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宗簡論 第四章 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叁節 十玄門

  第叁節 十玄門

  爲了解說事事無礙,圓融無盡的境界,•故設立十種玄門,以說明深奧難測的理則,這是爲了要宣揚無盡法界緣起,融通自在,以進入華嚴大法之玄海,所以稱之爲“玄門”。又因十門互爲因緣而起,故又稱爲“十玄緣起”。現依據法藏大師的久探玄記鑼及澄觀大師的《華嚴疏鈔》來解說十玄門的義理。

  一、同時具足相應門

  這是說明緣起諸法, 一時圓滿具足而且又彼此互相照應。言同時是無前後,具足是無所遺漏,相應是不相違背。即闡明十方叁世一切諸法,同時具足圓滿,成一大緣起順逆無礙而存在。因爲“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故諸法存有相即相入,互爲一體之關系。從時間上來看一二世諸法,相依相資,相續顯現,互攝互收,而不壞叁世相。從空間上來看, 一切諸法是同時同處,相即相入,無礙自在。因此宇宙萬有,各具時空之脈絡,而成一體之緣起關系,圓滿具足,無前後始終之別,猶如大海水一滴,具足百川之味。此爲海印叁昧中同時炳現的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其間已具足其他諸門的相即相入,圓融無盡,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所以此一門可謂爲十玄門的總說。如《世主妙嚴品》雲:“一切法門無盡海,同會一法道場中。”《華藏頌》雲:“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又六十《華嚴性起品》普賢偈雲:“叁世一切劫,佛刹及諸法,諸根心心所, 一切虛妄法;於一佛身中,此法皆悉現。是故說菩提,無量無有邊”。這都是說明緣起之體用,同時顯現,重重無盡,而成一大法界緣起。

  二、廣狹自在無礙門

  這是屬於空間的認識範圍,在現象界中的物體有很多的障礙,如小中無法容大,廣大的物體不能放入較小的物體中,但在事事無礙的境界裹,小中可以容大,廣狹可以相即而無所障礙,如二尺之鏡,可見千裏之影”。鏡爲狹,千裏爲廣,眼爲挾,卻可見很遠之外境爲廣。廣是一塵一法之力用普遍於一切而無有界限,狹是一能遍一切而不失其本位,能顯差別諸事相。此即有限即無限,無限即有限。質言之, 一切諸法能入一塵,而不失其本位,故稱爲廣狹自在無礙門,如《華嚴經十定品》雲:“有一蓮花,其華廣大,盡十方際,以不可說葉,不可說實,不可說香,而爲莊嚴。”又《入法界品》摩耶夫人雲:“彼妙光明,入我身來,我身爾時,超出世間,等於虛空,亦不過人身,悉能受容十方菩薩莊嚴宮殿。”此門即爲顯事事無礙之特相也。

  叁、 一多相容不同門

  這是從作用範圍來說明真理的特性,闡明萬物遞互相容的關系。若一徧於多時,則多能容一,多徧於一時,則一能容多,雖遞互相容,而一多曆然有別。爲一室幹燈,光光互攝,不防照明,無所障礙。 一多之體,雖各不相同,然其力用舒攝,互相容入,又不失一多時之本位,故一多並存不悖,毫無所礙。故爽華嚴經鑼卷八,《華藏品》雲:“以一刹種入一切, 一切入一亦無余。體相如本無差別,無等無量悉周徧”。義六十《華嚴舍那品》雲:“以一佛土滿十方,十方入一亦無余。世相本相亦不壞,無比功德故爾然”。此門由緣起事法之力決定。

  四、諸法相即自在門

  這是從諸法的本體上來講的,可分爲同體之相即興異體之桐即,前者是指一或一切攝一切或一,而不認別體,好象金與金色,舉體相即,不相舍離。後者是指與法體並存,認爲由一容多時,多須就於一中, 一遍於多時, 一須就於多中。以一望多既爾,以多望一亦然,故一多相即,重重無盡,故一成一切成,總成圓融無蠢。如一月當空,幹江印影,對月即爲一,對影則爲多,一多無礙,相即相容。又如《心經》所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即是死,死即是生,離死無生,離生無死,生爲死的表現,死爲生的內容,生死既然,其他萬法亦無不皆然。如《華嚴經十住品》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義《不思議法品》雲:“一切諸佛悉能觀覺一切諸法,演說其義,決定無二。……一切諸佛悉知叁世一切諸佛語,即一佛語,決定無二。”又《梵行品》雲:“知一切法,即以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此門是由於即同即異,即多即一,即有即無,即始即終之理,故說自在具足一切無盡法門。

