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佛教居士林的任務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我們佛教居士林舉行恢複儀式,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法喜充滿,我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謹致熱烈的祝賀。
根據上海佛協五屆叁次常務理事會議討論通過,由佛協副會長唐淞源居士任居士林林長,佛協副會長盧秀清居士和常務理事鄭頌英居士任副林長,佛協副秘書長蔡惠民居士任副林長兼總幹事,組成了居士林的領導班子,他們將按照居士林章程規定的四項任務進行工作。這四項任務簡單地說:一,推動愛國主義學習;二,培養居士人才;叁,引導上海居士參加社會福利事業;四,開展海外居士聯誼。上海在家居士衆多,人才比較集中,相信居士林能成爲團結廣大居士的紐帶,發揮他在愛國愛教事業中應有的作用。
佛法的興盛,主要靠“內護”的出家僧團,在家居士是佛法的“外護”。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如瓶沙王、波斯匿王、祗陀太子、勝鬘夫人、韋提希夫人、須達多長者,維摩诘居士等都是在家居士中傑出的人物,依靠他們的護持,釋迦僧團得到迅速地發展。在我國曆史上,在家佛教徒特別是知識界佛教徒的典衰,對佛教盛衰有密切的聯系。如近代楊仁山、歐陽竟無居士以及當今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趟樸初居士等熱心弘法,對培養佛教人才,開拓佛畢研究之風,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辦好居士林,做好居士工作,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面。釋迦牟尼佛還提倡在家學佛,他在《優婆塞戒》經中說:“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不爲難,在家菩薩立如是願,是乃爲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因緣故。”在佛教四衆弟子中,在家二衆既要承擔護持叁寶的責任,又須以佛法結合現實生活,依教奉行,確實並不容易。可以說在家居士是護持正法久住必不可少的一種力量。
上海佛教居士林的前身是世界佛教居士林,創立於一九二六年,原設在閘北區的新民路國慶路口,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 一九五一年世界佛教居士林恢複活動,由範古農居士任林長,範老去世後,遊有維居士繼任林長。 一九五四年七月一日,世界佛教居士林改名爲上海佛教居士林。 一九五六年八月叁日,居士林、淨業社、省心蓮社、闡化法會等幾個團體聯合組成“上海佛教淨業居士林”。後來,受極“左”思潮的影響停止活動。中共十一屆叁中全會以後,重新貫徹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一九八二年六月,組成了上海佛教居士林修複委員會,暫設於圓明講堂內,經過五年的努力,已有相當規模,現在因緣成熟,正式宣告恢複。我相信,在佛協的領導下,以唐淞源居士爲林長的新班子, 一定能肩荷起繼往開來的重任,團結全市的廣大居士們;爲實現“章程”規定的四項任務而作出努力,爲祖國的建設,統一大業和保衛和平貢獻佛教徒的力量。最後獻詩一首,作爲結束語:
慈雲加被吉祥天,四衆雲集居士林。
共慶恢複弘淨業,莊嚴國土利有情。
一九八七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