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悅人生
達亮
蟬,又名知了,棲居高枝,而不銜草木築巢;棄穢飲露,而不以粒粟爲食;高標孤處,無求少欲。蟬,在大自然裏雖是種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但它的生活習性豈不令人敬焉!
夏日裏無論是在僻野的鄉村還是繁華的城市總會聽到蟬的鳴叫,使人感到夏日裏又增添了一曲頌歌。夏蟬,在林間狂鳴,聲音蓋過了一切,然而,它們並不是歌手。它們現在說話了,說出了這夏季最響亮的語言。蟬鳴談不上悅耳動聽,但它卻使夏天充滿了激情和活力,顯得張揚、飽滿,不甘沈默,而且有強烈的生命意識。既然,季節是生命中的一個環節,這生命本該呼喊、抗爭、毫不畏怯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和存在。悄無聲息地存在雖然不是軟弱的說明,但是,往往會讓邪惡的東西和陰暗的東西有機可乘。蟬用呼喊在挑戰。
蟬,難以知了情的蟬,在大放單調落寞的日子之中製造激情,在平凡之中鼓動生機,在黑暗中散布溫馨。當秋風隨著黃葉的凋零姗姗而來之時,蟬用最後一聲鳴叫宣告了夏天的結束。
終日詠歌的蟬們,在這漫長的熾熱盛夏,堅持以獨特的語言,堅持說話;能以不變的聲音,堅持歌唱。爲什麼
我曾經尋找過蟬們能不懈歌唱的理由。有人告訴我,那不過是蟬們的生理需要,一如人每天須吃飯一樣簡單。
這個極爲輕淡回答,只是加重了我的羞愧。蟬們終其一生歌唱著,人們卻在它們小小的背景後,一日叁問,你吃了嗎?殊不知,蟬,沈默意味著什麼?
拉封丹一篇《蟬與蟻》的寓言,說蟬終日歌唱,不知儲備糧食,以至身先蒲柳而亡;而蟻則春耕夏耨,秋收冬藏,卒歲無虞,意思是讓人學習螞蟻的習勞,而不可如蟬耽于享樂,蟬真是只知享樂嗎?陸雲《寒蟬賦》雲:“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享,則其廉也;處不巢居,由其儉也。”曹植《蟬賦》中也說:“實少淡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要不,請讀法布爾的《蟬》!
百無禁忌的蟬,德行清高芳潔的蟬,盡其畢生精力在夏日奏響一曲熱愛大自然的樂章,也使我們感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在夏天過後的日子裏懷念蟬,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虔誠的蟬,在你們合誦的往生咒中完成了一段輝煌的生命之後,嗄然而止,絕不絮絮叨叨。蟬,是天地間的禅者,悲憫永恒的空無。蟬,令我們仰望,傾聽,肅然起敬。