被拆毀,只留寺門邊破屋兩間,由古若法師之徒廣願自資修葺,聊以棲身。欣逢中共十一屆叁中全會,撥亂反正,重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本寺始有恢複之望。遂由廣願及當地佛教界人士施文德居士等,呈請中央、市、縣各級領導,要求重建壽安寺。不久,即獲批准。於是集資購材動土開工,先建後殿五間及側廂僧舍,並由上海市佛教協會選派正守來寺住持。繼又改塑叁聖像,本縣僑胞沈乃宣及其夫人吳芝蘭二居士慨助裝金功德人民幣捌千元,得竟全功。今唯大雄寶殿基址尚未確定,預蔔在各級領導關懷支持之下,定可早觀厥成也。

  嘗謂佛法之興,必藉勝緣。方今政通人和,民康物阜。上有蕩蕩之仁,下有嗥嗥之樂。開叁面之湯祝,達四目之舜聰。山立焚彌之禁,海無波濤之患,鳥遂性於林薮,魚忘情於江湖。昔者靈臺之建,不日而成,文王之囿,百裏猶隘,皆由德化之所致也。元者善長,享者嘉會。勝緣既具,則古刹重光,金容再煥,亦何難之有?語雲:國之將興,必有祯祥。所謂祯祥者奚必四靈畢至,甘露普降,畝産嘉禾,山育靈芝,而後足稱哉!叁寶興隆,奉佛者衆,家敦仁讓,人修戒善,是真祯祥之大者也。國家將興,吾於斯寺重建蔔雲矣!

  因爲頌曰:

  大江萬裏,東歸於海。聚沙爲洲,如珠耀彩。

  中有一寺,名日壽安。七百余載,蔚爲壯觀。

  時有明晦,法有廢興。重建伊何?供佛安僧。

  叁寶常住,爲國祯祥。助成之者,百世其昌!

  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真禅撰書

  住持正守、監院廣願 敬立

  一九八六年十月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