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宗簡論 第四章 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一節 一真法界

  第四章華嚴宗的思想體系

  第一節 一真法界

  什麼是一真法界真?清涼大師在《華嚴疏鈔》說:二真法界,爲玄妙體,”是指一切諸法所依而起的性體。古德稱之爲“本源真心”。六十《華嚴》有《性起品》,八十《華嚴》有《如來出現品》,即是說明一切法現起的本源真心。真心即清淨不壞, 一性平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而展現萬法。悟之者即現佛法淨土,迷之者則現世法穢土。迷悟所現,雖有不同,而其本體則同屬一真法界。在《華嚴經序》說:“蓋聞統萬法唯一理,貫萬法唯一心,心者萬法之源,衆妙之體,靈明不昧,清淨空寂”。故此一心法至華嚴而登峰造極。如《起信論》雲:“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

  所謂二心”即宇宙萬有的本體及心佛的總稱。《華嚴經》說:“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心佛一如,名異而體同。《觀無量壽佛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故心心不異,佛佛相通。心佛即靈明覺體,從體起用,則依類現形。萬象森羅,含叁世間,具四法界、十玄門、六相、宇宙萬有,六道衆生,無下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全此全彼,而無障礙。即知包羅法界,圓赅十方,全是一真法界心《在此一真法界內,苦凡若聖,若理若事,隨拈一法,乃至隨舉一塵,全是一真法界心。如《華嚴經》說:“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清涼大師在《華嚴十地品疏》中,開十重解說一心,其第十爲帝網無礙,故說一心。認爲在性海的緣起法中,隨舉一法,即能攝盡一切諸法,而在一切諸法之中,義可隨舉一法爲能攝,亦能全攝其它一切諸法。故此一中有一切,彼一切中複有一切,重重無盡。因此一心能含攝一切差別相,而盡爲覺性。故《華嚴經》法界緣起的一心,可以融攝我們現實的一心,促成事事無礙圓融無盡的法界緣起,由此而推演四法界、十玄門、六相,重重無盡的諸現象,融攝心物一體,形成真實妙有的一真法界。

  《華嚴經》即是以此一真法界重重無礙爲體,通攝一切,圓融自在。如八十《華嚴》《世主莊嚴品》說:“無盡平等妙法界,皆悉充滿如來身。”《入法界品》說:“我知法界無量,獲得廣大智光明故;我知法界無邊,見一切佛所見故;我知法界無限,普入一切諸佛國上,恭敬供養諸如來故;我知法界無畔,普于一切法界海中,示現修行菩薩行故。”這裏說的法界“無量”、“無邊”、“無限”、“無畔”等,是說法界無盡義。此無盡法界,乃諸法之本源性海。是之性海,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故無所不包,無所不攝。對法界的解釋:《華嚴經》裏有四種不同的說法:

  (一)、法界一性:《入法界品》說:“我知法界一性,如來一音, 一切衆生無不了故。”

  (二)、法界性淨:《入法界品》說:“我知法界性淨,了如來願,並曰度一切諸衆生故。”

  (叁)、法界不壞:《入法界品》說:“我知法界不壞, 一切智善根充滿法界,不可壞故。”

  (四)、法界平等:《十行品》雲:“此一性清淨不壞平等無差別之法界,即是一真法界。”

  根據久華嚴經移的要求,行者要想成就究竟佛果,必須先體悟一真法界。否則縱然經過多劫修習萬行,也是徒勞無功。如《華嚴經》說:“不了於自心,雲何知正道?由行顛倒故,增長一切惡。”清涼大師說:“不依此悟,所作非真,自爲修行,原來結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