  五、秘密隱顯俱成門

  這是從因緣表裹的關系,任何事物,均具表裏關系,表不離裏,裏不離表。同樣隱不離顯,顯不離隱。宇宙萬法,隱顯互異, 一顯多隱,多顯一隱。如海與波:波顯則全海爲波,海顯則全波爲海。如秋空片月,晦明相並,體無前後,俱時成立。又如以人爲喻,對父母說爲子,弟言爲兄,妻言爲夫,故以父母言,子顯而弟妻之名隱。 對妻言,夫顯而兄弟之名隱。故兄弟妻之關系同時相對,即同時可爲子、兄、夫之名於一人身上,此即隱顯同時俱成之義。如《華嚴經夜摩品》雲:“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又雲:“十方一切處,皆謂佛在此,或見在人間,或見在天宮。”又“入法界品”雲:“如此四天下閻浮提中,菩薩受生,我爲其母;叁幹大千世界百億四天下閻浮提中,悉亦如是。然我此身本來無二,非一住處,非多住處。”此門言一切法遞互相攝,互有隱顯。能攝就顯彼所隱,所攝就隱彼所顯,無前無後,同時俱成,不相妨礙而圓融自在。

  六、微細相容安立門

  這是從相對的立場上來看事事無礙法界。由于諸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則隨舉一法爲能攝,普攝其余一切法。於彼所攝一切法,又隨舉一法爲能攝,仍複普攝一切。如此重重相攝至不可再分析,名爲微細。然諸法各位其位,彼此各不相壞,而共成一緣起法門。此爲“自然宛然,同時齊顯”,故名相容安立,如琉璃瓶中,盛多介子,隔瓶而見,曆曆分明。古德雲:“納須彌于芥子,於微塵見大千”。如即小中現大,大中現小,無礙自在之意。此門明不壞諸法大小相,而可同時顯現于一門之內。

  七、因陀羅網境界門

  此用譬喻來表示諸法無盡緣起。“因陀羅網”爲挂在帝釋天宮的珠網,每個綱目均用明珠嚴篩。由于綱目無量,故所懸挂之明珠亦是無量。於是無量數之明珠,彼此互映互照。於一珠中映現其它諸明珠影,此一珠映無量敷珠,無量敷珠映無盡數珠,重重無盡,互映無礙。故本門即借因陀羅網爲喻,以闡明緣起諸法,相即相入。於一珠之中,現多珠之影,余珠亦映他珠影。互相傳映,影現重重,珠珠交輝,影影重疊,氣象萬千,不可名狀,雖空間有限,而境界無窮。《華嚴疏鈔》雲:“如天帝殿,諸網覆上, 一明珠內,萬象俱現,珠珠皆爾。此珠明徹,互相現影,影複現影,而無窮盡。”此門因互爲重重映顯而無盡,宇宙大法,亦由此而顯。

  八、托事顯法生解門

  隨託一事,即能彰顯一切諸法皆互爲緣起。將最深的道理于最平凡的事實中顯現出來,如二華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宇宙是個大天地,人身是個小天地。”陋舉一事,即可見一切無盡法界。又如:二葉隨風忽報秋,紅杏一枝春意鬧。”“蔚藍一角,可見長天:寒碧半泓,何慚秋水”等,隨拈一事一物,具見無量法門。

  九、十世隔法異成門

  此爲表示時間的圓融無礙,彰顯諸法皆爲緣起一體。即在時間上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每一世中,又能含容過,現、未叁際,故爲九世。此九世諸法,均不出當前一念,總成一世。九世爲別, 一念爲總,總別相合,故名十世。十世如有區分,名爲隔法。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後長短差別相,故名異成。時間本無始終,叁世相因互攝,故一念具十。如舉十以顯無限,則一念即無量劫,無量劫即一念。如天臺智者大師誦《法華經》時,入法華叁昧,於一念頃間,神遊靈山,參與千年前釋迦開講之法華盛會親聞如來說法,且同時又與千年後之意思禅師對話。這一公案傳爲千古佳話。如《普賢行願品》說:“過左中未來,未來中現在,叁世互相見, 一一皆明了”。說明十世長短,相即相入,恰如”一夕之夢,翺翔百年”。故心體無滯,即可透脫叁際,如能應用般若智觀,即可入於無礙自在。

  十、主體圓明俱德門

  此就法法之關系而言,隨舉一法爲主,與此而起有關諸法爲伴,便形成主伴關系。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隨舉一法生時,萬法即生。如此主伴重重,舉一全收, 如北辰所居,衆星拱之。若能圓明了知,凡觀一法,皆能具足一切德相。如《華嚴經•如來現相品》雲:“如是等佛刹塵數,一一複有佛刹微塵數光明,以爲眷屬。”若依緣起事法,皆相依相成,橫豎萬法,成一大緣起,互相交徹,互爲主伴,互爲約束。無論以何法爲主,其它一切諸法,隨伴于此。故事事物物、各有體系,形成主伴重重,相互交徹之無盡德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