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節 十宗
華嚴教義,多姿多彩,衆生尊崇,各不相同。賢首大師將衆生尊崇的宗派,分爲十宗:
一、我法俱有宗:
是人天乘。爲犢子部所立之宗。佛說五戒十善等法,軟化人天,是隨順俗情,未說我空之理,是爲我法俱有之法門。又犢子部將一切法分爲叁聚(有爲聚、無爲聚、非二聚法(非即非離蘊我)及五法藏(過去、現在•未來、無爲、不可說(非即非離我),如下表:
此部的法與我,均是實有。吾人死後,有一非即蘊非離蘊之我,爲善惡因果報應之主人。若無此我,因果不得一貫。其它法上、賢胄,正量、密林山等上座部派,也屬此宗的部派。
二、法有我無宗:
計法爲有,知我是無。說一切有部,上座部、多聞部,立此說。此宗主張法有兩種:一名,二色。或四種:謂叁世及無爲。或五種:一心,二心所,叁色,四不相應,五無爲。故一切法,皆悉實有。但主張無我,異於外道。於有爲法中,立正因緣,以破外道邪因,無因等執。
叁、法無去來宗:
於現前法,立因立果,不許過去爲因,當來爲果,故名。大衆部、說轉部、鷄胤部、製多部、西山部、北山部,法藏部,飲光部等主張此說。此宗認爲,萬物曾有的過去,當有的未來,並非過末之體實有。過未之體如爲實有,爲何只有現在才有作用,過未爲什麼沒有作用真,過未無作用,說明現在有體,過末無體。
四、現通假實宗:
說假部所立之宗。現在有爲法中,五蘊是實,處、界是假。因五蘊本身,並不根境相對,不分所依所緣。直接以一切物質爲色,以領納心爲受,乃至以心王爲識,昕以是實。處界是六根六境相對的假法,並非直接舉示諸法。
五、俗妄真實宗:
說出世部所立之宗。世俗法,謂蘊處界,但有假名,以是因緣所生,虛妄法故。出世法,其性空寂,非虛妄故。因世谛是妄,真谛是真,故名。
六、諸法但名宗:
一說部所立之宗。一切諸法,唯有假名,都無實體。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相對而有,都無實髓。因此宗空掉有漏無漏,真俗二谛,被認爲是小乘教中的至極教。賢首認爲此宗通大乘始宗。
七、一切皆空宗:
是五教中的空始教。主張有漏無漏,有爲無爲, 一切皆空。此宗說空與諸法但名宗的區別,諸法但名宗的空是“析空”,此宗的空是“即空”。《般若》及叁論所明之空均屬於此。一切諸法,生即不生,悉皆真空。
八、真德不空宗:
是五教中終敦。謂一切諸法,唯是真如。真如具足無量性功德,諸法皆由真如而起,事理無礙。《勝鬘》、《楞伽》、《起信》、《實性》等經論,是爲此類。
九、相想俱絕宗:
是五教中的頓教。“相”是所緣的境相,“想”是能緣的心想。即能所雙泯, 一念不生,即是佛。離言絕慮,理性頓顯,是語觀雙絕法門。《維摩經》屬此類經教。
十、圓明具德宗:
是五教中的圓教。圓滿顯出法界自體所具德用之無盡緣起的道理。主伴具足,圓融自在,故名圓明具德,是爲華嚴叁昧法門。此即《華嚴經》聽說的內容。
五教與十宗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